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DB3302 浙 江 省 宁 波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2/T 104—2018 代替 DB3302/T 104-2010(2014) 中华鳖套养技术规范 2018 -06 - 21 发布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06- 21 实施 发 布 DB3302/T 10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02/T 104—2010《中华鳖套养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B3302/T 104—2010《中华鳖套养技术规范》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了前言部分内容;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引用文件,删除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10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GB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 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增加NY/T 536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 条件》、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2723《茭白生产技术规程》、NY/T 5117《无公 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和SC/T 1009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补充了中华鳖、南美白对虾、茭白和水稻的拉丁文; ——新增了稻田套养中华鳖定义; 2 2 ——修改了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为5万尾/667m ~8万尾/667m ”改为“放养密度为 2 2 4万尾/667m ~6万尾/667m ”; ——对除外荡、山塘及水库外的防逃设施要求进行了统一; ——新增了稻田套养中华鳖模式; ——新增了第五章节《种植与养殖种类选择》; 2 2 2 2 ——修改6月份种植的茭白插1665墩/667m ~1675墩/667m 为插1230墩/667m ~1480墩/667m ; 2 2 2 2 ——修改南美白对虾塘放养中华鳖苗种密度10只/667m ~20只/667m 为20只/667m ~50只/667m ; ——套养管理防病增加放养前消毒,放养一个月后用二溴海因调整为半个月,养殖中后期定期泼洒 2 2 生石灰50kg/667m ~70 kg/667m 调整为10mg/L~20 mg/L; ——暂养管理按实际操作调整暂养池内保持平均水位60cm为80cm,并增加池底铺20cm~30cm泥沙, 2 暂养密度不超过20只/ m 。 本标准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余姚市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余姚市明凤淡水养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卫东、申屠琰、申屠基康、王志铮、周红海、符长焕、沈岳明。 本标准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02/T 104—2010、DB3302/T 104—2010(2014)《中华 鳖套养技术规范》。 I DB3302/T 104—2018 中华鳖套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套养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环境与设施、种植与养殖 种类选择、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套养管理、中华鳖起捕及暂养技术和10 中华鳖套养技术标准化模 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茭白田,外荡、小型水库及山塘中套养中 华鳖的养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2723 茭白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SC/T 1009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DB33/T 399.2 无公害南美白对虾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南美白对虾池塘套养中华鳖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套养一定比例的中华鳖鳖种,经过6个月以上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的 一种养殖方法。 3.2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 在茭白(Caulis Zizaniae Caduciflorae)种植田中,套养一定比例的中华鳖鳖种,经过6个月以上 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的一种养殖方法。 3.3 稻田套养中华鳖 在水稻(Oryza sativa)田中,套养一定比例的中华鳖鳖种,经过6个月以上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 的一种养殖方法。 3.4 1 DB3302/T 104—2018 外荡、小型水库及山塘套养中华鳖 在外荡、小型水库及山塘中,套养一定比例的中华鳖种,经过6个月以上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的 一种养殖方法。 4 环境与设施 4.1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 4.1.1 环境要求 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环境应符合NY/T 5361的规定。选择东西走向,面积 2 2 以3 335m ~6 667m 为宜,水深1.2m以上。 4.1.2 进排水设施 池塘进排水独立。排水渠底应略低于池底。 4.1.3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可采用铁丝网、石棉瓦、水泥砖、彩钢瓦等材料设置防逃设施。防逃材料应埋入土中15cm~ 20cm,高出地面50cm~60cm,距离塘埂内边50cm以上,转角处为圆角或为“7”字形压板封顶。 4.1.4 增氧设施 2 可用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每667m 应配备功率为0.45kW~1kW增氧机。提倡底增式增氧。 4.2 茭白田 4.2.1 环境要求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环境符合NY/T 5361的规定。5月底前在茭白 田中开挖“田”字型深沟,沟宽80cm、深50cm。开沟时稍加宽加固四周田埂便于中华鳖栖息。 4.2.2 防逃设施 参照4.1.3。 4.3 稻田 4.3.1 环境要求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环境符合NY/T 5361的规定。 4.3.2 养殖沟渠 养殖沟渠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以内,按“口”、“目”或“田”字型结构布局,也可挖水 凼。沟渠以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为佳,沟深0.8m以上,沟上口宽1.5m~2.0m,坡度以1:0.5~1:1为宜, 并在沟渠上设置一条3m宽农机通道。 4.3.3 防逃设施 参照4.1.3。 2 DB3302/T 104—2018 4.4 外荡、小型水库及山塘 4.4.1 环境要求 环境安静,交通便捷,周围无“三废”及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平均水深在1.5m以上,外荡、小型水 库及山塘常年有蓄水,最好为泥沙底质,且水质清新,无异色或异味。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 环境符合NY/T 5361的规定。 4.4.2 防逃设施 在容易逃离的区域如泄洪口,用网片或铁丝网呈“7”字形布置防逃设施。 