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05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605—2022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 综合评价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trol techniques for farml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y hierarchy-grey correlation method 2022-06-24 发布 2022-07-24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60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世翔、李斐、红梅、赵巴音那木拉、高宇。 I DB15/T 2605—2022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确定、数学模 型及评判等级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种植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防治效果的综合评判,其他技术的综合评判 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8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DB15/T 466 内蒙古自治区高产玉米田测产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田面源污染 farml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施用、管理,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等通过地表径 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从农田排出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 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 hierarch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在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 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确定不同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值,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4 评价指标 环境效益指标 4.1.1 氮流失负荷削减量 通过抽取对照模式及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下淋溶水,记录淋溶水体积,按照GB/T 8538要求,并 测定淋溶水中硝态氮浓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氮淋失通量(F)。 1 DB15/T 2605—2022 …………………………………………(1) 式中: 2 F—氮流失通量,单位为(kg/hm ); n—监测点个数; i—第i个监测点; ci—淋溶水中硝态氮浓度,单位为(mg/L); vi—抽取的淋溶水体积,单位为(L); 2 s—监测点面积,单位为(m ); f—转换系数。 根据下式计算不同面源污染模式的氮流失负荷削减量: D= ………………………………………………(2) 式中: D—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氮流失负荷削减量,单位为(%); 2 F1—为传统施肥模式下硝态氮流失通量, 单位为(kg/hm ); 2 F2—为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下硝态氮流失通量, 单位为(kg/hm )。 4.1.2 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偏生产力(PFPN),指单位投入的肥料氮(纯氮)所能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 PFPN=Y/F……………………………………………………… (3) 式中: PFPN—肥料偏生产力,单位为(kg/kg); 2 Y—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下作物产量,单位为(kg/hm ); 2 F—氮肥施用量(纯氮),单位为(kg/hm )。 经济效益指标 4.2.1 产量 根据 DB15/T 466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下玉米产量。 4.2.2 种植成本 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下种子、肥料、农药、灌溉、机械、人工以及其他投入费用。 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指标 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评价主要通过不同技术模式与区域内国家政策的匹配 程度、愿意采用新技术的农民的比例和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三个指标进行评价。 4.3.1 政策符合性 通过专家打分法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与区域内国家政策的匹配程度按照81~100分为优,61~80分 为良,41~60分为中,21~40分为较差,0~20分为差进行打分; 2 DB15/T 2605—2022 4.3.2 用户认可性 通过问卷调查,对示范区内农民愿意采用新技术的农民的百分比按照81~100为优,61~80为良,41~ 60为中,21~40为较差,0~20为差五个层次进行统计分析; 4.3.3 技术掌握度 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按照81~100分为熟悉,61~80分为比较熟悉,41~60分为一般,21~40分为不 熟悉,0~20分为不了解进行打分。 5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以及方案层的层次分析模型。其中目标层为面源污 染有效防控(A)。准则层包括环境效益(B1)、经济效益(B2)和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B3),其 中环境效益(B1)包括氮流失负荷削减量(C1)和氮肥偏生产力(C2)两个指标,经济效益(B2)包括产 量(C3)和种植成本(C4)两个指标;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B3)包括政策符合性(C5)、用户认 可性(C6)和技术掌握度(C7)三个指标。方案层为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基于专家意见咨询,通过指标因素间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上层某元素或本层 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次序的权值,是本层元素对上层元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的基础。应用求和法计算目标 层和3个准则层指标(A,B1,B2,B3)的特征向量与特征根,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确定不同指 标权重值。 6 数学模型 假设有m个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备选方案,记为A;每个方案包括n个评价指标,记为 aj=(j=1, 2, 3, …, n),在对待选方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引入能反应技术优劣度的理想方案,记为 a0=(a01, a02, a03, …, a0n),构成(m+1)×n 阶矩阵,并进行无量纲处理转为规范矩阵S。关联系数εij的计算公式为: …………………………(4) 式中: s—为无量纲的规范矩阵; i—为规范矩阵S的第i行的元素; j—为规范矩阵S的第j列的元素。 ρ —分辨系数,一般按 ρ=0.5 计算; 7 评判等级 根据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将不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效果划分为4个等级,0.75~1.00为 优,0.50~0.75为良,0.25~0.50为中,0~0.25为差。 3
DB15-T 2605—2022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3:02: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