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18 菏 DB3717 泽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2021 - 09 - 10 发布 菏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0 - 10 实施 发 布 DB3717/T 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菏泽市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菏泽市气象局、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菏泽市林业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翠英、傅信玉、李瑞英、张朝昌、郝晓雷、景安华、姜慧、潘善友、刘天裕、 司奉泰、高艳伦、樊景豪。 I 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牡丹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与地段、植株选择,发育期观测、生长状 况、产量调查分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田间工作等观测内容、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 记载记录格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牡丹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生产服务和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33703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 20524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NY/T 1782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 52 土壤水分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萌动期 越冬鳞芽开始膨大,芽的鳞片开始分离,并逐渐绽裂,露出芽的本色的时期。 3.2 发芽期 鳞芽顶端涨裂,露出鳞芽,可看见幼叶和花蕾尖的时期。 3.3 现蕾期 芽鳞开裂,花蕾长出鳞片包的时期。 4 4.1 观测原则 平行原则 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时,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 要素部分。 4.2 代表性 1 DB3717/T 7—2021 观测地段、面积和观测植株、数量应具有代表性。 4.3 点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观测,在牡丹生长发育遭遇重大气象灾害、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时, 应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农业气象调查。 5 观测地段和植株选择 5.1 地段选择 在连片种植牡丹的区域,应选择距林缘、建筑物、道路、水塘20m以上,代表当地牡丹生产水平的 地段作为观测地段,并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 5.2 观测地段分区 2 按照面积相等、生长状况相对均衡的原则,宜将观测地段分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不小于0.1hm 。 各项观测在每个区域内分别进行。 5.3 观测点选择 5.3.1 5.3.2 5.4 在观测地段的每个区域,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测点,用来观测牡丹生长发育过程。 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使之纵横不在同一行上,观测点距田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m。 观测植株选择 在每个区域中应任取10株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观测对象。 5.5 记载内容 观测地段和观测植株选定后,应对观测区、观测植株做固定标志,并记载有关信息,主要内容包 括: ——地段名称或编号; ——所属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地段所在位置,与气象观测站的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和面积; ——环境条件,如距房屋、树木、水体、道路、铁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和肥力情况等; ——生产管理水平,按上、中、下等级记载; ——观测植株的品种名称、栽培方式; ——观测植株的苗龄、长势。 6 6.1 发育期观测 观测内容 牡丹发育期观测内容及观测指标见表1。 2 DB3717/T 7—2021 表1 发育期观测内容及指标 发育期 观测指标 萌动期 植株上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外部鳞片分离逐渐绽列,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 发芽期 当鳞片裂开,露出鳞芽,芽的顶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 现蕾期 芽鳞开裂,花蕾长出鳞片,显出幼叶和顶蕾,幼枝长 3cm 左右 小风铃期 花蕾外苞片向外伸张,花蕾直径大小一般为 1.5cm~2.0cm 之间 大风铃期 花蕾外苞完全张开,花蕾开始增大,新枝长至 15cm 左右,花蕾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为 2.0cm~2.5cm 圆蕾透色期 开花期 花蕾圆满硬实形似棉桃,但顶端仍尖,从花蕾顶端可见花的颜色 花蕾破绽露色,花瓣逐渐张开,经历初花期、盛花期,至花瓣凋谢 叶片放大期 花瓣凋谢后,叶片增大增厚,颜色加深呈绿色或深绿色 鳞芽分化期 花凋谢后,叶腋间孕育着新的鳞芽,此时鳞芽开始分化 种籽成熟期 果荚由绿变黄,呈蟹黄色,种籽已成熟,可采收 落叶期 生理休眠期 6.2 秋季叶子由绿色减退开始变黄,秋冬季枝条上的叶片自然脱落 植株基本停止生长,逐渐进入生理休眠期 发育期确定 当观测植株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植株进入相应发育期。地段牡丹群体进入发育期, 以观测的总株数进入发育期的株数所占百分率确定,第一次大于或等于 10%为发育期的始期,大于或等 于 30%时为发育普遍期,发育期宜观测到普遍期为止。 6.3 观测时间 发育期应隔日进行观测,开花期应每日观测。两个相邻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可逢5和旬末进行观 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6.4 观测位置 在观测地段,选定固定植株挂牌并进行观测。 