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65.020.20 CCS B 61 ICS 辽 DB21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ed Seedling of Quercus Mongolica 2021 - 05 - 22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6 - 22 实施 发 布 DB21/T 343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世河、冯健、郑颖、卜鹏图、王占伟、陆爱君、杨鹤、高宇、庞忠义、 杨振宇、陈明海、汪成成、王永清、扈延伍、张海文、张砚辉、王立明、刘欢、翟金凤、许水威。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 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 号),联系电 话:024-23448927。 本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 12 号),联系 电话:024-82241813。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栎嫁接育苗圃地选择与区划、土壤管理与作床、砧木选择与栽植、接穗采集 与贮藏、嫁接、嫁接后管理、苗木出圃以及档案管理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辽宁地区蒙古栎嫁接育苗的生产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蒙古栎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乔木,其树种生物学 和生态学特性及用途见附录A。 3.2 优良母树 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 3.3 嫁接 将优良母树的枝或芽,接到另一个植株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3.4 接穗 在母树上采集用于嫁接的带有健壮顶芽的枝条。 3.5 砧木 1 DB21/T 3435—2021 嫁接时用于承接接穗的幼树(苗)。 4 圃地选择与区划 4.1 圃地选择 选在交通便利、水源方便、有电源、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平坦地段。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 宜,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5.5~7.5。 4.2 圃地区划 按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5 砧木培育 5.1 整地 育苗前要进行细致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要做到及时耕耙、深耕细作、地平土 碎、清除石块、草根等杂物。秋季翻耕深度 20~25cm,春季浅耕深度 13~18cm,随耕随耙,及时平 整、镇压。 5.2 施肥 5.2.1 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5.2.2 施肥量 3 2 2 2 农家肥:75m /hm ,磷酸二氢钾:300~375kg/hm ,磷酸二铵:375kg/hm 。 5.2.3 施肥方法 农家肥在翻地前均匀撒于圃地,耙地后做床前施入磷酸二铵和磷酸二氢钾。 5.3 土壤消毒与灭虫 5.3.1 硫酸亚铁消毒 硫酸亚铁加水稀释后制成水溶液(用量参见附录 B),做床前 5~7d 施入土中。 5.3.2 五氯硝基苯消毒 五氯硝基苯,用 20~30 倍细土配成药土,砧木栽植前,均匀撒在苗床上 (用量参见附录 B)。 5.3.3 辛硫磷灭虫 辛硫磷在翻地前或做床前制成毒土撒扬于地表(用量参见附录 B)。 5.4 做床 做床前 5~7d,要灌足底水。床向按东西方向或沿等高线方向,要做到床直、面平、沿 2 DB21/T 3435—2021 整,达到上塇下实,土壤细碎,疏松适宜。采用高床,床面宽 120cm,床沟宽 40cm,床高 15cm。床 长依地势和灌溉方式而定,一般长 20~30m。 5.5 砧木选择与栽植 5.5.1 砧木选择 砧木选择蒙古栎 1a 生实生苗,苗茎通直,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5.5.2 砧木栽植 嫁接前一年 4 月上旬,在床上开沟,将苗木栽植在苗床上,株行距 30cm×10cm,覆土后浇水。 6 接穗采集与贮藏 6.1 母树选择 选择 8~10a 生以上生长健壮的优良母树。 6.2 接穗采集时间 3 月初采集接穗。 6.3 接穗采集方法 采集蒙古栎树冠中上部外围的 1a 生枝条,将枝条剪成 8~10cm 段(含顶芽和侧芽),每 50 段 捆成一捆。将接穗用保鲜膜包裹,缚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和地点。 6.4 接穗贮藏 将接穗放入 2~4℃的冷窖内,用湿沙覆盖贮藏。 