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CCS B 16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577—2021 代替 DB34/T 577—2005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of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for the grape bitter rot 2021-06-08 发布 2021-07-08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57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4/T 577—2005《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与 DB34/T 577—2005 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见第 2 章,2005 年版的第 2 章); b) 增加了“葡萄炭疽病”的定义(见 3.1); c) 更改了“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的表述(见 3.2,2005 年版的 3.1); d) 增加了“系统调查”(见 3.3)、“大田普查”(见 3.4)的表述; e) 更改了“大田普查”的表述(见 4.3,2005 年版的 4.3); f) 更改了“ 病害发生始盛期的确定”的表述(见 5.2,2005 年版的 5.2); g) 更改了“葡萄炭疽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的划分标准(见表 4,2005 年版的表 4); h) 更改了“调查资料的汇报”的表述(见 6.3,2005 年版的 6.3); i) 更改了“葡萄炭疽病模式报表”的表述(见附录 B,2005 年版的附录 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省萧县植保植检站、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松、孙家峰、王建、宋爱颖、黄娟、邱坤、张启勇、王蓓蓓、王学良、李建 东、禹田、杨玉珍、李静、刘利平、马洪管、马晓静、于淑琴、陈正州、张敬君、吕全影、徐为领、张 世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5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577—2005,2021 年第一次修订。 I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葡萄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的测报调查规范,并规定了葡萄炭疽病测报调 查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测报资料的统计、测报资料的收集和汇报。 本文件适用于露地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葡萄炭疽病 grape bitter rot 无性真菌类腔孢纲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引起的一 种真菌性病害。葡萄炭疽病症状与识别,参见附录A。 3.2 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 young orchards, full productive orchards, old orchards 分别指树龄在 5 年以下、5 年~30 年之间和 31 年以上的葡萄园。 3.3 系统调查 system investigation 为了解本地区葡萄炭疽病发生消长动态,按规定方法进行的定点、定时调查。 3.4 大田普查 field general investigation 为了解本地区葡萄炭疽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3.5 病穗(果)率 diseased ear (fruit) rate 调查发病果穗(果粒)数占调查总果穗(果粒)数的比例。 4 4.1 调查内容和方法 孢子捕捉 花芽萌动期开始至果实采收期止。在葡萄炭疽病发生较重的盛果期园内安装孢子捕捉器,距地面 1.5 m,每 3 日调换涂白凡士林新玻片,在 18 mm×18 mm范围内,用 10×40 倍镜头检查孢子密 度,每玻片查 3 个视野,计算每视野平均孢子数,将结果记入表1。 1 DB34/T 577—2021 表1 捕 调查 日期 视野 1 (月/日) 4.2 葡萄炭疽病病菌孢子空中捕捉记载表 捉 孢 视野 2 子 数(个/视野) 视野 3 平 均 累 计 天气状况 备 注 系统调查 自落花后,选择病害常发园经常观察,发现病果立即开始定园定点调查(一般 5 月份开始),一 直到果实采收止,5 天调查 1 次,每旬逢 3 日、8 日调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且面积在 667㎡ 以上 的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果园各一块,每园按 5 点取样,每点固定 20 个果穗,调查果穗及 果粒,记载发病数,按公式(1)计算病穗(果)率,并将结果记入表2。 病穗(果)率计算公式: X (%)  TN 100 ······································································ (1) 式中:  X ——病穗(果)率; N ——发病果穗(果粒)数; T ——调查总果穗(果粒)数。 表2 调查 日期 果园类型 葡萄炭疽病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总果穗数 发病果穗数 病穗率 调查总果数 发病果数 病果率 (穗) (穗) (%) (粒) (粒) (%) (月/日) 备注 结果初期 结果盛期 结果后期 平 4.3 均 大田普查 见病后,每隔 20 天左右至采收时进行普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 10 块~20 块葡萄园,每块园 选 50 穗~100 穗,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结果记入表3。 