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223 45 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26 64—2021 葛种 种质资资源表 表型描述规范范 Techn nical regul lations for r the pheno otype iden ntification n of Puerar ria 2021 - 02 - 05 发布 发 广西壮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2021 - 03 0 - 05 实施 实 发 布 前 言 — DB45/T 2264 2021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 放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尚小红、严华兵、欧昆鹏、曹升、谢向誉、肖亮、王艳、曾文丹、陆柳英、 陈会鲜、赖大欣。 II — DB45/T 2264 2021 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植物学特征、品质特征、抗病虫 性及其他特征特性。 本文件适用于葛种质资源表型的性状记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T 5009.10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 22251 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 GB/T 23788 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70 粮油检验 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葛 豆科(Fabaceae Lindl.)葛属(Pueraria DC.)多年生植物,别名葛藤、葛麻藤等,是中国卫生 部首批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 3.2 葛种质资源 野 包括葛 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及其他遗传材料。 4 种质的基本信息 4.1 统一编号 葛种质资源统一编号由“GG”加地名拼音首字母加5位顺序号组成,种质资源编号具有唯一性。 4.2 引种号 葛种质引入时赋予的编号。 1 — DB45/T 2264 2021 4.3 采集号 葛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再加上顺序号组成。省份代码可按 GB/T 2260的规定表示。 4.4 种质名称 国内种质采用常用的中文名称、外文名。国外引进种质可采用常用的中文译名,如果没有中文译名, 可直接写其原名。 4.5 种质类型 葛的种质类型分为: ——野生资源;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品系; ——遗传材料; ——其他。 4.6 主要用途 葛的主要用途分为: ——药用; ——食用; ——饲用; ——纤维。 4.7 原产地 葛种质原产地国家、地区、省份、市、县、乡、村的名称,名称按GB/T 2260的规定执行。 4.8 收集地 葛种质来源地国家、地区、省份、市、县、乡、村的名称,名称按 GB/T 2260 的规定执行。 4.9 经度 葛种质采集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 DDDFF,其中 DDD 为度,FF 为分。 4.10 纬度 葛种质采集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 DDFF,其中 DD 为度,FF 为分。 4.11 海拔 葛种质采集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4.12 采集单位 葛种质采集单位或个人名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 2 — DB45/T 2264 2021 4.13 采集时间 以“年月日”表示,格式“YYYYMMDD”。 4.14 采集种质的类型 采集葛种质的类型分为: ——种子; ——种茎; ——植株; ——花粉; ——果实。 4.15 系谱 葛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 4.16 选育单位 选育葛品种(系)的单位或个人。单位名称应写全称。 4.17 育成年份 葛品种(系)通过新品种审定或登记的年份,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4.18 选育方法 葛品种(系)的育种方法。 4.19 图像 葛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图像文件名由统一编号加“-”加序号加“.jpg”组成。 4.20 观测地点 葛种质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的观测地点。 5 植物学特征 5.1 茎 5.1.1 主茎形状 在收获期,观察主茎横截面形状,分为: ——圆柱形; ——扁平形; ——四棱形。 5.1.2 主茎断面颜色 在收获期,观察主茎断面颜色,分为: ——白色; ——暗褐色; 3 — ——淡红色; ——淡黄色。 DB45/T 2264 2021 5.1.3 主茎茎粗 在收获期,随机挑选长势正常的植株10株,用游标卡尺测量距离地面20 cm处的主茎直径,计算平 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5.1.4 主茎茎色 收获期的植株主茎颜色,分为: ——灰绿; ——黄褐; ——褐。 5.1.5 主茎节数密度 在收获期,随机挑选长势正常的植株10株,计算从地面到50 cm高处的节数,计算平均值。以 “节/50 cm”表示。 5.1.6 茎蔓强度 植株生长发育后期,测定茎秆的坚韧程度,分为: ——强; ——中; ——弱。 5.1.7 嫩茎颜色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嫩茎颜色,分为: ——浅绿; ——绿; ——墨绿; ——浅紫; ——紫红。 