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31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2021-06-08 发布 2021-07-08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393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泉县陈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临泉县陈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联农业科技有限公 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泉县分校、安徽华丰植物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临泉县农业农村局、临泉县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临泉县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颍上县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阜南县植保植检站、铜陵市农业技术管理服务中心、临泉县春粟秋实植保科技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伟、吴岩松、牛永胜、陈爱红、赵凤梅、胡冠麟、周楠、刘玉玲、汪章勋, 高杰军、张立新、宋坤、李淼、何永红、于成艳、杨维林、王春峰、廖敏、王林新、柳兆春、郭素芹、 耿洪彪、韩俊领、陈伟、陈金、马超良、宋雷。 I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并规定了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 管理、收获。 本文件适用于生姜的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 1106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 NY/T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播种前准备 4.1 4.1.1 选种、种姜处理和催芽 选种 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无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为害的健 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等不良姜块。 4.1.2 种姜处理 于播种前 40 d~45 d,白天气温在 10℃以上时从贮藏窖内取出种姜,晾晒前,把姜块掰或切成 50 g~100 g 的小种块,每个种块至少保留 1 个健壮的芽头。结合掰或切种姜剔除姜断面变褐的姜块。掰 或切好的种姜块平铺在干净的地上晾晒。 1 DB34/T 3937—2021 种姜晾晒表面水分干并去土后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将 5%阿维菌素乳油 30 mL+325 g/L 苯甲·嘧 菌酯悬浮剂 40 mL+水 15 kg 混匀,均匀喷雾在种姜正反面。种姜晾晒 1 d~3 d,至种姜外皮泛白为 度,傍晚收进室内。 4.1.3 催芽室建造 3 3 催芽室建在保暖、能通风、抗风雨雪的房屋内。催芽室 50 m ~60 m ,高度 1.3 m~1.5 m。催芽室 四周设置隔热板,催芽室的地面上平放铝箔隔热防潮反射膜,在反射膜上面平放支撑作用的木条,木条 之间距离 80 cm~100 cm,木条高度 18 cm~22 cm,在木条中间的反射膜上平放石墨烯电地暖片,木 条上面平放竹筢子。催芽室每平方米设置换气管 1 个,换气管下口放置在竹筢子上面,换气管上口安 置换气扇。 4.1.4 催芽 将晾晒后的种姜放在长 60 cm、宽 40 cm、高 23 cm 无菌塑料篮里,按层摆放在催芽室的竹筢子 上面催芽。塑料篮与隔热板间留有 2 cm~3 cm 空隙,摆放高度 4 层~5 层。放好后,上面放置支撑 用的竹木架,覆盖好无纺布。温度控制在 28℃~32℃,开始排湿 5 d~8 d;排湿完成后,在无纺布上 面覆盖棉毯,温度控制在 23℃~25℃,10 d 后温度控制在 20℃~23℃,再过 10 d~15 d,当姜芽长 到 1 cm 左右停止催芽,催芽结束后在温度 15℃~20℃环境下炼苗 4 d~6 d,即可播种。 4.2 地块选择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pH 值中性或 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姜田,不宜选择前茬为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及 偏碱性土壤和黏重的涝洼地作为姜田。 4.3 整地、施基肥、开沟 2 于冬前深翻 40 cm~45 cm,建棚前旋地时每 667m 撒施商品生物有机肥 500 kg~1000 kg 或商品 有机肥料 1000 kg~1500 kg 和 48%硝硫基复合肥 50 kg(13-6-29)。大棚建造前用机械压实地面、 开沟,垄距 70 cm、垄宽 55 cm~60 cm、沟宽 10 cm~15cm、沟深 30 cm~35 cm。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和 NY 525、NY 884 的规定。 4.4 大棚建造 在播种前 10 d 建好大棚,用管径 25 mm、管壁厚 1.5 mm、长 10 m 的弯曲钢管,每 0.8 m~1.0 m 间距插入土里一根作为大棚骨架,棚高 2.2 m,棚宽 7.0 m。