6.5 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应记载并处理如下: ——因品种原因,进入发育期植株达不到 10%或 30%时,观测进行到该发育期的植株数连续 3 次总 增长量不超过 5%为止; ——因品种或栽培措施等原因,发育期未出现或出现异常现象; ——固定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重新选取固定植株观测; ——规定观测时间出现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时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补测,如出现 发育期百分率超过 10%或 3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作为进入始期、普遍期或末期的时间。 7 7.1 生长状况测定与评定 测定项目 牡丹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见表2。 3 DB3717/T 7—2021 表2 7.2 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 发育期 测定项目 大风铃期 新枝生长长度 园蕾透色期 花蕾直径、新枝生长长度 盛花期 花朵盛开直径 种籽成熟期 植株密度 测定方法 生长状况测定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定株挂牌的植株上进行测定; ——新枝生长长度测定:测量观测植株当年新生枝条基部到顶部的长度; ——花蕾直径测定:游标卡尺测量花蕾最宽部分的直径; ——花朵盛开直径测定:游标卡尺测量牡丹花进入盛花期时花朵的直径。 7.3 生长状况评定 7.3.1 在牡丹每个发育普遍期,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牡丹为对象,按本文件 7.3.2 的规定进行目测评 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有改变时,应注明原因。 7.3.2 生长状况应按下列标准进行评定: a) 一类:植株健壮,叶色正常,枝条发育良好,花蕾饱满且多;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病虫害和气 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 b) 二类:植株正常,叶色正常,枝条发育尚可,花蕾稍少或稍小;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 较轻,预计可达到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 c) 三类:植株矮小,枝条发育一般;花蕾较少或较小;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的抑制 或产生严重危害,预计产量很低,是减产年景。 7.4 大田生育状况调查 7.4.1 牡丹种植区,选择牡丹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地块,其中观测地块代表一类,另选其它具有代 表性的两类地块进行生育期观测调查。 7.4.2 每个调查点可选取 2 个测点,各项目调查时间应在观测地段进入发育普遍期 3 天内进行,测定 方法符合本文件 7.2 的规定。调查所处的发育期、新枝生长长度、花蕾直径和花朵盛开直径。收获时 调查收获日期及产量。 7.4.3 测定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分别量取 10 个株距和 10 个行距的长度,计算 1 平方米株数,求每 公顷株数,结果取二位小数。 8 8.1 产量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 产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果荚重量、单果荚籽粒重、千粒重、地段产量。 8.2 测定方法 8.2.1 单果荚重量 4 DB3717/T 7—2021 在观测地段连续采摘成熟果荚 50 个,称重求平均重量,单位为克,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8.2.2 单果荚籽粒重 在观测地段连续采摘成熟果荚 50 个,晾干脱粒称重求平均重量,单位为克,平均值取一位小数。 8.2.3 千粒重 采摘果荚充分晾干、脱粒,籽粒含水率 10%~11%,随机取二组各 1000 粒,分别称重,二组重量相 差不大于平均值的 3%(如平均值为 300g,则两组相差不大于 9g)时,平均重量即为千粒重,单位为克, 平均值取二位小数。如差值超过 3%,再取 1000 粒称重,用最为接近的两组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千粒重。 8.2.4 地段产量 2 观测地段实际收获的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结果取二位小数。 9 田间小气候观测 9.1 气象要素观测 在观测地段安装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观测要素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地温 (0cm、10cm、20cm、40cm)、日照时数。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33703、GB/T 20524 的规定。 9.2 土壤相对湿度测定 土壤相对湿度宜采用自动观测仪进行测定,设施环境因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人工烘干称重法。采 用自动观测仪测定,应符合仪器设备安装使用要求,并定期计量检定。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 NY/T 1782、 NY/T 52 的规定。 10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10.1 观测内容 主要包括干旱、低温冷害、霜冻、洪涝、连阴雨、风灾、雹灾、冻害等。 10.2 观测时间 灾害发生后应立即观测。从牡丹植株受害开始至受害植株恢复生长或不再变化为止。 10.3 观测地点 在牡丹生育状况观测地段观测;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应适当扩大观测范围,必要时在气象灾害 发生所属辖区内开展大范围调查。 10.4 10.4.1 记载项目 灾害名称和灾害强度 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灾害结束时,应记录天气气候情况,内容见表 3。 5 DB3717/T 7—2021 表3 名 干 称 旱 气象要素及主要天气气候情况 天气气候情况记载内容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间的降水量和天数、地段干土层厚度(cm)、土壤相对湿度(%) 低温冷害

pdf文档 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菏泽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菏泽市 第 1 页 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菏泽市 第 2 页 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菏泽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19: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