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1.040.01 CCS A14 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2021 - 12 - 08 发布 2022 - 03 - 0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200—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影像采集 ........................................................................... 1 5 影像管理 ........................................................................... 5 6 存储与归档 ......................................................................... 5 7 利用 ............................................................................... 6 附录 A(资料性) 文物藏品影像、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 ....................... 7 I DB41/T 220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博物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爱红、张得水、刘康、司秀琳、古花开、宋歌、韩静、宋兴、潘凌然、秦一、 薛滢滢、沈弘、郭亮。 II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影像采集、影像管理、存储与归档、 利用。 本文件适用于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及其他文物收藏部门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A/T 50 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 WW/T 0011 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15 馆藏丝织品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17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WW/T 0018 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 WW/T 0023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27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 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主要职能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用数字成像设备拍摄或扫描获得, 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二 维影像数据。 4 影像采集 4.1 采集内容 文物藏品本体及翻拍的历史影像;博物馆在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主要职能 及日常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影像。 4.2 采集范围 4.2.1 文物藏品 1 DB41/T 2200—2021 文物藏品是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反映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物证,是国家历史记忆 和文化基因的具象载体,是博物馆事业的根本。文物藏品影像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应采集以下影 像: a) 文物藏品本体全貌、正面、侧面、顶部、底部及局部纹饰、铭文、印记、款识等影像; b) 文物藏品本体整体及局部拓片、线图等影像; c) 文物藏品本体保存的相关实物(如储粮、储水、残骸类)等影像; d) 文物藏品本体发生重大变化前后对比影像; e) 文物藏品入藏本单位前考古发掘现场、流转过程等历史影像; f) 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影像; g) 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库排架、保管、提借等工作影像; h) 其他与文物藏品相关工作的影像。 4.2.2 业务活动与日常工作 4.2.2.1 保护修复 保护修复工作是博物馆研究对抗自然力对藏品破坏的科学保护过程,文物保护过程中影像信息的采 集非常重要,可以保存文物原貌、记录修复过程、展示保护成果,为将来文物的再保护提供原始依据, 应采集以下影像: a) 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文物环境监测、检测,布展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价、展厅污染预评估 等工作过程的相关影像; b) 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中文物入藏前消毒、杀菌、除霉等工作过程中相关影像; c) 保护修复前文物藏品保存环境、保存状况整体及局部病害等影像; d) 保护修复过程中各项科学检测环节及使用红外、紫外、透视、显微等影像技术采集藏品特殊 性影像; e) 保护修复过程中对藏品实施技术处理过程中关键工艺的影像; f) 保护修复后文物藏品整体及局部状况、包装囊匣、保存环境等影像; g) 保护修复项目立项、论证、验收等相关活动的影像。 4.2.2.2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工作是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突出博物馆以物释史、以物证史特点,服务于各项业务工作, 并积极与国内外文博专家广泛开展科研交流,持续拓展研究领域,应采集以下影像: a) 科研项目立项、论证、设计、田野调查、结项验收等影像; b) 国内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签约、交流互访、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影像; c) 学术专著、展览图录、期刊编辑、印刷出版、书影等影像; d) 学术会议开幕式全景、领导致辞、专家发言、参观考察、合影等重要环节的影像。 4.2.2.3 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展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 博物馆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应采集以下影像: a) 展览筹备、调研、大纲论证、评审等工作环节的影像; b) 展览形式设计招标、论证、施工、结项验收等工作环节的影像; c) 布展、撤展工作场景及文物藏品点交现状多角度影像; 2 DB41/T 2200—2021 d) e) f) g) 布展结束签封后每一展柜展品整体状况及重点展品托架及固定方式的影像; 展厅实景的整体及局部影像; 展览海报、招贴等各种宣传形式的影像; 展览开幕式出席领导、嘉宾致辞、剪彩、参观、座谈等影像。 4.2.2.4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社会教育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架构起观众与博物馆之间 的桥梁,应采集以下影像: a) 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与服务过程中讲解接待、礼宾服务等工作的影像; b) 讲解员及志愿者招聘、培训、讲解、服务、对外宣讲等工作的影像; c) 配合陈列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像; d) 青少年假期教育活动开幕仪式、培训、考核、闭幕仪式等影像; e) 博物馆特色教育课程、研学活动策划、推广、实施、评估工作的影像; f) 历史文化宣讲团进学校、社区、企业宣讲活动的影像; g) 博物馆与社会各界共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地活动的影像; h) 博物馆面对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公益讲座等影像; i) 重大节日、主题活动日及相关庆典活动等的影像。 4.2.2.5 日常工作 博物馆日常工作记录并保存着自身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应采集以下影像: a) 博物馆建筑主体及附属建筑内外面貌的影像; b) 博物馆建筑改扩建和技术改造过程中论证、立项、施工、验收过程的影像; c) 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中信息采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项目建设等工作影像; d) 博物馆艺术展演现场全景、演员特写、重要来宾观看与合影等影像; e) 重要来宾参观博物馆展览及相关职能部门、座谈、题字、交换纪念品等影像; f) 博物馆图书情报资料收集、编目、借阅管理等影像; g)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中日常管理、消防演习、应急演练等影像; h) 博物馆后勤保障工作中设备安装、维护、操作等影像; i) 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论证、生产及销售工作等影像; j) 博物馆主办、协办的重要工作会议、表彰大会、工青妇活动等影像; k) 博物馆其他日常工作影像。 4.3 采集方式 4.3.1 直接采集 采用数字照相机、非接触式专业数字扫描仪,对博物馆文物藏品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拍摄、扫描,获 取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 4.3.2 间接采集 采用数字照相机、胶片扫描仪、平面扫描仪,对博物馆藏品中单色相片、负片、彩色摄影文物等历 史影像资料进行拍摄、扫描,获取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 3 DB41/T 2200—2021 4.4 采集要求 4.4.1 文物藏品 4.4.1.1 人员要求 文物藏品影像数据采集应由有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职摄影师承担。 4.4.1.2 场地要求 摄影场地的选址应最大限度减少文物的搬运和挪动。场地内分拍摄区、信息登记区,场地空间应满 足摆放拍摄台、灯光、相机、电脑、工作台等,同时应考虑拍摄文物大小所需要的拍摄距离。 4.4.1.3 设备要求 采集设备应满足: a) 采集设备应使用成像传感器尺寸≥24 mm×36 mm、单张照片有效像素≥2400 万的数字相机, 分辨率应达到 4800 dpi/in 以上的扫描仪。相机镜头一般使用中焦距镜头,使透视无畸变; b) 灯光应使用功率稳定、色温准确、显色指数在 95%以上的灯光设备; c) 应配置大型三脚架或立柱式相机架; d) 背景纸应使用纯色背景纸,常规使用中灰色,也可根据特殊需要选用其他颜色。 4.4.1.4 拍摄要求 拍摄应遵循下列要求: a) 文物出入库应符合 WW/T 0018 的规定,影像采集过程中,除该器物的管理人员和承担相关任 务的工作人员,其他任何人不应接触文物或对文物施加影响,以确保文物藏品安全; b) 采集设备应设置感光度(ISO)≤100、存储格式为无损格式加 JPEG 格式、色域应设定为范围 最大的色域

pdf文档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00:5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