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2021 - 07 - 28 发布 2021 - 08 - 2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40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康态中华鳖良种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保国、方会卿、张修建、王圆圆、刘晓丽、闫立君、闫万斌、赵强、葛 京、孟秋冬、赵涛、葛祥明、戎海新、朱静、史增奎、徐二虎、高倩、邢泰。 I DB 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华鳖暗温室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暗温室建设、养殖管理、病害防治、 出池和养殖尾水排放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鳖暗温室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3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SC/T 1047 中华鳖配合饲料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13/T 622 中华鳖红底板病防治技术规范 DB13/T 632 中华鳖 苗种 DB13/T 1127 中华鳖穿孔病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暗温室 室顶和室壁采用复合材料保温、遮光,室内配备加热设施,可人工调控温度,养殖过程处于黑 暗状态。 稚鳖 体重小于100 g的中华鳖。 幼鳖 体重100 g~400 g的中华鳖。 成鳖 体重大于400 g的中华鳖。 4 环境条件 1 DB 13/T 5400—2021 环境安静,温室背风,交通便利,电力和水源能满足养殖需要,养殖场周边无污染源,水源水 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5 暗温室建设 暗温室形状 2 2 暗温室宜长方形,宽度9 m~18 m,高度2 m~2.5 m,面积500 m ~1500 m 。 温室主体建设 5.2.1 地基与墙体 地基及墙体四角采用水泥浇筑。墙体采用双层砖砌,中间夹10 cm~20 cm厚保温材料;墙体厚60 cm~70 cm;。 5.2.2 室顶 室顶钢架采用双层14 mm螺纹钢或20 mm钢管,拱形或弧形结构,跨度10 m~22 m,每拱间隔60 cm;外覆复合遮阳保温层,厚25 cm±3 cm,保温层由外及里依次为防水布、棉毡、塑料布、棉毡、塑 料布、保温棉、塑料布、保温棉、双层塑料布压实而成,如图1。 图1 保温材料铺设剖面示意图 5.2.3 进出门 在温室侧面墙体开设进出门一个,门宽0.7 m~0.9 m,高1.8 m~1.9 m。双层保温。 5.2.4 通风窗 温室两侧短墙各设1~2个通风窗,窗口圆形,直径50 cm,安装排风扇,外侧加装保温帘。 室内建设 5.3.1 鳖池建造 温室内建鳖池一列(室宽小于12 m)或对称两列(室宽12 m以上),鳖池一侧或中间设操作通 2 2 道(两列鳖池)。鳖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50 m ~200 m ,池深1.5 m。池角抹圆,池底 漏斗形,坡降4%。每池设独立的进排水管,上进水,池底中间设1~2个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排污管 到污水渠。 5.3.2 鳖池配套设施 5.3.2.1 附着巢 将长1.1 m,宽1 m,网孔单边长5 mm~10 mm的聚乙烯网片对折成锥形,从锥顶在水面上25 cm, 椎体在水下45 cm~50 cm,按,每平方米10个均匀吊挂水中。 5.3.2.2 食台 食台可用石棉瓦、石板、塑料板或80目尼龙筛绢等材料制做,固定在池边水面下5 cm~10 cm。 食台面积按池面积的6%~7%设置。 5.3.2.3 供氧系统 2 DB 13/T 5400—2021 采用罗茨鼓风机充气补氧,动力标准按每百平米0.6 kw。供气管由主管道、分管道连接到每池 充气设施。充气设施可采用孔径1 mm以下钻孔的PPR管或30~40目的气石或纳米管气盘。钻孔的PPR 2 2 2 2 管在池内铺设2~3道,孔间隔15 cm~20 cm;每1.5 m ~2 m 设置气石1个;每15 m ~20 m 设置直径 50 cm~60 cm气盘1个;充气设施应避开食台、排污口。 5.3.2.4 供热系统 采用燃气锅炉、水源热泵、空气能或电力加热等,温室内及池内设热交换器,加热空气及池水, 并能控制温度。 5.3.2.5 供水系统 在温室一侧或中间位置按养殖水体的6%~7%设置蓄水池,用于预热养殖用水。采用Dn90或Dn110 供水管,从蓄水池串接到各养殖池上端,并设独立阀门控制。 5.3.2.6 排水系统 单列鳖池时,在一侧建排水渠;两列鳖池时,排水渠设在两列池中间。排水渠宽0.5 m±0.1 m, 渠顶用预制板或其他板材覆盖,作为操作通道。采用Dn160或Dn225排污管,从鳖池底部排污口连通 排水渠。排污管在排水渠出口加装向上弯头,用PVC管插入和拔起控制排水和水位。 5.3.3 室内照明 室内设一排操作用照明灯,照明采用3 W~5 W LED灯,间隔5 m~6 m。照明灯只在管理操作时开 启。 6 养殖管理 鳖苗放养前准备 6.1.1 消毒 放养前15 d,用每亩50 kg~75 kg生石灰对鳖池进行带水消毒;用氯制剂喷雾或紫外线灯照射对 室内消毒,然后通风1 d~2 d。 