表3 调查 日期 (月/日) 2 地点 果园类型 葡萄炭疽病普查记载表 调查总果穗数 发病果穗数 病穗率 调查总果数 发病果数 病果率 (穗) (穗) (%) (粒) (粒) (%) 备注 DB34/T 577—2021 5 5.1 测报资料的统计 孢子释放盛期、高峰期 累计孢子捕捉量占全年总累计捕捉量 16%和 84%的日期分别为孢子释放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 间即为孢子释放盛期。孢子释放盛期内,日捕捉孢子量最多的日期为孢子释放高峰日。以日捕捉孢子量 突增期为孢子释放始盛期,始盛期后,日捕捉孢子量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全年可出现多 个释放高峰。 5.2 发生始盛期 用三块系统调查园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全年葡萄炭疽病的发生消长动态,田间病穗率达到 5%或 病果率 1%的日期为发病始盛期。 5.3 发生程度 葡萄炭疽病发生程度以收获期病果率、病穗率为指标划分成 5 级。划分标准见表4。 表4 葡萄炭疽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发生级别(级) 1 2 3 4 5 发生程度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 成熟期病穗率(%,X) X≤5 5.0<X≤10.0 10.0<X≤20.0 20.0<X≤50.0 X>50.0 成熟期病果率(%,Y) Y≤1 1.0<Y≤3.0 3.0<Y≤10.0 10.0<Y≤20.0 Y>20.0 6 6.1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 测报资料收集 实施葡萄炭疽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 j) 各类树龄葡萄树的面积,葡萄树主要品种及其面积,主栽品种生育期、对炭疽病抗性及其必 要的栽培管理资料。 k) 当地气象部门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观测值。 6.2 葡萄炭疽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 记载葡萄炭疽病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措施等,总结发生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 6.3 调查资料的汇报 县级植保部门分别于每年7月5日、8月5日、9月30日,将调查资料用模式报表(见附录B)形式报上 级植保部门。 3 DB34/T 577—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葡萄炭疽病症状与识别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苦腐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果实染病,在转色成 熟期陆续表现症状,初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直径 8 mm~15 mm,表面 生出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涌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 病斑可以扩至半个果面,果粒布满褐色病斑,引致果实腐烂,易脱落,或失水逐渐干缩成僵果。果枝、 穗轴、叶柄受侵染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短条状的凹陷病斑。叶片受害多在叶缘部位 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直径 2 cm~3 cm。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均可长出粉红色的团状物。 4 DB34/T 577—2021 附 录 B (资料性) 葡萄炭疽病模式报表 表B.1 6 月份葡萄炭疽病模式报表 上报日期:7月5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1 田间病害始见期(月/日) 2 田间病害始见期较历年平均早晚(±天) 3 孢子释放始盛期(月/日) 4 截至 6月底孢子释放盛期天数(天) 5 截至 6月底孢子盛发天数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天) 6 截至 6月底平均累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 7 截至 6月底平均累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8 6月28日平均病穗率(%) 9 6月28日病穗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10 6月28日平均病果率(%) 11 6月28日病果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12 6月28日最高病果率(%) 13 6月28日最高病穗率(%) 14 7月份降雨量预报值(㎜) 15 7月份降雨量预报值较历年同期增减(±㎜) 16 预计 7月份葡萄炭疽病发生程度(级) 17 汇报单位 查报结果 5 DB34/T 577—2021 表B.2 7 月份葡萄炭疽病模式报表 上报日期:8月5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1 截至 7月底平均累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 2 截至 7月底平均累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3 7月28日平均病穗率(%) 4 7月28日病穗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5 7月28日平均病果率(%) 6 7月28日病果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 7 7月28日最高病果率(%) 8 7月28日最高病穗率(%) 9 8月份降雨量预报值(㎜) 10 8月份降雨量预报值较历年同期增减(±㎜) 11 预计 8月份葡萄炭疽病发生程度(级) 12 汇报单位 查报结果 表B.3 收获期葡萄炭疽病模式报表

pdf文档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测报调查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1:07: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