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广 44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of Uncaria rhynchophylla 2021 - 07 - 28 发布 2021 - 10 - 28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320—2021 前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言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桂琼、陈新强、张春梅、谢金兰、范剑明、黄锦荣、朱昔娇、饶卫芳、肖腊 兴、李志良、张冬生。 I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Miq. ex Havil.)的苗木培育、栽植、抚育管理、有害 生物防治、采收、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钩藤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LY/T 1185 苗圃建设规范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Miq.ex Havil. 别名钩丁、吊藤、鹰爪风、倒挂剌等,是茜草科(Rubiaceae)钩藤属(Uncaria)常绿藤本植物。 钩藤以干燥带钩茎枝入药,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 妊娠子痫,高血压、老年痴呆等症,为我国传统中药材。 钩枝 hook branch 节上单侧或双侧着生向下弯曲的钩的枝条。 4 苗木培育 种子育苗 4.1.1 种子 4.1.1.1 采收 1 DB44/T 2320—2021 10月~11月,选择多年生母株,蒴果由黄绿色变黄褐色时采集。 4.1.1.2 采收处理 蒴果采回后置阴凉处风干,开裂后,搓出种子,剔除杂质,过3 mm细筛,筛出种子,晾干后用塑料 袋干藏至次年播种。 4.1.1.3 种子质量 种皮呈棕褐色,有光泽,翅膜明显。种子千粒重≥0.035 g,净度≥90%,种子含水率≤13%,发芽 率≥50%。 4.1.2 催芽 播种前,用清水或草木灰水浸泡种子24 h,然后放入草木灰或细沙,揉搓,将种子两端的翅膜搓去 备播。 4.1.3 播种床 圃地符合LY/T 1185的规定。按床宽1.0 m~1.2 m、高0.25 m~0.3 m,步道宽0.3 m的规格起畦作 苗床。基质采用黄心土,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盖上薄膜放置2 d后待用。 4.1.4 播种 2月~3月,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时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混合草木灰或细沙,撒播,播种量1.5 g/m 。播后床面覆盖稻草或薄膜保温保湿。 2 4.1.5 4.1.5.1 芽苗管理 播后管理 钩藤播种后60 d左右出苗,幼苗开始大量出土时,及时揭除覆草或薄膜,以免影响幼苗出土。 4.1.5.2 除草 钩藤幼苗细弱,应及时除草,避免影响生长。 4.1.5.3 水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促进根的生长,同时要注意防水泡、干旱。 4.1.6 4.1.6.1 芽苗移植 容器与基质 基质为黄心土80%+泥炭土20%混合均匀,容器规格为8 cm×18 cm 。 4.1.6.2 移植 苗高达3 cm左右时可进行移植,起苗后用黄泥浆浆根,然后将芽苗移入容器,使苗根舒展,嫩梢完 整,移植后浇透水。 4.1.7 2 苗期管理 DB44/T 2320—2021 4.1.7.1 遮荫 苗期用遮光度75%的遮阳网遮阳。 4.1.7.2 水分 及时浇水,保持湿润。 4.1.7.3 除草 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及时清除杂草。 4.1.7.4 养分 成活后施肥宜薄施勤施,以复合肥(N∶P2O5∶K2O=15∶15∶15)按0.2%水溶液淋施,施后用水淋洗 叶面以免烧苗。每月1次~2次,随苗木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量。9月后停止施用氮肥。 4.1.7.5 炼苗 出圃前20 d~30 d除去遮阳网,炼苗。 扦插育苗 4.2.1 插床 床宽1.0 m~1.2 m、高0.25 m~0.3 m,步道宽0.3 m,周围用砖块堆砌。基质采用按体积比80%黄 心土∶20%河沙混匀。用0.2%高锰酸钾溶液淋湿插床消毒,后用薄膜覆盖待用。扦插前1 d用清水淋透基 质。 4.2.2 扦插时间 以2月~4月新芽萌发前为宜。 4.2.3 插穗 选择2 a生无病虫害、健壮、枝皮完整的枝条。修剪成保留2个~3个节、长10 cm~15 cm的茎段。 去除叶,茎段基部斜口。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泡5 s~10 s消毒后,将下端4 cm~5 cm浸入 150 mg/L~200 mg/L的GGR(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 h。 4.2.4 扦插 开沟,将插穗斜埋入土中约2/3,至少保留有一个节外露,株行距10 cm×10 cm,压实并浇透水。 4.2.5 插后管理 扦插后用薄膜拱罩保湿,用遮光度75%的遮阳网遮阳,保持扦插基质湿润,稍显干燥时浇水。 4.2.6 移栽 插后3个月,根系发达时,可移植上袋。移栽时用黄泥浆蘸根,基质、容器袋规格同4.1.6.1。 4.2.7 苗期管理 3 DB44/T 2320—2021 同4.1.7。 苗木出圃 出圃苗木要求根系完整,侧根分布均匀,不卷曲,须根多;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2 a生种子容 器苗,苗高≧50 cm、地径≧0.5 cm;1 a生扦插容器苗,苗高≧40 cm、地径≧0.6 cm。 5 栽植 栽培区域 钩藤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寒。适宜年平均气温15 ℃ ~22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 ℃ ~27 ℃。 种植地 选择海拔 800 m以下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林中空地、疏林地等,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 排水良好。水源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土壤应符合GB/T 15618的要求,空气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整地 2 2 2 穴垦,穴规格40 cm×40 cm×30 cm,纯林栽植2200 株/hm ~3000 株/hm ,林下套种1050 株/hm ~ 2 1500 株/hm ,穴施有机肥1 kg基肥,覆土回穴与肥料拌匀。 栽植 宜于3月~5月或9月~10月种植。每穴栽苗1株,保持苗木直立,根系舒展,深浅适当。定植时一般 留30 cm~50 cm定干。 补植 移栽 15 d~20 d后及时补苗。 6 抚育管理 松土除草 每年两次。第一次于4月~5月为宜,第二次宜于11月,除草、松土和培土一起进行。 施肥 定植1个月后,每株施尿素50 g;冬季,每株施有机肥250 g (有机质≥70%)。此后,每年春季追施 1次复合肥,每株150 g~250 g;冬季,每株施有机肥500 g。 修剪 种植当年11月后对侧枝留40 cm~50 cm短截;在次年抽生的萌蘖中留4个~5个生长良好、方位适宜 的枝条培养,至当年新枝长约150 cm时及时摘心;第三年后结合采收对主干枝条留50 cm回缩短截,短 截后植株常抽生大量萌蘖,应及时对过密枝条适当疏除。 4 DB44/T 2320—2021 7 有害生物防治 根腐病 7.1.1 危害特征 多发生在苗期,受害后,幼苗根部皮层和侧根腐烂,茎叶枯死。 7.1.2 防治方法 开沟排水,防止苗床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或用50%多菌灵2500倍液全 面浇洒,以防蔓延。农药的使用按GB/T 8321的有关规定执行。 潜叶蛾 7.2.1 危害特征 幼虫潜入叶表皮下蛀食,叶片上有数条潜道,导致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7.2.2 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被害叶片,集中销毁。虫害较严重时有限度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按GB/T 8321的要求控制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8 采收 采收时间 11月后,钩枝呈黄褐色,已木质化时采收。 采收间隔 种植第二年起,每年可采收。 采收方法 把钩枝剪下,去除叶片,捆扎成把。 采后处理 钩枝采回后,切成齐头平钩,烘干或晒干(含水率<13%),包装入库。 9 建档 档案管理按LY/T 2289、LY/T 2290 执行。 5

pdf文档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320—2021 钩藤栽培技术规程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1:04: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