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20/29 4112 三 门 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 168 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 01 - 30 实施 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2/T 281—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双锁、赵石磊、赵离飞、高阳、关丽云、刘晓丹、王利芳、王红艳、李佩芳、 武少杰、张秋杰、狄英杰、石景尚、索世虎。 I DB 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 168 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鑫地丰168在丘陵及旱地麦区种植的高产抗旱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 理、播种技术、耕作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鑫地丰168在三门峡市的栽培生产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497 粮食水分测定法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种子包衣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鑫地丰 168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46,品种来源:豫农9901/周麦16//周98165。适宜区域为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 麦区种植。 3.2 种子包衣 指在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上包裹上一层能迅速固化的膜,在膜内可加入针对作物和土壤的农药、微 肥、有益微生物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3.3 积温 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加之和。 3.4 基本苗 指单位面积上小麦种子出苗生长的总数。 3.5 一喷三防 1 DB 4112/T 281—2020 指小麦在孕穗到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配成药肥混合液 进行叶面喷施,以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 3.6 趁热密闭贮藏方法 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应<13%。选择晴朗干燥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晒至50℃~52℃,保持2小时,水 分降至13%以下,于下午3点前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以上。密闭10d~ 15d后,如粮温降至40℃时,并继续趋于下降,视为正常。如温度回升,应及时检查。 3.7 “三低”贮藏 指采用低温、低氧、低药量的小麦贮藏技术。 4 播种前准备 4.1 选用良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中小麦大田用种质量标准规定。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晒种,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包衣标准按GB/T 15671规定执行。未包衣种子播前可 用杀虫剂、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现拌现用。 4.3 基肥 前茬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面。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根据土壤的肥力基础,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2 2 秸秆还田土壤每667m 补施铵态氮肥3kg~5kg,以加速秸秆腐解。没有秸秆还田的田块,每667 m 施农家 2 肥(腐熟过的牛粪或猪粪)和高氮中磷低钾比例的复合肥作为基肥。每667m 总施肥量:纯氮(N)10kg~ 12kg、纯磷(P2O5)6kg~8kg、纯钾(K2O)4kg~6kg。 4.4 整地 遵循“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原则。翻耕一次,耕深20cm~25cm。翻耕后耙磨镇 压两次,达到耕层无坷拉,上虚下实,地表平整,表层不板结,下层不翘空。旋耕2~3年深翻犁1次(30cm 以上),加深耕层。墒情差的地块可以进行播前镇压造墒。 4.5 土壤处理 2 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每667m 用50%辛硫磷乳油0.3kg拌煮熟的麦粒4kg或麦麸10kg制成毒饵,耕地 前均匀撒施地表,随耕地翻入土中。 5 播种 5.1 播种期 依据日均温和冬前达到壮苗的积温确定最佳播期,以0 ℃以上积温550℃~600℃为宜,具体情况视 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墒情而定。豫西地区一般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可在适播期内适时抢墒播种。 5.2 播种量 2 DB 4112/T 281—2020 2 2 应根据“以产定穗,以苗定播量”的原则,每667m 基本苗应控制在15~20万,每667m 播种量为10kg~ 2 12.5kg。具体情况根据播种迟早、地力高低、整地质量和表墒情况等,酌情增减,但每667m 最大播量 不超过15kg。 5.3 播种方法 机播宜采用宽窄行(宽行25cm,窄行15cm)或窄行(18cm~20cm)条播,行直行匀,深浅一致,落 籽均匀,以保证出苗时间集中、出苗整齐、苗全苗匀。应使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随种随压, 压实土层,抗旱保墒。 5.4 播种深度 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cm~5cm为宜。墒情较差可出苗时,应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墒情较差不能 出苗,干土层厚度达5cm时,应适当浅播。具体播种深度视土壤类型和土壤墒情而定。 6 田间管理 6.1 冬前管理 6.1.1 培育壮苗 播种后7d~10d查苗,若遇到行内缺苗10cm以上应及时用同一品种种子浸种催芽补种或开沟点水补 种,适当增加用种量。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可以趁降雨或降雪前追施尿素,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肥效。 