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 05 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治疗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 TCM treatment 2021-06-01 发布 2021-06-15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22/T 324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静、荆薇、李杰、王鑫、张佳奇、穆昊、陈佳玲、孙姝鑫。 I DB 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治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童心肌炎中医治疗、预防和调护。 本文件使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心肌炎的中医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3.1 儿童心肌炎 myocarditisinchildren 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可由多种病原体(病毒、 细菌、螺旋体、原虫等)、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使用于本文件。 cTnI: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 I) cTnT: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isoenzymes) CMR: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ardiacmagneticresonance) LDH: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α-HBDH: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dehydrogenase)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 CK: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 5 诊断依据 5.1 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5.1.1 5.1.2 5.1.3 5.1.4 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心脏扩大。 cTnI 或 cTnT 或 CK-MB 升高,伴动态变化。 心电图或 24 h 动态心电图显著改变。 注1: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主要导联(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d以上伴动态变化。 1 DB 22/T 3247—2021 注2:新近发现的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成联律、成对、多形性或多源性 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QRS低 电压(新生儿除外),异常Q波。 5.1.5 CMR 呈现以下典型心肌炎症表现: a) T2 加权像显示局限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b) T1 加权像显示早期钆增强; c) T1 加权像显示至少 1 处非缺血区域分布的局限性晚期延迟钆增强。 注: 以即具备以上3项中至少2项,提示心肌水肿。 5.2 次要临床诊断依据 5.2.1 5.2.2 前驱感染史,如发病前 1 周~3 周内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史。 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面色发灰、腹痛等症状。 注: 以上至少2 项。 5.2.3 5.2.4 5.2.5 5.3 小婴儿可有拒乳、发绀、四肢凉等。 LDH、α-HBDH 或 AST 升高。 心电图轻度异常。即未达到心肌炎主要临床诊断依据中“显著心电图改变”标准的 ST-T 改变。 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 5.3.1 心肌炎 判定条件如下: a) 符合心肌炎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3 条; b) 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2 条加次要临床诊断依据 3 条,并除外 LDH 其他疾病。 5.3.2 疑似心肌炎 判定条件如下: a) 符合心肌炎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2 条; b) 或主要临床诊断依据 1 条加次要临床诊断依据 2 条; c) 或次要临床诊断依据 3 条,并除外其他疾病。 5.4 相关辅助检查 CK、CK-MB、AST、α-HBDH、LDH、cTnI/cTnT、超声心动图、常规12导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 电图、胸部X线平片、CMR、放射性核素。 6 病程分期 6.1 急性期 新发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异常、多变,病程多在6 个月以内。 6.2 迁延期 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辅助检查未恢复正常,病程多在6 个月以上。 6.3 2 慢性期 DB 22/T 3247—2021 病情反复或加重,心脏进行性扩大或反复心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 年以上。 7 辩证论治 7.1 急性期 7.1.1 风热犯心证 7.1.1.1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低热延绵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痰,肌痛肢楚,心悸气短,胸 闷胸痛,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或结代。 7.1.1.2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护心。 7.1.1.3 方药 7.1.1.3.1 主方 见附录A.1.1。 7.1.1.3.2 加减 邪热炽盛者,加黄芩、栀子;胸闷者,加枳壳、郁金,胸痛者,加丹参、红花;心悸、脉促者, 加五味子、柏子仁;咽痛红肿者,加山豆根、玄参。 