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7.140.10 X 55 浙 江 DB3302 省 宁 波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2/T 001—2018 代替 DB3302/T 001.1~4—2012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6 - 21 发布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6 - 21 实施 发 布 DB3302/T 001—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02/T OO1.1~4—2012《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02/T OO1.1~4—201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2012 版第 1 部分和第 3 部分:第 3 章); ——修改茶树苗木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运输(见 4.3,2012 版第 1 部分:第 6、 7、8、9 章); ——删除养冠、开采(见 2012 版第 2 部分:6.2.6); ——删除允许使用肥料附录(2012 版第 2 部分:附录 A); ——删除生理保护,修改为水分管理和冻害防治(见第 9、10 章,2012 版第 3 部分:第 8 章); ——修改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见 11.4,2012 版第 2 部分:9.4) ——修改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见资料性附录 A,2012 版第 2 部分:附录 B); ——修改加工环境与设备(见 12.1,2012 版第 3 部分:第 4 章); ——修改机制工艺中机械造型和技术参数作为资料性附录 C,完善技术参数(见附录 C,2012 版第 3 部分:7.2); ——删除机制工艺中操作要领(见 2012 版第 3 部分:7.3); ——调整鲜叶采摘质量要求到资料性附录 D(见附录 D:D.2.2,2012 版第 3 部分:第 5 章); ——调整品质特征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 D,2012 版第 4 部分:质量等级); ——增加栽培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B)。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开荣、韩震、吴颖、李明、王礼中、姜艳华、宋晓。 本标准所代替的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02/T 001.1~4—1992; ——DB3302/T 001.1~4—2000; ——DB3302/T 001.1~4—2006。 I DB3302/T 001—2018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名优绿茶的术语和定义、茶树苗木、园地建设、茶苗定植、树冠培育、土壤管理、生 理保护、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加工环境与设备、鲜叶采摘、鲜叶处理、机制工艺、手制工艺、封装、品 质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区域名优绿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立体采摘茶园 树冠垂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采摘深度、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幅度和分枝密度、以同一级分枝为主要生产 枝、春季采摘名优绿茶原料为目标的茶园。 3.2 辅炒 机制扁茶在辉锅至九成干时,用手工辅助在锅中用抓、磨等手法促进茶叶扁平、光滑、挺直的过程。 3.3 小锅 蟠曲茶加工中,茶叶在曲毫机中依靠机械力、热力作用,使茶叶向上挤压、蟠卷弯曲的工艺。 3.4 大锅 蟠曲茶加工中,茶叶在曲毫机中依靠机械力、热力作用,使茶叶进一步卷紧、蟠卷变曲的工艺。 3.5 提香 1 DB3302/T 001—2018 利用高温的作用,使接近干燥茶叶迅速散失余下水分,通过热反应改善茶叶香气等内在品质的过程。 4 茶树苗木 4.1 4.1.1 扦插育苗 采穗园 4.1.1.1 采穗园品种应是无性系原种园或直接从原种园引进的一、二级良种;树体生长健壮,无危险 性病虫害。 2 4.1.1.2 采穗园肥培水平应高于常规生产茶园,必须重施基肥。每亩(1 亩≈667m ,下同)施菜饼肥 或相应肥力的商品有机肥 150kg~200kg,配施相应追肥,同时注意磷钾肥的配施。 4.1.1.3 养穗前必须修剪,方法因树制宜。修剪时间:夏插在春茶前,秋插在春茶后。 4.1.2 苗床 4.1.2.1 应选择水源充足、地下水位在 60cm 以下、排灌便利、土壤结构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黄红壤山 地或水稻田,忌用茶、麻、花生、蔬菜、甘薯等前作地和燃焦、烧炭迹地。 4.1.2.2 苗畦标准:高 15cm~20cm,宽 110cm~120cm,长度 10m~20m,畦间沟宽 25cm~35cm。 4.1.2.3 苗床地要深翻 30cm 以上,深翻前半个月每亩施菜饼或相应肥力的商品有机肥 150kg~250kg。 4.1.2.4 苗床铺上经过筛分后的黄泥心土,整平压实后达 2cm~4cm。 4.1.3 采穗 4.1.3.1 采穗茎枝应呈棕红色或黄绿色、半木质化,茎粗 2.5mm~5mm,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 危害的当季成熟枝条。 4.1.3.2 木质化程度不高的穗枝在采穗前 7 天~10 天摘除顶芽。 4.1.3.3 短穗标准:穗长不短于 3cm~4cm,剪口应平滑,剪口斜面与叶面同向,上剪口应在腋芽上端 3mm~5mm 处。 4.1.3.4 短穗应随剪接插,不得超过 48h,期间应保湿,避免阳光直晒和风吹。 4.1.4 短穗扦插 4.1.4.1 扦插期:分夏插(7 月~8 月)和秋插(9 月~11 月);避免雨天、大风天扦插。 