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060 CCS A 47 广 44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nefit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2021 - 07 - 09 发布 2021 - 10 - 09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31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10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珠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候中心、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冬、聂会文、李叶新、文敏、杜尧东。 I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评估原则、评估模型和模型参数计算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台风、暴雨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其它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可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7961 气象服务分类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9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重大气象灾害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因台风和暴雨天气影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气象灾害。 气象服务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服务效益 benefi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益。 注1:包括用户在决策时考虑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后所增加的收益或减少的损失。 注2:不包括人员伤亡。 气象服务满意度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atisfaction 用户使用气象服务产品或接受气象服务后,对服务内容、方式和效果的评价。 4 评估原则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综合分析的原则。 5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 1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通过评估模型计算得出气象服务效益值,气象服务效益值越大,表明 气象服务效果越好。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模型由气象服务水平、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不可避免损失、 同灾种同级别气象损失订正四个参数构建,见式(1): W  M M  G  (1  E )   L ································ (1) M  G 1  M  G  (1  E ) 式中: W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值,单位为亿元; M ——气象服务水平值,计算取值见式(2); G ——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值,计算取值见式(3); E ——不可避免损失系数,计算取值见式(4); L ——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损失订正值,单位为亿元,计算取值见式(6)。 6 模型参数值计算 气象服务水平值(M) 气象服务水平用气象服务满意度表示。采用第三方机构通过对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便捷性 等调查分析得出气象服务水平值,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气象服 务水平值计算见式(2): M 5 1   (Mi  N Mi ) ············································ (1) N M i 1 式中: M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过程的气象服务水平值,无量纲; NM ——评估区域范围内随机调查的人员总数; i ——气象服务满意度等级序号,分别为1、2、3、4、5,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Mi ——气象服务满意度第i等级的权重,参考值分别为1、0.8、0.6、0.4、0.2,可根据实际需 求进行调整; N Mi ——选择气象服务满意度第i等级的人员总数。 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值(G) 采用第三方机构通过对政府防御组织体系、防御应急管理、相关工程性建设及接收到气象服务产品 后组织人员转移等方面调查分析得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值,分为强、较强、一般、弱四 个等级。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值计算见式(3): G 2 4 1   (Gj  N Gj ) ············································· (1) N G j 1 DB44/T 2312—2021 式中: G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过程的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值,无量纲; NG ——评估区域范围内随机调查的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对象和协理员总数; j ——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等级序号,分别为1、2、3、4,表示强、较强、一般、弱; Gj ——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第j等级的权重,参考值分别为1、0.9、0.8、0.6,可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NGj ——选择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和组织能力第j等级的人员总数。 不可避免损失系数(E) 6.3.1 不可避免损失在每次气象灾害中都不相同,与气象灾害破坏力(I)有直接关系,不可避免损失 系数按式(4)计算: 0  E  1 1  c 1  2  2 sin[ 1  c  ( I  2 )] 0 I c c  I 1 ······························ (1) 式中: E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的不可避免损失系数,无量纲; I ——气象灾害破坏力,无量纲,0≤I<1,计算取值见式(5); c ——常数,参考值为0.1;当I<c时,不可避免损失忽略不计,可根据灾害的强度和特点对c值进 行调整。 6.3.2 气象灾害破坏力(I)受灾害强度指数(S)、灾害影响时间指数(T)和承灾体脆弱性指数(V) 三个因子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A),气象灾害破坏力计算公式见式(5): I  S   T   V  ··················································· (2) 式中: I ——气象灾害破坏力,无量纲; S ——灾害强度指数,无量纲; T ——灾害影响时间指数,无量纲; V ——承灾体暴露性指数,无量纲; α、β、γ ——各项因子权重系数,其中,0≤α≤1,0≤β≤1,0≤γ≤1,且α+β+γ=1;参考值分别 为0.4、0.3、0.3,可根据气象灾害和评估区域的具体特征对α、β、γ的值进行调整。 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损失订正值( L ) 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指与该次灾害种类相同,并且气象灾害破坏力与之近似相等的灾害。同灾种 同级别气象灾害损失订正值计算见式(6): L  Lmax  L ····················································· (1) 式中: 3 DB44/T 2312—2021 L ——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损失订正值,单位为亿元; Lmax ——近10年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的最大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该次),采用官方统计数据, 单位为亿元; L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采用官方统计数据,单位为亿元。 4 DB44/T 2312—202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灾害强度指数(S)、灾害影响时间指数(T)和承灾体暴露性指数(V)的计算方法 A.1 灾害强度指数(S) 台风、暴雨的灾害强度指数参考值见表A.1。 表 A.1 灾害强度指数 气象灾害类别 说 明 灾害强度值(S) 超强台风登陆或处在超强台风严重影响范围内 1 强台风登陆或处在强台风严重影响范围内 0.8 台风登陆或处在台风严重影响范围内 0.6 强热带风暴登陆或处在强热带风暴严重影响范围内 0.4 台风 代表站录得 24 h 降雨量≥500 mm 或 3 h 降雨量≥300 mm 或 1 h 降雨量≥150 mm 暴雨 代表站录得 24 h 降雨量≥400 mm 或 3 h 降雨量≥200mm 或 1 h 降 雨量≥100 mm 代表站录得 24 h 降雨量≥300 mm 或 3 h 降雨量≥100 mm 或 1 h 降雨量≥50 mm A.2 1 0.75 0.5 灾害影响时间指数(T) 灾害影响时间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1)。 T t  t ··················································· (A.1) t max  t 式中: T ——灾害影响时间指数; t ——该次重大气象灾害实际影响时间,单位为分钟; t ——近10年发生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的平均影响时间(包括该次),单位为分钟; tmax ——近10年发生同灾种同级别气象灾害的最长影响时间(包括该次),单位为分钟。 A.3 承灾体暴露性指数(V) 承灾体暴露性指数包括评估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口、GDP和耕地面积四个评价因子。根据四 个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给与各评价因子不同的权重,从而计算出承灾体暴露性指数,按照式(A.2) 计算: V  4  ( k 1 k  Vk Vk , max ) ············································ (A.2) 5 DB44/T 2312—2021 式中: V ——承灾体暴露性指数; k ——评价因子序号,分别为1、2、3、4,代表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人口(万人)、GDP(亿 元)和耕地面积(公顷); Vk ——按序号1、2、3、4,分别为评估区域该次灾害所在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口、GDP和 耕地面积; Vk ,max ——按序号1、2、3、4,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口、GDP和耕地面积在广东省内与评估 区域相同级别行政区划的最大值; k ——第k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需满足:0≤ k ≤1,  k  1。参考值分别为0.2

pdf文档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312-2021 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技术规范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1:12: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