7.1.2 湿热侵心证 7.1.2.1 临床表现 寒热起伏,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色晦暗,倦怠乏力,胸部憋闷,心悸气短,善 太息,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7.1.2.2 治法 清热化湿,宁心通脉。 7.1.2.3 方药 7.1.2.3.1 主方 见附录A.1.2。 7.1.2.3.2 加减 加减:偏湿重,加厚朴、茵陈、茯苓、藿香、滑石;偏热重,加苦参、板蓝根、连翘、栀子。 7.2 迁延期 7.2.1 7.2.1.1 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 3 DB 22/T 3247—2021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自汗盗汗,失眠乏力,舌 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7.2.1.2 治法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7.2.1.3 方药 主方见附录A.2.1。 7.2.2 心脾两虚证 7.2.2.1 临床表现 面色无华,头晕胸闷,心悸不安,乏力气短,动则汗出,纳呆拒食,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或结 代。 7.2.2.2 治法 益气养血复脉。 7.2.2.3 方药 主方见附录A.2.2。 7.2.3 痰瘀互结证 7.2.3.1 临床表现 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心痛如针刺,脘腹满闷,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 点,苔腻,脉滑或结代。 7.2.3.2 治法 活血化瘀,豁痰开痹。 7.2.3.3 方药 7.2.3.3.1 主方 见附录A.2.3。 7.2.3.3.2 加减 心痛明显加川芎、红花、降香;痰郁化热加黄连、竹茹;夜不能寐加合欢花、首乌藤、酸枣仁。 7.2.4 7.2.4.1 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 面色暗滞,唇甲发青,胁肋胀痛,胸闷憋气或心痛如针刺,心悸怔忡,舌质隐青,舌边尖有瘀 斑,苔薄,脉涩或弦细或结代促。 7.2.4.2 4 治法 DB 22/T 3247—2021 活血化瘀,养血通脉。 7.2.4.3 方药 7.2.4.3.1 主方 见附录A.2.4。 7.2.4.3.2 加减 偏气滞,加厚朴、降香;偏血瘀,加丹参、三七、姜黄。 7.3 慢性期 7.3.1 心脾阳虚证 7.3.1.1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心悸怔忡,胸闷不舒,头晕自汗,口唇及指(趾)发绀,舌质淡暗,苔 薄白,脉微欲绝或结代。 7.3.1.2 治法 助阳益气,温补心阳。 7.3.1.3 方药 主方见附录A.3.1。 7.3.2 心肾阳虚证 7.3.2.1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气短,动则尤甚,精神萎靡,四肢不温,浮肿,面色晄白,小便清频,舌体胖, 色白或黯,苔白,脉沉无力或结代。 7.3.2.2 治法 温阳利水,益气宁心。 7.3.2.3 方药 主方见附录A.3.2。 8 非药物疗法 8.1 针刺 8.1.1 主穴 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血海。 8.1.2 配穴 可采用如下配穴: 5 DB 22/T 3247—2021 a) b) c) d) e) 8.2 发热咽痛,咳嗽痰多者加大椎、曲池、少商、膻中、丰隆; 汗多、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者加肺俞、尺泽、行间、侠溪、阴陵泉; 纳呆拒食、脘腹满闷、呕吐、腹痛、腹泻者加胃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内关; 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者加命门、腰阳关、肾俞; 烦躁易怒加肝俞、太冲。 推拿 8.2.1 手法取穴 推揉心俞、膈俞,点按至阳,摩膻中,掐揉内关,揉神门。 8.2.2 临证加减取穴 加减取穴如下: a) 发热、咳嗽痰多者加推脊,揉大椎、曲池、合谷、丰隆,运内八卦; b) 乏力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者加补脾经、肺经、肾经,按揉足三里,揉肾俞,捏脊,擦 腰骶部; c) 纳呆拒食加补脾经,揉脾俞、胃俞,揉足三里; d)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者清脾经、胃经、大肠,推天柱骨,揉天枢、龟尾; e) 唇甲发青、四肢不温,厥冷者加揉气海、百会、外劳宫。 9 预防调护 9.1 9.1.1 9.1.2 9.2 预防 积极预防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护理 9.2.1 注意休息,保持安静。 9.2.2 急性期卧床休息 3 周~6 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应卧床休息 3 个月~6 个月,有阿斯综合征者应卧床休息 6 个月~12 个月。 9.2.3 待热退后 3 周~4 周,心衰控制,心律失常好转,心电图改变好转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9.2.4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严重心律失常、呼吸急促、面色青紫, 应及时抢救。 9.3 9.3.1 9.3.2 9.3.3 6 饮食调理 鼓励摄入低盐、低糖、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忌暴饮暴食。 忌过于肥甘厚腻或辛辣刺激之品。 DB 22/T 3247—202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辨证论治主方 A.1 急性期 A.1.1 风热犯心证 银翘散:金银花30 g、连翘30 g、淡豆豉15 g、牛蒡子18 g、薄荷18 g、芥穗12 g、苦桔梗18 g、生甘草15 g、淡竹叶15 g、芦根15 g。 A.1.2 湿热侵心证 中焦宣痹汤:连翘9 g、栀子9 g、蚕沙9 g、

pdf文档 DB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药治疗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药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药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247-2021 儿童心肌炎中医药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01: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