5 种植与养殖种类选择 5.1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选择经池塘培育的中华鳖雄性鳖种,规格为200g/只~400g/只,健康无病灶,体表光洁,底板光 滑,无损伤,四肢健全有力,活力强。 5.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苗种体长0.8cm以上,规格一致,体表透明干净,附肢健全,活力强。 5.3 茭白(Caulis Zizaniae Caduciflorae) 选择河姆渡双季茭、余茭四号及八月茭。 5.4 水稻(Oryza sativa) 选择甬优15、甬优538、嘉禾218等抗病、抗虫、抗倒伏的优质稻种。 6 放养前准备 6.1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 6.1.1 清塘 放养前对池塘清淤。淤泥可采取泥浆泵吸淤或暴晒后推土机清除。 6.1.2 消毒 2 2 2 南美白对虾放养前15d,排干塘水,用漂白粉20kg/667m 或者生石灰100kg/667m ~200kg/667m 化浆 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6.1.3 进水 放南美白对虾苗种前7d左右,用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60cm~80cm。 6.1.4 肥水 2 2 进水后,用发酵基肥100kg/667m ~200kg/667m 进行水质培育。 6.2 茭白田 3 DB3302/T 104—2018 茭白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法: 2 2 ——3 月份种植的茭白:插 1260 墩/667m ~1330 墩/667m ; 2 2 ——6 月份种植的茭白:插 1230 墩/667m ~1480 墩/667m 。 6.3 稻田 6.3.1 播种 播种期选择在5月上旬。播种量应符合NY/T 5117的规定。 6.3.2 移栽 播种20d后进行移栽。按照大垄双行栽插技术种植,株距18cm、大垄宽40cm,小垄宽20cm,为中华鳖 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7 苗种放养 7.1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 7.1.1 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 2 2 水温稳定在20℃以上,开始放养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密度为4万尾/667m ~6万尾/667m 。 7.1.2 中华鳖苗种放养 2 南美白对虾苗种放养半个月后放养中华鳖鳖种。放养时应多点投放。放养密度20只/667m ~50只 2 /667m 。 7.2 茭白田 2 2 水温稳定在20℃以上可放养中华鳖,放养密度20只/667m ~50只/667m 。 7.3 稻田 2 2 水稻移栽半个月后可放养中华鳖鳖种,放养密度20只/667m ~50只/667m 。 7.4 外荡、小型水库及山塘 2 2 水温稳定在20℃以上可放养中华鳖,放养密度5只/667m ~20只/667m 。 8 套养管理 8.1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 8.1.1 投饲 按照DB33/T 399.2的规定操作,中华鳖不需要投喂专用饲料。 8.1.2 防病 4 DB3302/T 104—2018 中华鳖放养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10min进行消毒,放养半个月后用二溴海因 0.3mg/L~0.5mg/L全池泼洒,一般进行两次,时隔15d.养殖中后期每月定期泼洒生石灰10mg/L~20mg/L 两次,以改善水质,预防发病。渔药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 8.1.3 巡塘 早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色变化和对虾、中华鳖活动情况。检查堤埂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防止渗 漏、逃逸,注意用电安全,并做好养殖记录。 8.2 茭白田 8.2.1 中华鳖饲喂 养殖前期适当在茭白田内投放抱卵青虾进行繁殖,以供中华鳖捕食。中后期可补充小鱼、福寿螺等。 全程不投喂中华鳖配
DB3302-T 104-2018 中华鳖套养技术规范 宁波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3:46:06上传分享
ISO TS 20342-10 2022 Assistive products for tissue integrity when lying down — Part 10 Guidance to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care of polyurethane APTI covers.pdf
DIN EN ISO IEC 17021-2 (2018.pdf
ISO 12830 2019 Paper, board, pulps and cellulose nano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acid-soluble magnesium, calcium, manganese, iron, copper, sodium and potassium.pdf
ISO IEC 29341-26-2 201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UPnP Device Architecture — Part 26-2 Telephony device control protocol — Level 2 — Telephony client device.pdf
ISO 16548 2012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Ship design — General guidance on emergency towing procedures.pdf
ISO IEC 14543-5-5 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ome electronic system (HES) architecture — Part 5-5 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 for HES Class 2 and Class 3 — Device type.pdf
ISO 6538 1997 Cassia, Chinese type, Indonesian type and Vietnamese type [Cinnamomum aromaticum (Nees) syn. Cinnamomum cassia (Nees) ex Blume, Cinnamomum burmanii (C.G. Nees).pdf
ISO 8789 2020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in motor vehicles Specification.pdf
ISO TR 9839 2023 Road vehicles —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to hardware.pdf
ISO 23783-1 2022 Automated liquid handling systems — Part 1 Vocabulary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pdf
GB-T 4132-2015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pdf
GB-T 7544-2019 天然橡胶胶乳男用避孕套 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GB-T 13683-1992 销 剪切试验方法.pdf
GB-T 13742-2009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准确度.pdf
GB-Z 30418-2013 灯具 IK代码的应用.pdf
GB-T 6151-201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试验通则.pdf
GB-T 14365-2017 声学 机动车辆定置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pdf
GB-Z 30556.2-2017 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接地和布线.pdf
GB-T 18794.2-2002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开放系统安全框架 第2部分 鉴别框架.pdf
GB-T 16415-2008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