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80.99 CCS B 11 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2022 - 05 - 31 发布 2022 - 07 - 0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57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焕章、刘建钗、陈凯、刘利强、刘会洽、吴志勇、姬国强、王春霞、张 良、刘彦威、刘娜、刘孟啸、赵梓筱、董帅、赵海琪、杨硕、赵萍。 I DB 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菌株筛选的培养基配制、富集培养、菌株分离、初筛、 复筛技术等。 本文件适用于农林牧及加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堆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其它行业和生活垃圾的 有机废物中木质纤维素降解与资源化利用领域。 本文件不适用于厌氧发酵和其他材料及形式的处理与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木质纤维素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复合体,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有机体和 残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其结构致密、分解困难,与腐殖质形成有密切关系。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酶; DNS:3,5-二硝基水杨酸; Li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Mnp:锰过氧化物酶; Lac:漆酶 ABTS: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5 菌株筛选 包括样品采集、筛选培养基制备、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与分离、菌株初筛与复筛。 筛选培养基配制 参见附录A。 样品采集 从养殖场、有机肥厂、菌菇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林地和农田等场所采集发酵过程中 的粪便、堆肥、菌菇发酵料、活性污泥、腐殖土和耕层土壤等,每种材料采样不少于20 g样品,避光 冷藏,在24 h内进行富集或分离培养。 富集培养 1 DB 13/T 5572—2022 称取各类样品各20 g,充分打散混匀;称取2份10 g混合样品,分别放入2个灭菌的含100 mL木质 纤维素富集培养液的250 mL锥形瓶中,两瓶分别于35 ℃和45 ℃、160 r/min摇瓶48 h。 分离纯化 ﹣5 取上述富集悬液1.0 mL,依此倍比稀释至10 稀释液;均匀涂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分离培养 基平板,2个重复,将稀释平板分别置于35 ℃和45 ℃条件下恒温培养1 d~7 d。在培养期间每天观察 菌落生长情况,并从适当稀释平板上挑取不同形态单菌落,在新的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纯化 培养;重复以上操作至得纯菌株。 初筛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分别接种于CMC刚果红培养基、木质素苯胺蓝培养基、木质素亮蓝培养基上。 每个平板接种一株菌,35 ℃培养5 d。在明亮背景下观察、测量不同培养基上各菌落直径(d)及其 周围透明圈的直径(D),并计算同一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在CMC刚果红培养基 上D/d≧4,或在木质素苯胺蓝培养基或木质素亮蓝培养基上D/d≧1者为初筛入选菌株。 复筛 5.6.1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5.6.1.1 原理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催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降解产生的还原 糖的含量,从而确定纤维素酶活性。酶活定义:在 pH 5.0、50 ℃条件下,每 1 mL纤维素粗酶液在 1 min 内水解 CMC-Na 生成 1 μg 的葡萄糖,称为1个 CMC 酶活力单位(U)。 5.6.1.2 方法 -1 取 10 mg 无水葡萄糖标准品,加入1 mL超纯水配制成 10 mg·mL 葡萄糖溶液,再分梯度稀释 -1 -1 为 1.0、0.8、0.6、0.4、0.2、0.1、0 mg·mL 。在540 nm处以0 mg·mL 调零,读取各浓度梯度吸 光值,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 将50%的CMC-Na缓冲溶液和 50 μL粗酶液样品组成 350 μL反应体系,50 ℃保温 30 min,反 应后煮沸 5 min 终止反应获得糖化液,取50 μL 糖化液,加入 150 μL DNS 试剂混匀,再加入 1050 μL 双蒸水,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下 540 nm 处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糖化液的浓度。 5.6.1.3 结果计算 纤维素酶活性按公式(1)计算: CL =1000×X×V反总÷(500×V样×V样总)×T ………………………………(1) 式中: CL—纤维素酶活性(U·mL-1)) X—样品浓度(mg·mL-1) V反总--反应总体积(mL) V样--反应样品体积(mL) V样总—加入样品总体积(mL) T:反应时间(min) 5.6.2 Lip活性测定 5.6.2.1 原理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氧化藜芦醇生成藜芦醛,在310 nm处有特殊吸收峰。酶活性定义为每升培养 每min内氧化1 nmol藜芦醇所需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藜芦醛摩尔消光系数 ε = 9300 L·mol 1 -1 ·cm 。 