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61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aine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Magnolia grandiflora 2021-01-25 发布 2021-02-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385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皖建生态环境 建设有限公司、合肥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合肥市林学会、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农业办公室、旌德县旌阳 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旌德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绩溪县板桥头农业服务中心、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检查站、芜湖县湾沚镇农服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旌德县林业局孙村林业站、庐阳区园 林绿化管理中心、旌德县林业局产业办、繁昌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利宏、夏得月、郑新华、王奇勇、王朝晖、宋怀宇、宣守宝、王观飞、方兵、 王鸿昊、江丽丽、汪红明、杨大庆、周贤豹、张金云、梁慧元、陈傲然、黄丹青、程辉、窦澎、张雄、 王佩、程扬。 I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容器苗的砧木容器苗培育、容器苗嫁接、容 器嫁接苗管理、容器嫁接苗出圃、档案管理、标签、检疫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广玉兰容器苗的生产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3473 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829 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 2280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砧木容器苗培育 4.1 容器 容器种类参照 LY/T 1000 选择,容器内壁有 3~6 条纵向棱状突起的容器为佳。容器直径为 22 cm~26 cm、高度为 20 cm~25 cm。 4.2 基质配制 根据材料来源,合理配制基质。具体配方参见附录A。 4.3 砧木移植 4.3.1 砧苗选择 选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的一年生的白玉兰、紫玉兰实生苗。 4.3.2 移植时间 在深秋或翌年早春的阴天或早晚移植为宜。 4.3.3 移植方法 1 DB34/T 3850—2021 起苗后进行分级,剪去过长、劈裂、无皮的根。移植前在容器中填入容器高度 1/3~1/4 的基质, 将砧苗移入容器中央,分层填压基质至容器上口 2 cm 左右,充分压实,做到苗正根展、不露根,浇足 定根水。 4.4 砧木苗期管理 4.4.1 4.4.2 4.4.3 4.4.4 4.4.5 5 按照 LY/T 1000 的规定执行。 采取水肥一体化滴灌形式管理。 容器苗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施肥量应根据基质肥力和气候而定。 注意各个发育时期植株的需求,调整氮、磷、钾、其他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及施用量。 常见含量配方参见附录 B。 容器苗嫁接 5.1 穗条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广玉兰优良母株,在其树冠中上部采集一年生的发育枝作为接穗。 5.2 嫁接时间 2 月下旬至 3 月,树液开始流动、萌芽前进行。以晴天为宜。 5.3 嫁接方法 5.3.1 砧木处理 宜选择在砧木距地面 5~7 cm 处横截,在砧木的东南面 1/4~1/3 处竖切 2~3 cm,即可嫁接。 5.3.2 接穗处理 剪除叶片、保留叶柄,接穗长 4~7 cm,保留 2~3 个饱满芽,切成楔形,一面切面的长度 2~3 cm, 另一面 1 cm 左右。 5.3.3 嫁接方法 采用切接法,随采随接。嫁接绑扎后,及时套上塑料袋,再用绳将塑料袋下口扎紧。 6 容器嫁接苗管理 6.1 补接 嫁接 15 d 后,如发现接穗表皮皱缩、芽萎蔫,及时补接。 6.2 去袋松绑 接穗发芽后,当气温超过 20℃以上时,将套袋上口剪开,并逐步去除套袋。待接穗芽的长度超过 20 cm 时,即可松绑。 6.3 抹芽除萌 在生长期及时抹芽除萌,不得碰伤接穗和撕裂树皮。 2 DB34/T 3850—2021 6.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C。 6.5 其他管理 按照 LY/T 1000 的规定执行。 7 容器嫁接苗出圃 7.1 苗木质量 7.1.1 出圃苗除符合表 1 中的规定外,还应根系发达,容器不破碎,并形成良好根团,苗木长势健康, 苗干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7.1.2 休眠期出圃的苗应有顶芽,充分木质化。 7.1.3 广玉兰容器嫁接苗等级标准见表 1。 表1 广玉兰容器嫁接苗等级标准 苗木等级 树种名称 一级 二级 地径 苗高 地径 苗高 cm> cm> cm cm 广玉兰 整体效果:苗木生长旺盛;株型端正、丰满匀称; 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 综合控制指标 苗木大小与容器相称、协调。 