7 嫁接 7.1 嫁接时间 土壤化冻后,树液萌动前。 7.2 接穗处理 嫁接前,接穗在IBA浓度为200mg/L的溶液中浸泡1h。 7.3 嫁接方法 选择砧木距地面 5~10cm 的端正光滑处斜削成舌形,斜面长 3cm 左右,在斜面上方三分之一处 顺枝条往下切约 1cm 深的切口。选择与砧木粗度相近的接穗,接穗留 1~2 个饱满芽后,在其下端削 同样的大小的一个斜面和切口,使形成层对齐。嫁接后用塑料条包好扎紧。 3 DB21/T 3435—2021 8 嫁接后管理 8.1 抹芽 嫁接后及时抹去砧木萌芽。 8.2 浇水 嫁接后要及时灌 1 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8.3 追肥 2 嫁接后 1 个月喷施尿素 1 次,喷施硫酸二氢钾各 1 次,用量均为 3kg/hm 。 8.4 病虫害防治 方法参见附录B。 8.5 解除绑扎物 栽植前去掉塑料条。 9 苗木出圃 9.1 出圃时间 春季出圃。 9.2 出圃标准 嫁接苗苗高到达 38cm、地径达到 7mm,嫁接伤口愈合良好,主根发达、根系完整,无病毒,无 检疫性病虫害。 9.3 起苗 视土壤墒情,一般起苗前 5~7d 浇水,起苗后及时假植。 10 档案管理 按GB/T 6001的要求,建立相应育苗技术档案。 4 DB21/T 3435—2021 附录 A (资料性) 蒙古栎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用途 A.1 生物学特性 蒙古栎为落叶乔木,高达 30m。树皮暗灰褐色,深纵裂。幼枝紫褐色,无毛。树冠卵圆形。单 叶互生,叶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长 7cm~19cm;宽 3cm~11cm,顶端短钝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圆形或 耳形,叶缘 7~10 对钝齿或粗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葇夷状,下垂,雌花序穗状,直立。壳 斗杯形,包着坚果 1/3~1/2,壳斗外小苞片呈瘤状突起。坚果卵形或长卵形。花期 4 月~5 月,果期 9 月~10 月。 A.2 生态学特性 蒙古栎为喜光树种,在侧方庇荫条件下,高生长迅速,深根性,耐干旱瘠薄,耐严寒,在年降 水量 300mm,最低气温-40℃的干冷环境中亦能适应。适应较广的土壤类型,多生长在酸性或微酸性 较肥沃的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上。在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山坡生长良好。萌 芽力强,主根发达,对固土、抗风有较强的作用。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在 俄罗斯、日本、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蒙古栎是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建群种,常与 其它树种混生形成阔叶混交林,在山脊、阳坡、陡坡等恶劣生境条件下则常形成纯林。 A.3 用途 蒙古栎为国家珍贵用材树种,木材边材淡褐色,心材淡灰褐色,纹理美观,材质坚硬,耐腐力 强,可供车船、建筑、坑木等用材,压缩木可供作机械零件,是优质的经济用材;枝条是很好的薪 炭材;壳斗、树皮可以提炼多种工业原料;树叶可饲蚕和饲养动物;屑材和锯末可培养食用菌;种 子可酿酒或作饲料。有很好的抗蚀、护坡、涵水和保土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国防林中均占有显著位置。 5 DB21/T 3435—2021 附录 B (资料性) 蒙古栎嫁接育苗病虫害防治药剂及用量 药剂名称 剂型 防治病害、虫害种类 药量 硫酸亚铁 2%~3%水剂 — 300kg/hm 五氯硝基苯 粉剂 — 37.5kg/hm 辛硫磷 3%颗粒剂 地下害虫 120kg/hm 代森锰锌 1:500 水剂 马拉硫磷 乳剂 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备注 2 春季浅耕混施 进行土壤消毒 2 2 用 20~30 倍细土 配成药土 用 20 倍细土配成毒 土 2 0.45kg/hm 天幕毛虫(Malacosoma 50%马拉硫磷乳油 2000~ neustria testacea ) 3000 倍液 苗期灌施 苗期喷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pdf文档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1 页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2 页 DB21-T 3435—2021 蒙古栎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辽宁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0:54: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