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43.080 C T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 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betwe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ff-board chargerforelectricvehicles 2010-11-22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告 工科【2010年]第126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等438项行业标 准,其中:汽车行业标准6项、轻工行业标准58项、化工行业标准133 项、石化行业标准3项、黑色冶金行业标准49项、黄金行业标准2项、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05项、稀土行业标准6项、建材行业标准68项、民 爆行业标准8项;批准《金属锰(1)》等28项行业标准样品,其中:黑色 冶金行业标准样品26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2项;批准《光学树 脂眼镜片(QB2506一2001)》等2项轻工行业标准修改单;以上28项 行业标准样品及2项标准修改单,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汽车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 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黑色冶金行业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黄金、 有色金属及稀土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 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民爆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标准化所出版。 附件:6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附件: 6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标准名称 起始实施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 2011-03-01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1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2011-03-01 2 QC/T 838 -2010 2011-03-01 3 QC/T 839- 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 2011-03-01 QC/T840—201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4 2011-03-01 QC/T 841 -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 5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201103-01 6 QC/T842- 2010 QC/T842-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物理层接口…· 数据链路层 6充电流程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应用层报文的格式和内容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充电流程图· 15 QC/T 842-2010 前言 本标准的数据顿格式遵循1991年9月发布的CAN总线技术规范2.0版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比亚迪汽车 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电子 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春明、周能辉、孟祥峰、张广秀、王震坡、姜久春、张建华、肖成伟、王丽芳、 李磊、方运舟、王芳。 Ⅱ QC/T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 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以下简称BMS)与非车载充 电机(Off-boardCharger,以下简称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 本标准的CAN标识符为29位,通信波特率为250kbps,但本标准不限于29位标识符和250kbps 通信波特率,如使用其他格式,参照本标准制定其CAN标识符。 本标准数据传输采用低位先发送的格式。 负的电流值代表充电,正的电流值代表放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部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IS011898-1:2006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信令(RoadVe hicles-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ling) SAEJ1939-11:2006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通信协议第11部分:物理层,250千比 特/秒,屏蔽双绞线(RecommendedPracticeforaSerialControlandCommuni- cationsVehicle NetworkPart 11:Physical Layer,250Kbits/s,Twisted Shiel- ded Pair) SAEJ1939-21:2006 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通信协议第21部分:数据链路层(Rec- ommended Practice for a Serial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Vehicle Network Part 21: Data Link Laye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顿frame 组成一个完整消息的一系列数据位。 QC/T8422010 3.2 标识符identifier CAN仲裁域的标识部分。 3.3 CAN数据顿CANdataframe 组成传输数据的CAN协议所必需的有序位域,以顿起始(SOF)开始,以顿结束(EOF)结尾。 3.4 帧起始startofframe(SOF) CAN数据顿中用来表示顿开始的第一个数据位。 3.5 顿结束endofframe(EOF) CAN数据帧中用来表示顿结束的7位的域。 3.6 扩展帧extendedframe SAEJ1939-21标准中定义的使用29位标识符的CAN数据顿。 3.7 报文message 指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参数组编号的CAN数据顿。 4 物理层接口 4.1 物理层实现网络中BMS与充电机的电连接。 4.2BMS与充电机的通信宜使用独立于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之外的CAN接口。 4.3采用本标准的物理层应符合国际标准IS011898-1和SAEJ1939-11的规定。 5 数据链路层 5.1 概述 数据链路层为物理连接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5.2顿格式 如图1所示,CAN扩展数据顿被分成不同的位域,其中仲裁域有29位标识符,包括11位基本标 识符和18位标识符扩展。本标准的CAN数据顿格式参考SAEJ1939-21,并对仲裁域29位标识符作 了进一步定义。 5.3协议数据单元(PDU) CAN数据顿包含一个单一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如图2所示。协议数据单元由七部分组成 分别是优先级(P)、保留位(R)、数据页(DP)、PDU格式(PF)、特定PDU(PS)、源地址(SA)和数 据域。 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部分说明如下所述: 5.3.1优先级(P)。 2

.pdf文档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第 1 页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第 2 页 QC-T 842-2010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02:15: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