4.1.4.2 插前用细喷雾器湿润床面,床土湿而不沾。 4.1.4.3 扦插规格为(8cm~10cm)×(2cm~3cm),每亩扦插(18~20)万株。扦插宜斜后插,扦插 深度以叶柄基部与土面平齐,叶与土面稍离,叶与叶重叠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扦插时用手指压实穗基泥 土。 4.1.5 苗圃管理 4.1.5.1 扦插后,用黑色遮荫网遮荫,应做到随扦随遮。气温在 35℃以下时用 50%单层网遮荫;气温 在 35℃以上时用 50%双层网遮荫或 75%单层网遮荫。 4.1.5.2 掌握看土供水原则。晴天时,扦插初 10 天,每天早晚各喷水 1 次;10 天~50 天,每天喷水 1 次;50 天后酌情喷水。阴天酌减,雨天及时排水。 4.1.5.3 扦插后 10 天~50 天,用 0.1%~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浇施,每 10 天 1 次;50 天后,用 0.2%~0.5%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浇施,每 10 天~15 天 1 次,根系形成后,每半个月用 0.5%浓度的尿 素浇施。 2 DB3302/T 001—2018 4.1.5.4 网。 4.1.5.5 4.1.6 苗高在 20cm 以上时,提倡打顶。 起苗 4.1.6.1 4.1.6.2 4.1.6.3 4.2 11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底,采用中心高度在 50cm 的小拱棚薄膜覆盖,上覆遮光率 50%的遮荫 干旱天气,起苗前应保持苗床润湿。 起苗应用锄头挖掘,不宜直接用手拔,检数时剔除杂株、病虫株等不合格株。 合格苗以 100 株为一扎,5 扎为一捆,散装或箩筐、竹篓等盛装,做到保湿透气,防止重压。 分级 苗木质量以一足龄苗高、茎粗、着叶数、侧根长度、品种纯度、危险性病虫害为质量指标,分为两 级,一、二级为合格苗,低于二级为不合格苗,不得作为生产性商品苗出圃。 4.3 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测规则与包装运输 按GB 11767规定执行。 5 园地建设 5.1 产地环境 5.1.1 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020 规定的要求。 5.1.2 名优茶园应选择坡度 25°以下,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段。土层深 80cm 以上、pH 值不大于 6.5、有机质含量大于 1.5%、地下水位 100cm 以下。 5.2 园地规划 5.2.1 茶园应设计主道、支道、园道。主道路面宽应不小于 400cm,支道路面宽应不小于 250cm,园道 路面宽应不小于 150cm。 5.2.2 茶园四周应设置隔离沟,沟底宽 30cm,深 50cm 以上;每隔 10 行~14 行茶行设置横水沟,主道。 5.2.3 支道内侧设置护路沟,沟深在 50cm 以上,山坡凹处,茶行横断处设纵水沟;沟底宽 20cm,深 2 2 40cm 以上;各水沟出口处设置 1m 见方的水池,每 1.5hm ~2hm 设置一个。 5.2.4 茶行按等高线布置,长度为 30m~40m,坡度 15°以下直接开垦。 5.2.5 茶园隔离沟外则,主道、支道两旁,园道一旁均应植树。树种应选择病虫寄生少,树冠幅小, 经济效益高的适宜常绿树种,树行与茶行的最近距离应不小于 100cm。 5.3 园地开垦 5.3.1 园地应全面深垦。荒山分初垦和复垦二次进行,初垦深 40cm,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 复垦深 30cm,筑出茶行;熟地在清除前作物后深垦一次即可。 5.3.2 种植前一个月,按茶行开种植沟,深 30cm,宽 60cm,沟内施足底肥,每亩施饼肥 250kg、磷肥 50kg,施入后覆土 10cm。 5.4 茶树品种 3 DB3302/T 001—2018 5.4.1 应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应、茶类相适制的无性系良种,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推荐的主 栽品种有:乌牛早、龙井 43、龙井长叶、迎霜、福鼎大白茶、浙农 117、中茶 108、翠峰及其他适宜本 地发展的新品种。 5.4.2 鸠坑群体品种,也可作为扁形、针形、少毫条形茶的保留品种。 6 茶苗定植 6.1 定植时间 春季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秋季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定植。 6.2 定植密度 6.2.1 双条种植规格:大行距 120cm~150cm,小行距 30cm,穴距 30cm,每穴 2 株,每亩用苗 6000 株~ 7000 株。 6.2.2 单条种植规格:行距 120cm~150cm,穴距 25cm,每穴 2 株,每亩用苗 3500 株~4500 株。 6.3 种植方法 6.3.1 定植沟穴,现开现栽,沟深 15cm~20cm。 6.3.2 栽植时,茶苗入土至少 10cm;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层填土、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 后浇足“定根水”,再覆土

pdf文档 DB3302-T 001-2018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宁波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2-T 001-2018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宁波市 第 1 页 DB3302-T 001-2018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宁波市 第 2 页 DB3302-T 001-2018 名优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宁波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4:38: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