5.1.8 嫩茎茸毛密度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嫩茎茸毛密度,分为: ——稀; ——中; ——密。 5.1.9 嫩茎茸毛颜色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嫩茎茸毛颜色,分为: ——白; ——淡黄; ——黄褐。 4 — DB45/T 2264 2021 5.1.10 嫩茎茸毛强度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嫩茎茸毛强弱,分为: ——粗壮; ——细弱。 5.2 叶 5.2.1 托叶形状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三出复叶托叶的托叶形状,以出现最多的情形为准,分为: ——线形; ——披针形; ——箭形; ——卵形。 5.2.2 托叶脱落性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三出复叶托叶的托叶脱落性,以出现最多的情形为准,分为: ——脱落; ——不脱落。 5.2.3 顶生小叶形状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顶生小叶的形状,以出现最多的情形为准,分为: ——披针形; ——卵形; ——宽卵形; ——斜卵形; ——倒卵形; ——近圆形; ——菱形; ——卵菱形。 5.2.4 顶生小叶叶长 在植株生长中期,随机选择植株10株,每株选取完全展开叶片3张,用直尺测量顶生小叶的长度, 计算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5.2.5 顶生小叶叶宽 在植株生长中期,随机选择植株10株,每株选取完全展开叶片3张,用直尺测量顶生小叶最宽处的 宽度,计算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5.2.6 叶形比 顶生小叶长/宽。 5.2.7 小叶大小 根据植株生长中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顶生小叶的面积,将小叶大小分为4类: 5 — ——小(小叶长度<12 cm); ——中(12 cm≤小叶长度<14 cm); ——大(14 cm≤小叶长度<16 cm); ——特大(小叶长度≥16 cm)。 DB45/T 2264 2021 5.2.8 顶生小叶裂缺 在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顶生小叶的裂缺程度,以出现最多的情形为准,分为: ——无裂缺; ——浅裂; ——中裂; ——深裂。 5.2.9 叶柄色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复叶的叶柄色,以出现最多的情形为准,分为: ——浅绿; ——绿; ——深绿; ——墨绿。 5.2.10 叶柄长 在植株生长中期,随机选择植株10株,每株选取完全展开叶片3张,用直尺测量其叶柄长度,计算 平均值,单位为(cm),精确到0.1 cm。 5.2.11 叶片颜色 在生长中期,观察植株顶端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片的颜色,分为: ——浅绿; ——绿; ——深绿; ——墨绿。 5.2.12 叶片茸毛密度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叶片的茸毛疏密程度,分为: ——无; ——稀; ——中; ——密。 5.2.13 叶片茸毛颜色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叶片的茸毛颜色,分为: ——白; ——淡黄; ——黄褐。 6 — DB45/T 2264 2021 5.2.14 茸毛直立程度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叶片上茸毛的生长状态,分为: ——直立; ——倾斜; ——紧贴。 5.2.15 叶片花纹 植株生长中期,观察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叶片上的花纹分布面积情况,分为: ——无; ——小; ——中; ——大。 5.2.16 叶片脱落性 植株叶片秋冬季节脱落的情况,分为: ——不脱落; ——半脱落; ——全脱落。 5.3 花 5.3.1 开花时间 植株在定植后开花的时间,分为: ——一年开花; ——多年开花; ——不开花。 5.3.2 花色 在开花期,观察当日开放花朵的花冠颜色,分为: ——白色; ——天蓝; ——浅蓝; ——淡紫; ——紫; ——紫红; ——淡红; ——黄色。 5.3.3 花序形状 在开花期,观察花序的形状,分为: ——总状花序; ——圆锥花序。 7 — DB45/T 2264 2021 5.4 果实 5.4.1 荚果形状 在结荚期,观察荚果的形状,分为: ——线形; ——近圆柱形; ——圆柱形; ——长椭圆形。 5.4.2 荚果茸毛密度 在结荚期,观察荚果的茸毛密度,分为: ——无; ——稀; ——中; ——密。 5.4.3 荚果茸毛颜色 在结荚期,观察荚果的茸毛颜色,分为: ——白; ——淡黄; ——黄褐。 5.4.4 荚果长 荚果成熟时的长度。单位为(cm)。 5.4.5 荚果宽 荚果成熟时的宽度。单位为(cm)。 5.4.6 种子荚节 荚果成熟时,观察荚果之间是否有荚节,分为: ——无; ——有。 5.4.7 种子形状 荚果成熟时,观察种子的形状,分为: ——近圆形; ——长圆形; ——长椭圆形; ——卵形; ——肾形。 5.4.8 每荚种子数量 成熟时除秕粒外,包括未成熟粒、病粒和虫粒在内的单株单荚平均粒数。单位为粒。 8 — DB45/T

pdf文档 DB45-T 2264-2021 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264-2021 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264-2021 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264-2021 葛种质资源表型描述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02:19: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