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5.020 E 12 SY 备案号:3516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867—2012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Test method of core carbonate content 2012-01-04发布 2012一03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867—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方法提要 4 仪器设备、试剂与材料 样品制备 5.1岩石取样 5. 2 岩样除油 5. 3 岩样粉碎 5.4样品称取 6样品检测 6.1 检测环境 6.2压力法 6.3体积法 7质量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仪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岩石热解法除油 SY/T 68672012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仙梅、潘昊、邹信芳、张作祥、巩继海、张祖波。 SY/T6867—2012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法、体积法测定岩石中碳酸盐含量的样品制备、检测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砂岩和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酸盐含量测定,其他类型的岩石样品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36岩心分析方法 3方法提要 岩石中碳酸盐种类较多,一般以碳酸钙为主。利用盐酸与岩样中的碳酸盐发生化学反应,测量所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或压力,可计算出岩石中的碳酸盐含量。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 + 2HCl+CaCl2 + H,O+ CO, 4 仪器设备、试剂与材料 4.1 仪器设备包括: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仪:仪器流程示意图参见图A.1和图A.2。 电子天平:感量1mg。 ) 高温热解炉:最高温度不低于400℃,控温精度土5℃。 d) 温度计:量程0℃~50℃,最小分度值0.5℃。 气压计:量程80kPa~106kPa,最小分度值0.1kPa。 (a f) 电热恒温干燥箱:最高温度不低于200℃,控温精度土1℃。 研钵或岩石破碎机。 4.2试剂包括: a) 盐酸溶液:质量比浓度10%。 碳酸钙:优级纯或标准物质。 甲基橙。 d)氯化钠。 4.3材料包括: a)包样纸。 样品盒。 c) 样品盘。 SY/T6867—2012 d) 分样筛:孔径0.18mm。 e) 样品杯:选用与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制成。 f) 量简:25mL。 g)镊子。 5样品制备 5.1岩石取样 5.1.1 选取有代表性及未被污染的样品3g~15g。 5.1.2用已写清岩样井号、编号的包样纸包好样品,按编号顺序排放于样品盒内保存。 5.2岩样除油 5.2.1石 砂岩中不含碳质夹层和泥质含量小于15%的含油岩样,可使用热解法除油(参见附录B)。 5.2.2含油岩样采用蒸馏抽提法除油时,按照SY/T5336中的规定执行。 5.3岩样粉碎 5.3.1 除油后的岩样经过粉碎、研磨后,全部通过分样筛。 5.3.2将过筛后的样品在105℃条件下恒温干燥3h5h,再移至干燥条件下保存。 5.4样品称取 根据不同岩性的碳酸盐含量范围与选用的测量仪器及要求,在0.200g1.500g之间选定和称取 定量样品,置于样品杯中,按样品编号顺序依次排放于样品盘中待测。 6样品检测 6.1检测环境 6.1.1一次实验过程中,温度不低于16℃,波动不应超过±1℃。 6.1.2盐酸溶液、反应瓶清洗用水的温度应与室温达到平衡。 6.2压力法 6.2.11 仪器校正 6.2.1.1 按压力法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仪(参见图A.1)的操作要求接通电源,并预热30min。 6.2.1.2根据反应瓶的容量和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在0.050g~0.400g之间选定并称取定量碳酸钙, 置于样品杯中待测。 6.2.1.3向反应瓶中加人一定量(宜在10mL25mL之间选定)盐酸溶液,再放入盛有碳酸钙的样 品杯,此时应避免碳酸钙与盐酸溶液接触。 6.2.1.4塞紧反应瓶盖,并对反应瓶内气体放空后,调校仪器零点至合格。 6.2.1.5关闭测量管路与大气连通的阀门,摇动反应瓶,使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在反应瓶中充分反应, 观察测量压力示值。 6.2.1.6 测量压力的示值稳定2min5min后,应达到仪器规定的标定压力范围,并记录其数值。 6.2.1.7重复6.2.1.2~6.2.1.6的操作,两次测得的压力示值相对偏差应小于1%,并以两次测得 的压力平均值作为计算标准。 2 SY/T68672012 6.2.1.8记录实验温度。 6.2.2检测步骤 6.2.2.1将盛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杯置于盛有一定量(与6.2.1.3中的用量相等)盐酸溶液的反应瓶 中,此时应避免样品与盐酸溶液接触。 6.2.2.2重复6.2.1.4和6.2.1.5的操作,使样品与盐酸溶液在反应瓶中充分反应。 6.2.2.3当测量压力的显示值不再上升时,记录其压力示值。 6.2.2.4放空测量管路内气体,取下反应瓶,并清洗干净。 6.2.3测量结果计算 压力法测定岩石中碳酸盐含量按公式(1)计算: (1) Po·m, 式中: 岩石中碳酸盐含量(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Co 标准碳酸钙含量(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一岩样与盐酸反应释放的CO,气体压力,单位为帕(Pa); mo- 标准碳酸钙的质量,单位为克(g); 标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释放的CO气体压力,单位为帕(Pa); 岩石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m, 6.3体积法 6.3.1仪器校正 6.3.1.1 按体积法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仪(参见图A.2)的调试要求,向水槽中注满蒸馏水;取溶 有甲基橙的饱和盐水,加入盐酸至溶液皇红色,装入平衡瓶和刻度管中。 6.3.1.2盖紧反应瓶塞,调整刻度管内外液面高度使其产生一定的差值,如能保持20min无变化, 则仪器检漏结果为合格。 6.3.1.3称取0.200g碳酸钙,置于样品杯中待测。 6.3.1.4向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宜在10mL~25mL之间选定)盐酸溶液,再放人盛有碳酸钙的样 品杯,此时应避免碳酸钙与盐酸溶液接触。 6.3.1.5盖紧反应瓶塞,并对反应瓶内气体放空后,调校刻度管内外液面高度达到一致,记录刻度 读数V1。 6.3.1.6摇动反应瓶,使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在反应瓶中充分反应,调节刻度管内外液面高度达到一 致,记录刻度读数V2,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即V=V²-V1。 6.3.1.7取下反应瓶,并清洗干净。 6.3.1.8记录实验温度及大气压力。 6.3.1.9重复6.3.1.3~6.3.1.7的操作,测定碳酸钙2次~3次,每次测得的碳酸盐含量均应达到 95%以上,相对误差不大于2.5%为合格。 6.3.2检测步骤 3 SY/T6867—2012 中,此时应避免岩样与盐酸溶液接触, 6.3. 2.2 重复6.3.1.5~6.3.1.7的操作,记录样品与盐酸溶液充分反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体积。 6.3.3 测量结果计算 体积法测定岩石中碳酸盐含量按公式(2)计算: p.V.M ×100% (2) 式中: 岩石中碳酸盐含量(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C 实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 V- 岩样与盐酸反应生成CO,气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M- 碳酸钙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R- 理想气体常数,8.31×10°Pa·cm/(molK); T 实验条件下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m 岩样质量,单位为克(g)。 7 质量要求 7.1 岩石中碳酸盐含量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7.2 每批样品抽查10%,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差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7.3 抽查样品中如有10%超过允许误差范围,则该批样品需重测。 表1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结果允许偏差 岩石碳酸盐含量c,% 绝对偏差,% <5 0. 4 5≤<30 0. 8 1. 2 c≥50 1.6
SY-T 6867-2012 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3:38: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