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5.020 CCS L 04 团体标准 T/BIA 18-2024 数字李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 和评估方法 Basic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digital twin platform 2024年08月01日发布 2024年08月01日实施 北京信息化协会 T/B IA 18-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功能要求 6性能要求.. 7易用要求 9 8开放要求 9安全要求. 10维护要求, T/B IA 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信息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元宇宙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联想新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芒果融创科技有限公司、元能星泰(北京)数字科技有限 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憨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优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 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飞天云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魔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李生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客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连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九度数字科技(苏 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颜媚、石霖、凌玲、纪菁、田日辉、孙晓田、邓潇、刘磊、刘琛良、吴红、凌晖、白智敏、 庞建青、钟志祥、唐、方顺、汪磊、周彬、蔡建民、李颜江、王辰康、熊伟、杨文、陈乾、 岑权军、黄坚、刘国亮、林嘉禾、王聚龙、崔铭、周世晟、李竹青、肖开能、孔令阔、黎晓迎 曾义、朱翔、杨天使、龚任娇子、盛琳子。 2 T/B IA 18-2024 数字李生平台基础能力指标要求和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针对面对城市、园区等不同李生场景,从功能、性能、易用、开放、安全、维护等 维度规定了数字李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及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对数字李生平台的设计、研发、评估、验收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数字李生平台digital twinplatform 是指提供创建、管理和维护企业级数字李生应用服务的平台,能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实 体物理系统与数字系统相结合,实现实时模拟和计算,预测和优化系统运行,使业务决策更加 准确和智能化。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2D 二维 2-Dimensional 3D 三维 3-Dimensional GI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BIM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CIM 城市信息模型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FPS 每秒帧数 Frames Per Second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V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NLP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4概述 本文件面向数字李生平台,根据场景区域大小与精度要求划分不同李生场景,包括城市、 园区、系统、设备、零件等,从功能、性能、易用、开放、安全、维护等维度规定了数字李生 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及评估方法。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 T/B 1A 18-2024 (1)功能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数据接入与处理、场景编辑、模型资产、数据分析、 实时仿真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从而考察基础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普遍的李 生需求。 (2)性能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算力支撑、响应效率、画面表现、精确度、智能化、 稳定性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从而考察其非功能性能是否能够支撑李生任务高 效完成。 (3)易用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界面友好性、操作便捷度、多语言支持、辅助性引导 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从而考察其系统使用能否实现用户友好。 (4)开放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终端适配、系统接口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和评估 方法,从而考察其能否满足多平台、多终端的互联互通。 (5)安全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交互安全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 要求和评估方法,从而考察平台能否做好其用户方、应用方等的安全保障 (6)维护要求及评估方法,主要从用户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等维度明确相关技术 要求和评估方法,从而考察其平台能否满足当前管理需求。 城市李生平台 园区李生平台 产线李生平台 零件李生平台 数字李生平台 功能 性能 易用 开放 安全 维护 数据采集 算力支撑 界面友好性 终端适配 数据安全 用户管理 场景编辑 响应效率 操作便捷度 系统接口 网络安全 项目管理 模型资产 画面表现 多语言支持 交互安全 系统管理 数据分析 精确度 辅助性引导 实时仿真 智能化 稳定性 图1 数字李生平台标准主要内容 5功能要求 5.1数据接入与处理 数据接入与处理能力确保数字李生平台模拟和仿真的数据质量、一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从而为数字李生的开发、部署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应包含以下基础功能: 支持多源数据兼容性,支持多种类型传感器的数据接入接口,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 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同时,应兼容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允许从外部数据源(例如 数据库、API接口、Web服务等)采集数据,并进行实时更新; 4 T/BIA18-2024 一支持将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映射到数字李生平台的模型中,建立设备与模型之间的 关联,实时同步物联网设备数据和数字李生模型数据,保持两者的数据一致性;支持MQTT、IoT Gateway、ThingBoardGateway、HomeAssistant等物联网数据接入类型; 一一支持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允许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及时反馈到模型和系 统中; 一一支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筛选、查询、排序、判断、计算、统计等操作; 一一支持数据联动,接口与接口、接口与数据库之间、本地与外部数据之间通讯; 一一支持多格式数据加载,如OSGB、OBJ、GLB、FBX、3DTiles等模型数据、图层数据、几 何体数据,以及HLS、FLV、RTSP等音视频数据; 一支持SHP建筑矢量数据自动化生成的模型导入与倾斜摄影加载; 一支持加载GIS地形地图数据对象,支持加载BIM、CIM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型,兼 容TMS瓦片地图数据源,支持数字高程地形数据,支持精确加载大范围GIS地图数据。 5.2场景编辑 场景编辑应包含以下基础功能: 支持高仿真模拟、搭载物理规则引擎; 一一支持子场景嵌套编辑,使用户能够在一个场景中创建和编辑多个子场景,实现场景的 模块化管理和定制化设计; 一支持设置摄像机移动与旋转设置,满足场景编辑中对不同速度设置; 一支持自定义天空球,支持实时/自定义时间及天气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设置不同 李节、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对三维场景模型的影响效果,增强场景的视觉表现力; 一支持场景光影效果配置,支持主光源、环境光、辅助光源属性配置,支持对光源颜色、 角度、强度进行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支持环境光照贴图,支持定义阴影范围、质量; 一支持路径功能,通过路径在场景中规划路线,赋予给模型或摄像机,沿着路径移动, 或按照路径进行管道建模; 支持镜头切换与场景漫游,记录镜头位置信息,通过手动或数据控制镜头切换,或多 个镜头整合成一组,按照曲线执行; 一支持时间线控制,将多个动作、动画通过时间线进行控制,实现复杂效果的简单实现, 提高场景编辑的效率和灵活性; 一一规范使用统一坐标系数据作为驱动源; 一一支持场景画面染滤镜设置,包含屏幕控件反射,全局投影、胶片颗粒,景深,模糊, 锐化,色差,辉光、屏幕色彩空间变换、色彩调节等; 一支持粒子系统,设置粒子发射频率、速度、角度、生命周期等参数以及组合粒子组, 实现复杂粒子特效。 5.3模型资产 数字李生平台提供丰富的模型资产库,支持基于海量数字资产库的特征匹配,快速搭建并 构建各类李生场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场景模板和物体模型选择,包括但不限于: 一一支持面向不同李生场景的场景模板库,包括军事、建筑、工业、医疗、交通、自然等; 一支持面向不同李生物体的物体模型库,包括数据图形、可视化图表、动画按钮等; 一一支持场景编辑工具无缝对接,拖拽使用,自动下载; 一一支持针对模型进行移动、旋转、缩放、显隐等操作; 5 T/B IA 18-2024 一支持模型材质编辑,包括基本颜色、光泽度、金属度、粗糙度、半透明、自发光、环 境反射、玻璃特性、水面特性、涂层特性、材质绘制深度变换、贴图坐标动画等属性; 一支持为对象集合定义数据绑定关节,支持数值型、布尔型、枚举型多种绑定数据类型, 提供模型节点关节、材质关节、粒子关节多种类型对象关节控制。关节数值改变可自动关联一 系列对象的一系列姿态、效果、位置属性,根据配置逻辑关系进行变化: 一一支持定义模型复杂动画脚本,通过定义各关节的数值变化范围、起始时间、持续时长 等参数,生成关节时间线数值序列,制作模型动画; 一一所有资产都应可被数据驱动; 一一支持常用3D模型文件obj、dae、ply、stl、fbx、glb、gltf等格式的导入及导出; 一支持对场景服务中

.pdf文档 T BIA 18—2024 数字孪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和评估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 BIA 18—2024 数字孪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和评估方法 第 1 页 T BIA 18—2024 数字孪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和评估方法 第 2 页 T BIA 18—2024 数字孪生平台基础能力要求和评估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5:01: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