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22 江 DB36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sterile line propagation of "three line" indica hybrid rice 2020-12-29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7-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356—2020 目 前 次 言...............................................................................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繁殖基地的选择 ......................................................................4 5 播种育秧 ............................................................................4 6 移栽 ................................................................................5 7 繁殖田施肥管理 ......................................................................5 8 繁殖田水分管理 ......................................................................6 9 繁殖田病虫害防治 ....................................................................6 10 花期预测与调控 .....................................................................7 11 喷施赤霉素 .........................................................................8 12 除杂保纯 ...........................................................................8 13 纯度检验 ...........................................................................9 14 收获 ...............................................................................9 15 包装与贮藏 .........................................................................9 16 田间档案 ...........................................................................9 I DB36/T 1356—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华中标准化事务所、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宜黄县市场监督管 理局、宜黄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昌兰、迟令全、钟家富、徐仁水、熊秋仔、罗炳福、章澄芳、胡桂英。 II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的术语和定义、繁殖基地的选择、播种育秧、移栽、 繁殖田施肥管理、繁殖田水分管理、繁殖田病虫害防治、花期预测与调控、喷施赤霉素、除杂保纯、纯 度检验、收获、包装与贮藏和田间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7314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DB36/T 1064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不育系 sterile line 雌蕊育性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但能接受正常育性花粉而受精结实的品系,其不育 性受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基因共同控制,也称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用A表示。 3.2 保持系 maintainer line 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给不育系授粉后,所产生的结实后代仍然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用B 表示。 3.3 不育系繁殖 sterile line propagation 3 DB36/T 1356—2020 将原种的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种子按一定行比相间种植,通过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使不育系 接受保持系的花粉而受精结实,获得不育系种子的过程。不育系种子直接用来生产杂交种。 3.4 隔离 segregation 通过自然屏障、空间距离和错开开花时间等措施,隔断异品种花粉串粉,防止生物学混杂,确保种 子纯度和质量。 3.5 播差期 sowing gap stage 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将生育期差异明显的父母本进行错期播种,后播亲本与先播亲本间的播种 间隔期。 4 繁殖基地的选择 4.1 气候条件 满足不育系繁殖亲本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的温光条件。从始穗到授粉结束的抽 穗开花授粉期内天气稳定、阳光充足,出现连续3d以上阴雨低温天气的概率不超过20%,日最高温度≤ 35℃,日最低温度≥21℃,日平均气温24℃~32℃,相对湿度75%~90%。成熟收获期间连续2d以上降雨 天气的机率≤20%。 4.2 隔离条件 不育系繁殖田与异品种严格隔离。尽量选择自然屏障条件进行隔离,如采用空间隔离,与其它可育 水稻品种(系)的距离700m以上;如采用时间隔离,与其他可育水稻品种(系)的始穗期应错开30d以 上。 4.3 耕作条件 地势较平坦,温、光、水资源充足,排灌设施配套,旱涝保收;常年病虫害发生较轻,无同作物检 疫性病虫害;土壤肥力中上,非山荫田或冷浸田;稻田集中连片,前作落田谷经处理后不影响种子纯度; 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耕作水平。 5 播种育秧 5.1 播前准备 5.1.1 播种期的确定 以确保安全抽穗扬花和安全成熟收获为依据,根据不育系特性、自然气候条件、茬口等合理安排播 种期。 依据父母本特性确定播差期或同期播种,第一期父本播后4d,播种第二期父本。 5.1.2 播种量的确定 4 DB36/T 1356—2020 5.1.2.1 秧田播种量 2 2 每667m 为10kg~15kg。母本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9~10。父本塑盘育秧,每667m 大田第一期、第 二期父本各8~10个秧盘。 5.1.2.2 大田用种量 2 不育系的大田用种量每667m 为1.0kg~2.0kg,具体可根据不育系类型、分蘖力强弱、千粒重大小、 发芽率高低等进行确定,早晚稻类型、千粒重大、分蘖力弱、发芽率低的不育系用种量大些,中稻类型、 2 千粒重小、分蘖力强、发芽率高的不育系用种量小些。父本的大田用种量每667m 为0.5kg~0.75kg。 5.1.3 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晒种2d~3d,浸种前做好种子消毒,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春繁应将温度控制在25 ℃~30℃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标准为芽长不超过0.2cm。 5.2 播种 种谷破胸出芽达80%时播种。播种时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使秧苗个体有均匀的营 养面积和空间。播后踏谷,以种子不见天为度。 5.3 秧田管理 5.3.1 秧田施肥 2 2 母本播种前每667m 施45%三元复合肥12.5kg~15 kg作底肥。秧苗2叶1心时,每667m 施45%三元复合 肥5kg~7kg、尿素5kg作分蘖肥。移栽前5d用尿素5kg作送嫁肥。 5.3.2 秧田水分管理 采用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式。播种到2叶期前露田为主,促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苗率; 2叶期到4叶期浅灌为主,促壮苗,逐步建立水层灌溉。 5.3.3 秧田除草除杂及病虫害防治 秧苗3叶期前人工除草和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虫。移栽前2d~3d喷施送嫁药, 做到带肥、带药移栽。 6 移栽 6.1 移栽叶龄 早稻类型不育系4.5叶~5.0叶移栽,晚稻和中稻类型不育系5.0叶~5.5叶移栽。 6.2 父母本行比和栽插规格 父母本行比一般2:8~10左右,母本株行距13.3㎝~20㎝,父母本间距20㎝~26.7㎝,父本插多本, 母本插单本。具体行比和栽插规格依据父母本株型、生育期长短、分蘖力、穗粒结构特征确定。 7 繁殖田施肥管理 5 DB36/T 1356—2020 7.1 总施肥量 根据繁殖田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父母本的生育期、分蘖能力、需肥特性和抗倒性及苗情等情况, 2 确定具体的施肥水平。一般每667m 施纯氮总量10kg~15kg,P2O5总量5kg~10kg,K2O总量10kg~15kg, 氮磷钾肥比例控制在N:P2O5:K2O=1:0.5:1左右。可适当补施锌肥、硅肥等微量肥料。 7.2 施肥原则 以施足基肥、重施追肥、补施保花保粒肥为原则。基肥用量占40%~50%,追肥用量占50%~60%。

pdf文档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3:51: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