5.6.2.2 方法 2 DB 13/T 5572—2022 采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将菌株发酵培养液超声波冰浴破碎菌体,然后 10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00 μL装入2 mL离心管中,放置于冰上待测。反应体系含有1 mM 藜 芦醇,50 mM pH 7.2的磷酸缓冲液(PBS)和 0.1 mM过氧化氢,总体积1 mL。超纯水作为对照,分别 测定310 nm处反应10 S和310 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1和A2,ΔA=A2-A1。 5.6.2.3 结果计算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按公式(2)计算: Lip = ΔA÷(ε×d)×V总÷V样÷T ………………………………………(2) 式中: Li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nmol·min-1·L-1) ΔA—反应前后吸光值之差 -1 -1 ε--藜芦醛摩尔消光系数(L·mol ·cm ) d--比色杯光径(cm) V总--反应总体积(mL) V样--反应样品体积(mL) T--反应时间(min) 5.6.3 Mnp活性测定 5.6.3.1 原理 2+ 在 Mn 存在的条件下将愈创木酚氧化为四邻甲氧基连酚,在465 nm处有特征吸收峰。酶活性定 义为每升培养液每分钟氧化1 nmol愈创木酚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愈创木酚消光系数ε -1 -1 =12100 L·mol ·cm 。 5.6.3.2 方法 使用木质素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将发酵培养液10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 液作为粗酶液放置于冰上待测。反应样品100 μL,底物反应体系900 μL,充分混匀反应体系与样品, 在37 ℃反应10 min,于1 mL玻璃比色皿中,蒸馏水调零,测定465 nm处吸光值,计算与对照组差值 ΔA。 5.6.3.3 结果计算 木质素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按公式(3)计算: Mnp = ΔA÷(ε×d)×V总÷V样÷T …………………………………(3) 式中: Mnp—木质素锰过氧化物酶活性(nmol·min-1·L-1) -1 -1 ε--愈创木酚摩尔消光系数(L·mol ·cm ) ΔA、d、V总、V样、T—参照 5.6.2.3 5.6.4 Lac活性测定 5.6.4.1 原理 漆酶分解ABTS产生ABTS自由基,在420 nm处吸光系数远大于ABTS,测定ABTS自由基增长率得到漆 酶活性。定义每毫升每分钟氧化1 nmol底物ABTS 时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ABTS消光系数 ε =36 -1 -1 L·mmol ·cm 。 5.6.4.2 方法 使用漆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离心后粗酶液0.1 mL,加入反应体系液0.6 mL,对照组样品煮沸 后加入。样品加入后在60 ℃水浴3 min,测定其420 nm处吸光值,计算与对照组的差值ΔA。 5.6.4.3 结果计算 漆酶活性按公式(4)计算: 3 DB 13/T 5572—2022 Lac = ΔA÷(ε×d)×V总÷V样÷T …………………………………(4) 式中: Lac—漆酶活性(U·L-1) -1 -1 ε-- ABTS消光系数(L·mmol ·cm ) ΔA、d、V总、V样、T—参照 5.6.2.3 5.6.5 秸秆降解率测定 5.6.5.1 原理 秸秆降解率的测定是在一定反应体系和条件下检测反应后秸秆降解量与反应前秸秆质量的比 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它反映了降解菌及其酶系对木质纤维类物质的综合分解能力。 5.6.5.2 方法 将玉米秸秆粉碎后于105 ℃烘干至恒重,配制秸秆降解培养基,备用。将初筛入选菌株接种于相 应的菌种扩繁培养基,在35 ℃、150 r/min摇瓶培养24 h~72 h;取菌悬液按2%接种率接种到装有150 mL秸秆降解培养基的250 mL锥形瓶中,35 ℃摇床培养5 d。培养结束后,在锥形瓶中加入装液量20%的 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煮沸10 min以便除去可溶性物质。将培养液用质量恒定(m0)滤 纸进行过滤,经蒸馏水冲洗过滤后,将滤纸和滤渣置于105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m2)。质量恒定后 的m2−m0即为降解剩余物质量m1。 5.6.5.3 结果计算 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按公式(5)计算: Y= (m-m1)/m×100% …………………………………(5) 式中: Y--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率(%) m--培养基中初始秸秆干物质的质量(g)。 m1--秸秆降解后残余干物质的质量(g)。 5.6.6 对比分析 对各菌株的酶活性值和秸秆降解率进行比较,满足指标CMCase≧5 U/mL、Lip≧6 U/mL、Mnp≧4 U/mL、Lac≧3 U/mL和秸秆降解率≧30%之一及以上者为复筛入选菌株。 6 剩余样品处理 剩余样品的生物安全处理应符合GB 7959-87和GB 15618-2018的规定。 4 DB 13/T 5572—202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培养基制备 A.1 木质纤维素富集培养基 A.1.1 配方 秸秆末(滤纸浆粉)5 g,蛋

pdf文档 DB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572-2022 堆肥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筛选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2:40: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