1.5 90 1.0~1.5 60~90 茎叶状况:茎叶生长健壮,具光泽,叶片形状、 大小、质地、色泽等符合其品种特性。 病虫情况及其他:无病虫害、叶片焦边、折损或 机械损伤。 7.2 苗木包装运输 按照 LY/T 1000 的规定执行。 8 档案管理 按照 LY/T 2280 的规定执行。 9 标签 按照 LY/T 2290 的规定执行。 10 10.1 检疫检验 产地检疫 按照 LY/T 1829 的规定执行。 3 DB34/T 3850—2021 10.2 调运检疫 按照 GB/T 23473 的规定执行。 4 DB34/T 3850—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容器苗基质配方表 表A.1 容器苗基质配方表 配方 材料 比例 备注 配方一 按稻壳︰锯糠︰树皮︰火烧土 3︰3︰3︰1 体积比 配方二 按泥炭土︰蛭石︰珍珠岩 1︰1︰1 体积比 配方三 按园土︰蛭石︰珍珠岩 2︰1︰1 体积比 配方四 按园土︰炉渣︰农作物秸秆 2︰2︰1 体积比 5 DB34/T 3850—2021 附 录 B (资料性) 营养元素配方 表B.1 大量元素配方 含量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四水合硝酸钙 Ca(NO3)2·4H2O 945 硝酸铵 NH4NO3 80 硝酸钾 KNO3 506 磷酸二氢钾 KH2PO4 136 七水合硫酸镁 MgSO4·7H2O 493 (mg/L) 表B.2 微量元素配方 含量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硼酸 H3BO3 6.2 硫酸锰 MnSO4·4H2O 22.3 硫酸锌 ZnSO4·7H2O 8.6 硫酸铜 CuSO4·5H2O 0.025 钼酸钠 Na2MoO4 0.025 (mg/L) 表B.3 铁盐配方 6 含量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七水硫酸亚铁 FeSO4·7H2O 139 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Na 186.5 (mg/L) DB34/T 3850—2021 附 录 C (资料性) 广玉兰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C.1 广玉兰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小苗移植后或苗期发现病害时,用 50%多菌灵可 猝倒病 幼苗出土至苗茎木质化时期,根颈处产生褐色斑 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0%代森锌 500 倍液或 点,逐渐扩大成水渍状,然后迅速倒伏。 75%百菌清 800 倍液等,每 7 d 喷药 1 次,连 喷 2~3 次。 叶片初期退绿、黄斑,逐渐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 白粉病 或白粉层。 嫩叶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 梢向反面弯曲。 叶缘、叶尖先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 炭疽病 多发生在广玉兰 1~2 年生的枝杆上,初期出现皮 层变软脱落、随后表皮逐渐干枯,皮下部分变成黑 褐色,并长出黑色的小点。 广玉兰 叶斑病 甲基托布津 1000~1500 倍液,或 15%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 夏季干热和秋季高温高湿时期用 50%多菌灵可湿 褐色,其上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逐渐扩大, 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 1:2:150~200 倍波尔 蔓延到整个叶片的四分之一。 干腐病 早春喷波美 3°至 4°石硫合剂,发病期喷 70% 多液,每隔 10 d~15 d 喷 1 次,喷 2~3 次。 夏季高温干燥季节涂抹 70%托布津 800 倍液进 行防治。 初期,病斑为褐色的圆斑,不断扩展,整个病斑内 雨季、高温干燥季节喷酒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部呈现灰白色,外缘红褐色。 粉剂 1000 倍液,或 65%代森锌可湿粉剂 500 倍 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的骤粒物质。 液,7 d 喷药 1 次,连喷 3~4 次。 1.开沟施适量硫酸亚铁,并加入腐熟的饼肥,覆土。 首先嫩梢幼叶失绿,逐渐向下部叶缘、叶基扩展; 2.晴天的早晨或傍晚叶面喷施 0.5%硫酸亚铁溶 广玉兰 然后叶脉失绿叶片变为乳黄色至乳白色。 液,黄叶速绿植物抗病毒复合营养液 500 倍液,7 黄化病 严重时,叶缘焦枯,或全叶片干枯、脱落。 d 一次,连喷 2~3 次。 幼苗、大苗均可发生,导致生长缓慢,影响美观。 3.植株基部皮下埋绿豆大小硫酸亚铁颗粒,然后包 扎塑料布。 草履蚧 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 可以用 5%吡虫啉乳油 2000~3000 倍液喷雾防 杆上,吮吸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 治。 7

pdf文档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850-2021 广玉兰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12: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