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23 DB5120 四 川 省 ( 资 阳 市 ) 地 方 标 准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12 - 31 发布 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20/T 3—2020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地环境条件 ...................................................................... 1 4 栽培技术要求 ...................................................................... 1 5 收获与贮藏 ........................................................................ 3 6 生产档案 .......................................................................... 4 I DB5120/T 3—2020 前 言 为进一步规范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红薯标准化、机械化水平,确保红薯产业绿色健康 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参照DB51/T 1201—2011(《绿色食品 红苕(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资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文件起草单位: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资阳市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计长远、范文仲、贾勇、李华、杨彬、陈波、庄娟、宋艳霞。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要求、收获与贮藏、生产档案等相 关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资阳市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49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 栽培技术要求 4.1 品种选择 宜选用国家级或省级认定的优质高产、淀粉含量高、耐荫耐瘠、适应当地栽培条件的加工用红薯品 种,并注意3年~4年更换、轮换。 4.2 育苗要求 4.2.1 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近两年没有种植过红薯的沙壤土或蔬菜地作苗床。 红薯苗床与大田移栽比按1:10。 4.2.2 施足基肥 2 播前一周,每667 m 施腐熟农家肥200 kg~300 kg,磷肥(P2O5)0.5 kg,钾肥(K2O) 0.4kg,并 均匀撒施,采取旋耕机翻耕于苗床内作底肥。 4.2.3 规范作厢 2 每667 m 苗床按行距0.33 m~0.4 m、窝距0.23 m~0.26 m规格挖窝,用适当有机肥兑水灌足,晾 干备用。 1 DB5120/T 3—2020 4.2.4 适时殡种 2 气温稳定通过10 ℃以上,即3月5日前后可殡种,每667 m 苗床选表皮光滑、无腐烂、芽眼较多、 中等大小的健壮种薯75 kg~100 kg。殡种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地下病虫害浸种10分钟并晾 干,殡种时做到薯块头朝上、斜排,大小分开,用混合肥土填隙、浇水,盖上3 cm~5 cm 细土,插拱 盖膜,拱高0.33 m~0.40 m,四周覆土压实,保温保湿促发芽。 4.2.5 苗床管理 出苗后,膜内温度控制在25 ℃上下,苗齐炼苗后揭膜;苗长至10叶~15叶时可开始剪苗,剪苗后 2 第二日每667 m 用适当有机肥加1.5 kg尿素兑水泼施苗床,拔除杂草,摘除弱苗。 4.3 栽植要求 4.3.1 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深翻还田。 4.3.2 机械起垄 大田前作收获后,采用中小型拖拉机配专用起垄机起垄,起垄前撒施基肥,或可在起垄时施“包心” 肥,起垄要求适宜机械化操作。垄距均匀,垄面平直,垄土疏松。 4.3.3 适时栽插 选择小满至芒种(6月5日前)栽插红薯苗。 4.3.4 栽植密度 2 2 净作每667 m 大田中等肥力栽插3000株~3500株,套作每667 m 大田栽插2000株~2500株。 4.3.5 栽植方法 选藤粗、节间短,顶叶齐平,叶片肥厚,大小适中,叶色浓绿,剪口浆浓且多的甘薯苗,斜栽入土 3节~4节。 4.4 田间管理 4.4.1 查苗补苗 宜在栽插后10天~15天内查苗补缺,补苗时选择壮苗,浇足水或大雨后补栽,栽后施用适量有机肥。 4.4.2 机械中耕 移栽后10余天至封垄前,进行2次~3次中耕、除草和培垄,使用中小型拖拉机配专用机械培垄。 4.4.3 灌溉与排水 栽植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促进红薯苗发根成活,发生伏旱尽量创造灌溉条件。红薯生长 后期,遇秋雨过多,应理沟排涝。 4.4.4 藤蔓管理 出现徒长时,提拉藤蔓。 2 DB5120/T 3—2020 4.5 施肥 4.5.1 基肥 2 每667 m 施优质有机肥2000 kg~2500 kg,磷肥(P2O5)4 kg,钾肥(K2O)4 kg~5 kg。 4.5.2 壮薯肥 2 在块根膨大期,每667 m 施用氮(N)2 kg~2.5 kg,钾肥(K2O) 2.5 kg,并用0.2%~0.3%磷酸二 氢钾0.5 kg兑水30 kg~40 kg进行叶面喷施2次~3次。 4.6 病虫害防治 4.6.1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6.2 防治方法 4.6.2.1 农业防治 选用国、省认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抗病虫、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定期轮换;采用合理耕作制度, 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深沟高垄,间、混、套种等农艺措施。 4.6.2.2 物理防治 2 2 2 红薯栽插成活后,每667 m 放置20张~30张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丘陵地区按照2 hm ~3 hm 2 2 安装一盏频振杀虫灯或1 hm ~2 hm 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多种害虫。 4.6.2.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赤眼蜂、蜘蛛等自然天敌控制害虫,推广使用核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 以及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质防治病虫害。 4.6.2.4 化学防治 4.6.2.4.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为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红薯天蛾等。 4.6.2.4.2 农药选择和使用 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5 收获与贮藏 5.1 收获时间 “立冬”前后适时收获。 5.2 机械收获 使用中小型机械配专用割藤机机械收割,使用中小型拖拉机挂多动能悬挂犁配专用起薯铲收挖。 3 DB5120/T 3—2020 5.3 收获质量 红薯质量应符合NY/T1049的规定。要求破土挖薯、薯块出土实现薯土分离、条放在垄上,破损率≤ 5%,收净率≥95%。 5.4 贮藏与包装 商品薯单收、单贮藏,种薯单独贮藏。贮藏环境清洁、干燥、无污染,贮藏适宜温度10 ℃~15 ℃, 相对湿度80%~90%。包装按NY/T 658执行。 6 生产档案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田间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记录 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保存3年。 4

pdf文档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资阳市 第 1 页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资阳市 第 2 页 DB5120-T 3—2020 加工用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资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57: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