6.1.2 检查设施 检查增氧、加温、进排水、食台等设施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修缮。 6.1.3 加温培水 3 放养前10 d用清水反复冲刷鳖池后开始加水30 cm,并将水温升至30 ℃±1 ℃,按3 g/m ~5 g/m 8 3 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或EM菌(活菌数10×10 个/g)+红糖2 g/m 养水,3 d后放入鳖苗。 鳖苗放养 6.2.1 鳖苗质量 鳖苗质量应符合DB13/T 632的规定,宜采用一级鳖苗。 6.2.2 放养操作 放养前用0.5 mg/L聚维酮碘浸浴5 min,之后一次性放入鳖池。 6.2.3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每平方米40~50只。 饲料及投喂 6.3.1 饲料要求 3 3 DB 13/T 5400—2021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SC/T 1047的规定;投喂前按1 kg干粉料加0.3 kg~0.35 kg的水制成软颗粒,粒径2 mm~5 mm,根据鳖的规格调整。 6.3.2 饲料投喂 稚鳖阶段每天投喂4次,6 h一次;幼鳖和成鳖阶段每天投喂3次,8 h一次。以饲料干重计算, 日投喂量一般为鳖体重的1.5%~4%,并根据鳖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以投喂后30 min吃完为宜。每 天清扫食台残饵。 水质管理 6.4.1 排污注水 稚鳖阶段每7 d排污一次,幼鳖前期每3 d一次,后期和成鳖期每天一次,每次排污2 cm~5 cm。 排污后及时补充温度相近的新水。幼鳖阶段水深不低于80 cm,成鳖阶段水深保持在1 m~1.2 m。 6.4.2 微生物调水 3 3 8 每10 d~15 d按2 g/m ~3 g/m 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或EM菌(活菌数量10×10 个/g)一次,同时 3 3 泼洒红糖1 g/m ~2 g/m 。 6.4.3 控制指标 水温控制在30 ℃±1 ℃,透明度在15 cm±5 cm,水色茶褐色或褐红色,氨氮≤65 mg/L,亚硝酸 盐≤0.2 mg/L,DO≥0.5 mg/L,pH值7.0~8.5,其他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充氧 稚鳖阶段每天充氧1~4次,每次30 min~60 min。幼鳖和成鳖阶段每天充氧10~18次,每次1 h。 巡池检查 每天巡池,观察鳖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保持室温及水温、水质稳定。定期防病,做好巡塘日 志与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 7 病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免疫力和水体消毒为主进行预防;发病时进行准确诊 断,对症用药。 防治方法 7.2.1 中草药药饵预防 每间隔30 d~40 d按每公斤体重0.5 g/kg用量,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投喂30 d;按2 g/kg~6 g/kg饲料添加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投喂,每月1次,每次5 d~7 d。 7.2.2 水体及养殖工具消毒 养殖水体和过道用有效含量8%的二氧化氯0.3 mg/L泼洒,或生石灰40 mg/L化浆泼洒,20 d一次, 两者交替使用。工具每3 d用2%的戊二醛浸泡20 min消毒。 7.2.3 治疗 常见病害治疗用药见表1。药物使用应按照NY 5071的规定执行,不应使用违禁药品、“三无”药 品、过期药品、人用药品及原料药。中华鳖红底板病按照DB13/T 622防治;中华鳖穿孔病按照DB13/T 1127防治。 4 DB 13/T 5400—2021 表1 常见病害防治药物使用表 药物名称 生石灰 用途 改良水质、杀菌、杀毒 用法与用量 休药期 (度日) 30m g/L~35 mg/L 全池泼 洒 —— 用法与用量 休药期 (度日) 注意事项 不能与漂白粉混 用。 药物名称 用途 二氧化氯(有 效含量 8%) 防治腐皮病,疖疮病等细菌 性的鳖病 2 mg/L~3 mg/L 全池泼 洒 —— 勿用金属容器盛 装,勿与生石灰、 铵盐混用。 恩诺沙星 用于防治鳖细菌性皮肤病和 肠炎病 拌饵投喂:10 mg/kg~20 mg/kg 体重,连用 5 d~7 d。 ≥500 勿与氟苯尼考合 用。 氟苯尼考 用于防治鳖细菌性腐皮病和 赤斑病、疖疮病等 拌饵投喂: 10 mg/kg 体 重,连用 5 d~7 d。 ≥375 聚维酮碘(有 效碘 1%) 用于防治鳖出血病、白底板 病等。 0.3 mg/L~0.5 mg/L 全池 泼洒 500 戊二醛 用于防治鳖细菌性腐皮病和 赤斑病、疖疮病等 0.2 mg/m 全池泼洒,间隔 2 d 使用一次,连用 3 次。 苯扎溴安 用于防治鳖细菌性腐皮病和 赤斑病、疖疮病等 0.5 g/m 全池泼洒,间隔 2 d 使用一次,连用 3 次。 3 —— 注意事项 第一次用药量加 倍;勿与恩诺沙

pdf文档 DB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400-2021 中华鳖暗温室养殖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1:57: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