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green control to sclerotiniosis of mulberry 2020 - 12 - 30 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2/T 1624—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病害田间诊断 ...................................................................... 1 4.1 地面观察 ...................................................................... 1 4.2 果实观察 ...................................................................... 1 5 病害发生规律 ...................................................................... 1 5.1 侵染循环 ...................................................................... 1 5.2 流行因素 ...................................................................... 2 6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 ............................................................ 2 6.1 农业措施 ...................................................................... 2 6.2 化学防治 ...................................................................... 3 6.3 生物防治 ...................................................................... 3 附录 A(资料性) ...................................................................... 4 I DB42/T 1624—2021 II DB42/T 162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经纬蚕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朱志贤、于翠、李勇、莫荣利、熊超、吴恢、邓文、胡兴明。 本 文 件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问 , 可 咨 询 湖 北 省 农 业农 村 厅 , 联 系 电 话 : 027-87665821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 027-87106001,邮箱:[email protected]。 III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桑菌核病的术语和定义、病害田间诊断、病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果桑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 2755 果桑栽培技术规程 DB42/T 1263 桑园土壤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果桑菌核病 mulberry fruit sclerotiniosis 由真菌引起的桑果病害,常见的有肥大型菌核病、缩小型菌核病和小粒型菌核病3种,病原菌分别 为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和肉阜状杯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3.2 果桑鹊口期 magpie mouth period of mulberry 春季发芽时,枝条中上部萌发形成的抱合状幼叶展开的日期。 4 病害田间诊断 4.1 地面观察 在果桑鹊口期,观察桑园及周边地表是否有萌发的菌核及菌核抽生的子囊盘出现。一旦发现,初步 确定存在果桑菌核病病原菌。病原菌子实体的识别见附录A。 4.2 果实观察 在桑果始熟期进行,果桑菌核病的三种表型参见附录A。 5 病害发生规律 5.1 侵染循环 1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次年二月份至四月份,遇到适宜条件时,从菌核中长 出子囊盘,由子实层生出子囊和子囊孢子。在桑树花期,子囊孢子在空气中借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 而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从侵入雌花到桑果表现明显症状18 d~22 d。病原菌侵入花器后,菌丝大量增 殖,由菌丝形成菌核,后期菌核与病果一起掉落地面,成为翌年的病原。 5.2 流行因素 5.2.1 气象因素 菌核萌发温度12 ℃~16 ℃,孢子萌发温度8 ℃~28 ℃,菌丝生长适温25 ℃。桑树开花前后两个月 期间田间温度适宜,多湿,易致发病及流行。桑树开花期遇连续3 d以上阴雨或低温侵袭,易致大量发 病。 5.2.2 病原菌基数 新栽果桑第一年极少发生果桑菌核病,第二年开始少量发生,第三年明显增多。防治不当发病逐年 加重。 5.2.3 桑园环境 桑园地势低洼多湿,桑树栽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空气湿度大,桑园间作物密度大或杂草丛生发 病重。 6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 6.1 农业措施 6.1.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品种。 6.1.2 合理建园 参照LY/T 2755执行。 6.1.3 合理种植 栽植抗性砧木嫁接苗木或优质无检疫性病害苗木;不与 其它易感染菌核病的农作物间种(如油菜、 黄瓜);根据品种特性和树形结构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留条数,增大桑园通风透光度,降低园内湿 度。品种特性、树型和栽植密度参照LY/T 2755。 6.1.4 肥水管理 2 多施有机肥和高钾复合肥。冬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 m 施生物有机肥1000 kg,加饼肥100 kg。春 2 肥在桑树发芽前20 d~30 d施用,每667 m 施按照DB42/T 1263确定的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50 kg。成 2 龄园在夏伐后追肥,每667 m 施桑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0 kg,每次施肥后及时浇水。适时灌溉和排 涝,果实膨大着色至收获期要田间控水。 6.1.5 土壤处理 2 DB42/T 1624—2021 桑树落叶休眠后修枝整形,剪除细弱枝、下垂枝、病害枝等,剪后清园。结合施冬肥深翻,深度15 cm~ 25 cm。晒白后,喷洒45%的石硫合剂3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6.1.6 地布覆盖 2-3月份子囊盘出土前,用园艺地布覆盖全园。 6.2 化学防治 分别于果桑初花期、盛花期交替使用50%腐霉利、50%咪鲜胺锰盐、42.4%唑醚·氟酰胺。配制好的 药剂可添加5%有机硅增效剂,提高药效。对未发生菌核病的果桑园或新建果桑园,按药剂使用浓度下限 施用;对于上年发病较重的果桑园,按药剂浓度上限施用。喷药时要逐株逐枝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充 分湿润,以滴水为度,防止漏喷。在对果桑用药时,对相邻花果较多的叶用桑也应同期防治。如若初期 桑园地表发现病原菌,在后续防治过程中地表也要喷洒药剂进行防治。采果前20 d停止用药。 6.3 生物防治 分别于果桑鹊口期、初花期、盛花期,均匀喷施木霉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至桑树,以叶片滴 水为度。生防制剂具体使用方法和配制浓度按相关说明书操作。 3 DB42/T 1624—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果桑菌核病症状和病原子实体 A.1 肥大型菌核病 病果膨大,花被肿厚,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压破后散发出臭气。病椹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菌 核。病果症状见图A.1.a。菌核一般于2月下旬开始萌发,子实体柄褐色圆筒状。子囊盘肉质,前期 为漏斗状,后期为盘状,褐色,盘口直径0.3 cm~1.8 cm见图A.1.b。 a) 肥大型菌核病病果症状 b) 肥大型菌核病菌病原子实体 图A.1 肥大型菌核病病果症状及病原子实体 A.2 缩小型菌核病 病果显著缩小,质地坚硬,灰白色,表面有细皱,生有暗褐色细斑点。病椹内部形成黑色坚硬 的菌核。病果症状见图A.2.a。菌核一般于3月中旬开始萌发,子实体有长柄,或稍扭曲,灰褐色。 子实体头部为纺锤形,有数条纵行的褶纹,淡褐色见图A.2.b。 a) 缩小型菌核病病果症状 b) 缩小型菌核病菌病原子实体 图A.2 缩小型菌核病病果症状及病原子实体 4 DB42/T 1624—2021 A.3 小粒型菌核病 A.3.1 病果症状 病果的小核果分别受侵染,子房肥大,小核果显著膨大突出,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留果轴, 果轴也会受感染,还会向嫩茎传染,引发断梢病。病果症状见图A.3.a。菌核萌发稍晚与肥大型菌核 病菌,子实体圆柱形的柄直或者弯曲,棕色。子囊盘杯状或盘状,鼻烟褐色,直径0.4 cm~1.2 cm见 图A.3.b。 a)小粒型菌核病病果症状 b)小粒型菌核病菌病原子实体 图A.3 小粒型菌核病病果症状及病原子实体 ________

pdf文档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624-2021 果桑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4:07: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