6.1.2 冬前除草 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 1997规定。在11月中下旬小麦3~5叶期,选择日均温10℃以上且晴朗无风 2 天气喷洒除草剂。阔叶杂草每667m 用75%苯磺隆1g或15%噻磺隆10g,兑水30kg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 2 667m 用10%骠马乳油30ml~40ml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30ml~40ml,兑水30kg喷雾喷治。应依据田 间杂草类别选用相应药剂,并按药剂使用说明准确用药,严格控制用量,不得漏喷、重喷。 6.1.3 地下害虫防治 2 苗期发现蛴螬、金针虫、蝼蛄等虫害较重时,可选择合适药剂防治,每667m 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 毒死蜱乳油250ml~300ml,兑水稀释10倍,喷拌40kg~50kg细土制成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 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兑水1000倍顺垄浇灌进行防治。 6.2 春季管理 6.2.1 苗情分类管理 2 返青期正常麦田,应浅中耕松土,同时消灭杂草。返青期旺长麦田(每667m 群体超过90万),应 采用划锄、镇压等措施抑制旺长,控旺促壮。对于苗弱或者群体较小麦田,可趁雨施肥,提弱促壮,每 2 667m 追施尿素5kg~7.5kg。 6.2.2 春季除草 小麦返青以后,气温回升到5℃以上,麦田草害较轻可以浅锄除草。年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草害较 重的麦田,在返青期日平均气温10℃以上进行化学除草,但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 6.2.3 预防晚霜冻害 3 DB 4112/T 281—2020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关注天气预报,在遇到大幅降温且气温低于0℃的寒流天气来临前,可叶面喷 施0.5%的尿素+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预防晚霜冻害发生。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 2 冻害要及时叶面喷肥,或每667m 追施尿素5kg~7.5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6.2.4 追肥 2 春季小麦拔节期可结合降雨情况,在雨前每667m 追施尿素5kg~7.5kg,以保证穗粒数和千粒重的 增加,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6.3 中后期管理 6.3.1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早发现早治理。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及时科学防治。 6.3.1.1 白粉病、锈病防治 2 每667m 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60g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 剂30g兑水50kg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连片防治,病害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间隔7d再防治一次。 6.3.1.2 纹枯病防治 2 每667m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30g或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 剂30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注意要使药液能流到麦株下部,病害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间隔10d再防治 一次。 6.3.1.3 赤霉病防治 小麦齐穗期,每667㎡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100mL~150mL,或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g~30g,或 50%多菌灵微粉剂100g,兑水30kg~40 kg均匀喷施小麦穗部。如施药后24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病害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间隔7d再防治一次。 6.3.1.4 蚜虫防治 2 小麦拔节-孕穗期,蚜虫达到200头/百株时,每667m 用10%吡虫啉20g兑水50kg喷雾防治(可与白粉 病、锈病、麦蜘蛛混合防治)。抽穗期蚜虫密度较大时,可再防治1~2次。 6.3.1.5 麦蜘蛛防治 2 当麦田点片有发生时,每667 m 用1.8%阿维菌素乳油8ml~10ml,兑水40kg喷雾防治,或喷施15%哒 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 6.3.2 一喷三防 小麦抽穗至灌浆中期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各计各量配成药肥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应避免在 扬花盛期喷施,以免影响小麦扬花授粉。 7 收获与贮藏 7.1 适时收获 4 DB 4112/T 281—2020 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中期,机械直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 7.2 晾晒 小麦籽粒选用三合土麦场晾晒,禁止柏油路面晾晒,不可长时间在水泥晒场暴晒。注意避雨,谨防 发芽。 7.3 贮藏 采用干燥、趁热密闭方法和“三低”小麦贮藏技术贮藏。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3%。 5

pdf文档 DB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168生产技术规程 三门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168生产技术规程 三门峡市 第 1 页 DB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168生产技术规程 三门峡市 第 2 页 DB4112-T 281—2020 抗旱小麦品种鑫地丰168生产技术规程 三门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07: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