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4205 宜 昌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shuanglianwater chestnuts 2021 - 07 - 01 发布 2021 - 08 - 01 实施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205/T 83—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通用要求 ........................................................................... 1 5 栽培技术 ........................................................................... 2 6 采收 ............................................................................... 4 7 贮藏及运输 ......................................................................... 4 8 废弃物处理 ......................................................................... 4 9 生产档案 ........................................................................... 5 附录 A(资料性) 双莲荸荠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 6 附录 B(资料性) 双莲荸荠生产记录档案 ................................................. 7 I DB 4205/T 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宜昌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当阳市王店镇农业服务中心、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振华、李德雄、汪成军、童传洪、方红、庄光学、程世柱、覃子夏、张宇翔、 吴中平、闫美英、张福琼、丁心慧、陈发中、王建文、王艳、陈兵。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或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联系电话:0717-6777961, 邮箱: [email protected];或者反馈至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电话:07173232196,邮箱:[email protected]。 II DB 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莲荸荠生产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栽培技术、采收、贮藏及运输、废弃物处理 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宜昌市区域内双莲荸荠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双莲荸荠 shuanglian water chestnuts 其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芽,芽长约3 cm~4 cm,下端脐部较平或凸出, 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单个果重20 g左右。其水分达到85.4%、可溶性固形物达12.5%、可溶性糖达 7.84%、淀粉达5.4%。 4 通用要求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灌溉用水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杀菌剂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 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 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 1 DB 4205/T 83—2021 5 栽培技术 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水源丰富、排灌便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无危险性土传病虫害、 远离污染源、轮作2年以上(前茬宜为十字花科、麦类、豆类等作物)的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 以上、pH 5.5~6.5。 种荠选择 选择外形圆整、表皮光滑无损伤、无病虫、顶芽侧芽健全粗壮、皮红褐色、单个果重20 g以上的双 莲荸荠作种荠。 催芽 5.3.1 时间 宜在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连续5 d稳定在20 ℃~22 ℃以上、天气晴朗时,播种催芽。 5.3.2 消毒 催芽前,宜用杀菌剂浸泡种荠8 h~10 h消毒。 5.3.3 苗床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处搭建温棚,棚内开挖苗床槽,苗床槽长350 cm~550 cm,宽150 cm,深 2 2 2 40 cm,槽内铺垫20 cm厚的有机肥。苗床槽总面积应与种植规模相适应,每667 m 准备5 m ~8 m 苗床 槽。有机肥的使用应符合NY 525的规定。 5.3.4 方法 在苗床槽地面铺上10 cm厚的稻草,将浸种消毒后的种荠顶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交错叠放3层~4 层,叠放时应注意芽不相碰,每层之间糊上一层稀泥,完成后再糊一层稀泥覆盖稻草,插竹弓盖上塑膜。 2 每天早晚浇水1次,保持湿润。种荠用量为4.5 kg~5 kg/m 。催芽7 d~10 d后,在种荠生出小芽时, 温度宜控制在21 ℃~25 ℃。幼芽长至8 cm~10 cm时,揭膜炼苗6 d~7 d后转入育苗田排种育苗。 育苗 5.4.1 育苗田 2 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溉便利、日照充足的水田育苗。翻耕时每667 m 施腐 熟猪粪1000 kg或腐熟鸡粪100 kg或沼液1500 kg~2000 kg,施肥后灌水深3 cm~5 cm,再用机械整田, 24 h后放水,人工耙平、耱平田面。 5.4.2 方法 宜在5月中旬,将催芽后的种荠栽插至育苗田,按株行距20 cm x 25 cm 划行粒排,芽头向上,摆 2 正按稳,排种荠入泥深3 cm~4 cm,田间保持水层2 cm~3 cm。10 d~15 d后追分蘖肥,每667 m 施尿 2 素1 kg~1.5 kg,结合人工除草用耙耘泥。栽插55 d后,育苗田总株数达8万株~9万株/667m 时,起苗 移栽至大田。 2 DB 4205/T 83—2021 大田移栽 5.5.1 施基肥 2 基肥在翻耕整地前施入,应以腐熟猪粪、秸杆、绿肥等农家肥为主。每667 m 施腐熟猪粪1500 kg~ 2 2000 kg、绿肥1000 kg和高浓度三元复合肥15 kg~20 kg;或每667 m 施厩肥1500 kg、绿肥1500 kg和 2 高浓度三元复合肥15 kg~20 kg;或每667 m 施菜籽饼200 kg、绿肥1500 kg和高浓度三元复合肥15 kg~ 20 kg。 5.5.2 整地 宜在5月上中旬,待前茬作物收获后整地,移栽前15 d及时清除田间和田埂杂草及作物残渣,灌水 翻耕泡田至田平泥融泥烂。根据田块大小开挖围沟、厢沟和腰沟,围沟深度45 cm~50 cm、宽度 30 cm~ 35 cm,厢沟和腰沟深度25 cm~30 cm 、宽度30 cm~35 cm。 5.5.3 移栽 宜在6月下旬~7月上旬移栽。按行距40 cm~50 cm、穴距25 cm~30 cm定植,每穴定植5株~6株分 2 株苗,深度8 cm~10 cm,如株高超过40 cm时,掐掉10 cm顶端,保持在30 cm以下。每667 m 定植4300 穴~4700穴。 5.5.4 田间管理 5.5.4.1 水层管理 定植后5 d~7 d,保持水深5 cm~6 cm;活棵至分蘖期,保持水深3 cm~4 cm,若田淤泥层深,宜 在栽后25 d~35 d放水晒田,促进根系发育和控制无效分蘖;秋分后在地下球茎膨大期,水层加深到5 cm~6 cm;寒露后停止灌水,田间保持干湿;球茎成熟后,在采收前10 d~15 d放干田水。 5.5.4.2 追肥 2 2 第一次施提苗肥,活棵后每667 m 追施沼液500 kg或尿素2.5 kg;第二次施分蘖肥,每667 m 追施 2 沼液800 kg或尿素4 kg;第三次施结荠肥,9月中旬,每667 m 追施沼液1200 kg或尿素6 kg。 5.5.4.3 除草补苗 结合耕耘活泥,人工除草2次~3次,及时拔除病株、弱株并补苗。 病虫害防治 5.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 用化学防治措施。 5.6.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秆枯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禾螟、螟虫、蝗虫等。 5.6.3 防治措施 3 DB 4205/T 83—2021 5.6.3.1 农业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性强和无病、无虫的球茎作种;育苗前对种荠浸种消毒;合理密植,合理 灌溉,科学施肥;加强田园清洁,及时清除并集中处理植株残体和田边杂草。 5.6.3.2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粘虫板、昆虫性诱剂等诱杀螟虫。 5.6.3.3 生物防治 在荸荠田四周种植波斯菊、香根草等显花植物,引诱螟虫产卵,减少田间虫量;用苏云菌杆菌乳剂、 苦参碱等防治白禾螟、螟虫

pdf文档 DB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宜昌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宜昌市 第 1 页 DB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宜昌市 第 2 页 DB4205-T 83-2021 双莲荸荠生产技术规程 宜昌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2:23: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