覆盖 0.6 mm~0.8 mm 厚无滴膜,架间 用压膜线固定牢固,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 5 播种 5.1 播种时间 2 月下旬大棚内 10 cm 地温高于 15℃即可开始播种。 5.2 5.2.1 2 播种方法 播种密度 DB34/T 3937—2021 种姜排放株距 14 cm~17 cm、行距 70 cm,种姜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 5.2.2 施种肥 2 播种前每 667m 顺沟均匀撒施生物有机肥 160 kg 和 48%硝硫基复合肥 25 kg 后,用器具将有机 肥和复合肥与沟土混合均匀。 5.2.3 播种时病虫害防治 2 播种前每 667m 用 10%噻唑膦颗粒剂 1.5 kg~2.0 kg 和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500 g,拌毒 土5 kg 均匀撒施播种沟内,用器具与土拌混。 5.2.4 覆土、铺设滴灌带、浇水、苗前除草、盖地膜 如下: ——播种后在种姜上覆土 3 cm~4 cm。 ——覆土后顺沟放置 15 cm 双孔贴片滴灌带,水带连接主水带。 ——覆土后浇水,首次浇水要浇透。 2 ——浇水后每 667m 用 240 g/L 乙氧氟草醚乳油 40 mL~50 mL,或 50%乙氧·异·甲戊乳油 150 mL~ 200 mL,兑水 30 kg,均匀喷施土表。 ——喷施苗前除草剂后盖 1.5 丝厚地膜,地膜宽度根据大棚确定,地膜间要固定。 5.3 搭建小拱棚 以 2 垄宽设置小拱棚,用 2.5 丝无滴膜覆盖。 6 田间管理 6.1 温光湿管理 6.1.1 撤除小拱棚和破膜 生姜出苗后,当小拱棚内气温高于 30℃时,撤除小拱棚,并在苗尖的地膜处破洞,地膜洞空径 3 cm~4 cm。 6.1.2 盖遮阳网、撤除地膜 姜苗出 50%或棚外气温高于 25℃时开始遮阴。用遮光率 50%的生姜专用遮阳网覆盖。 培土前撤除地膜。 6.1.3 棚内温湿度管理 大棚内气温达到 25℃时,进行放风降温。5月下旬至 9月上旬,晴天气温进入高温时,在每天 10 点前或 18 点后进行喷水。 6.2 6.2.1 水肥管理 吊微喷 3 DB34/T 3937—2021 培土后吊设好大棚微喷,每棚内纵向吊设 2 条微喷管,每 2 m 装吊挂雾化旋转喷头一个,喷头距 姜垄顶部 1.5 m,喷头喷幅能够覆盖 5 垄姜沟。 6.2.2 浇水 出苗前或出苗后沟内表土见干时及时浇水;每次培土后及时浇水。每次浇水均要浇透。生姜收获前 5 d~10 d 停止浇水,使土壤松散易于收获。 6.2.3 追肥 6.2.3.1 冲施追肥 2 盖地膜前每 667m 随水冲施商品含腐殖酸水溶肥料 2 L 和 30 亿活芽孢/g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9912可湿性粉剂(有效活菌数≥30 亿/g,下同)1 kg。 2 出苗至 2 个分枝前每 667m 每次随水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2.5 L(20-20-20,下同);2 个 2 2 分枝至 3 个分枝时,每 667m 每次随水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5 L;3 个分枝后每 667m 每次随水 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7.5 L。 2 2 第 1 次培土浇水时每 667m 随水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10 L;第 2 次培土浇水时每 667m 随 水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10 L、商品含腐殖酸水溶肥 2 L 和 30 亿活芽孢/g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2 9912可湿性粉剂 2 kg。之后沟内土见干浇水时,均为每 667m 随水冲施商品大量元素水溶肥 10 kg (13-6-40)。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 1106、NY/T 1107 的规定。 收获前 25 d 停止追肥。 6.2.3.2 撒施追肥 2 第 1 次培土时每 667m 沟施 48%硝硫基复合肥 25 kg 和商品生物有机肥 50 kg。 2 第 2 次培土时每 667m 沟施 48%硝硫基复合肥 40 kg 和商品生物有机肥 80 kg。 2 第 3 次培土时每 667m 沟施 48%硝硫基复合肥 50 kg 和商品生物有机肥 100 kg。 6.3 培土 首次培土前收掉滴灌带。出苗到见到有姜块露土(出 2 个~3 个分枝)时进行第 1 次培土,培土 土层 2 cm~3 cm。 第 1 次培土后有 5%姜块露土时进行第 2 次培土,培土到垄土与沟土平齐。 第 2 次培土后有 5%姜块露土时,或沟间姜叶接近封行时进行第 3 次培土,培土时使姜垄土尽量 深挖封于姜杆处。 6.4 其它管理 大雨前,及时盖好大棚薄膜。以防姜田雨水漫灌,造成病害蔓延。 当棚内气温低于 25℃时,撤除遮阳网。 6.5 生长期病虫害防治 生姜生长期,主要防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姜瘟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df文档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937-2021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0:54: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