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3415 六 安 市 地 方 标 准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2021-09-13 发布 2021-10-01 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15/T 1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 本文件由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皖西学院、六安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方平、韩邦兴、王泰金、郑欢欢、杜超越、夏征宇、杨一凡。 II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的产地环境、场地选择、菌材准备、固定菌床设置、棚 架搭建、天麻栽培、档案管理等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300 m~700 m梯田(地)固定菌床天麻的人工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9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菌床 发菌与天麻栽培在同一床体中进行,称固定菌床。发好的菌材原址不动,在菌材两端截面靠近地表 的位置排放麻籽,覆土约8 cm盖好即可。 4 产地环境 生产场地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土壤环境要求应清洁卫生、土质疏松、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 周边1000 m内无工业废弃物、无畜禽饲养场、无垃圾(粪便)场等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 5 场地选择 5.1 梯田(地)选择 宜选公路边、有稳定水源、有砂质土壤,便于取土的梯田(地);选定的梯田(地)能在夏季搭建 草棚或者能通过栽种藤本植物攀爬棚架形成生物遮阳棚。场地应安装补水设施。 5.2 开沟 在选好的梯田(地)因地制宜开好排水沟。 5.3 设施准备 1 DB3415/T 18—2021 修通机动车道,设置灌溉设施。 6 材料准备 6.1 椴木准备 “立冬”到“雨水”之间的休眠期阔叶树,锯成相同长度椴木备用。“雨水”到“小暑”之间的生 长期阔叶树,锯成的椴木不能直接照晒太阳失水,也不能强力碰撞而脱皮,要边砍边锯断边培菌。 用于同一田块的椴木锯成同一尺寸。 6.2 蜜环菌种 按木料量与蜜环菌栽培菌种 25:1~30:1 的比例,准备蜜环菌栽培菌种。 7 固定菌床设置 7.1 固定菌床规格 按照宽约0.8 m、长约6 m做畦形成固定菌床,床间起沟。沟宽30 cm~40 cm,沟底低于地表5 cm~6 cm。 7.2 晒地 清沟晾晒梯田(地),便于运土车辆进出。 7.3 垫新土层 梯田(地)表土下无砂质土壤时,在周边无污染的场地取土到固定菌床,均匀堆放约40 cm厚备用。 梯田(地)表土下有砂质土壤时,先移走表土,挖出深层沙土到固定菌床,均匀堆放约40 cm厚, 用表土回填取土坑。以此类推,直到全部田块铺满新土为止。 7.4 摆放椴木 椴木纵向与畦长平行,前后排截面间距约8 cm。椴木横向平行整齐摆放,间距相隔1 cm~2 cm。一 排或前后排椴木粗细不匀时,用不同大小的椴木搭配,堆放到同一个平面高度。 7.5 撒土填缝 椴木摆放结束后,用土均匀填实缝隙,至椴木上侧树皮齐平。 7.6 接种 椴木摆放的同时,将蜜环菌种按预定接种量,摆放在纵向的椴木截面之间。 按木料量与蜜环菌栽培菌种25:1~30:1的比例接种。一瓶850 ml的培养基蜜环菌种,接种15 kg栎树。 直径大于20 cm的休眠期椴木,蜜环菌种用量增加20 %左右;生长期的椴木蜜环菌种用量减少15 %左右。 7.7 覆土 接种后椴木覆盖沙质土壤约10 cm,确保每根椴木都能充分被土壤包围。 7.8 培菌管理 2 DB3415/T 18—2021 设置围栏防止禽畜危害。菌床地表套种芝麻等高秆作物或加盖草帘以利夏季通风降温。做好汛期防 洪排涝和伏天高温干旱的补湿降温。 7.9 发菌检查 通过拍打菌材椴木树皮有泡松声音,查看树皮凹槽处有黄褐色绒状菌物,椴木之间有蜜环菌索相连 接,拨开树皮有乳白色菌膜、且在黑暗处显现荧光,即为合格菌材,开始搭建棚架。 8 棚架搭建 以毛竹为骨架,覆盖芭茅草,高度约2.6 m~2.8 m,通风、抗风雪,透光度70%为宜。 9 天麻栽培 9.1 麻籽准备 选择无黑斑、无创伤、无杂菌污染的一代或二代麻籽,大小在20~50个每500 g。 9.2 栽植时间 每年的十一月份至次年的三月份。 9.3 栽植方法 掀开固定菌床表土,露出菌材树皮,扒开成排菌材横截面之间的空隙约2 cm~3 cm深,把天麻籽生 长点向上或侧卧放置于菌材截面木质部与树皮结合部。按每50 kg菌材安放麻籽800 g~1500 g为宜。 9.4 覆土 将掀开的表土和清沟的细土均匀的洒在菌床上,厚度不超过8 cm。 9.5 田间管理 雨后及时清沟排水,进入伏天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将芭茅草捆扎牢,防止大风吹掉影响遮阳降温。持 续10天以上高温天气,在傍晚或清晨向固定菌床地表或草棚面上喷水抗旱降温。应设置防护野猪等生物 危害的措施。 9.6 采收 天麻鹰嘴为深棕色时即为成熟,应及时采收。 10 档案记录 应对栽培及采收过程记录并存档。 3

pdf文档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六安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六安市 第 1 页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六安市 第 2 页 DB3415-T 18-2021 梯田(地)天麻固定菌床栽培技术规程 六安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1:13: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