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43.020 0C T 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The test specification of protection for pedestrians in the events of collisions 馆藏文本 仅供参阅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C/T938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4 试验区域划分 5 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的确定 试验条件 6 试验程序 7 冲击器的标定 8 试验报告 9 馆藏文本 仅供参阅 QC/T93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配合GB/T24550一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使用,分区内容采用欧盟 指令631/2009《对于78/2009/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 明》。本标准与该欧盟指令的主要差异有: 仅采用ANNEXII的CHAPTERII中3.3条款划分下腿型冲击点,采用ANNEX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上腿型冲击点。采用ANNEXII的CHAPTER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 冲击点。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阳、孙振东、李维菁、华春雷。 馆藏文本 仅供参阅 Ⅱ QC/T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方面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的M1类汽车。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但不大于 4500kg的M2类汽车,以及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500kg但不大于4500kg的N类汽车,可参照执行。 但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点与前轴中心的横向铅垂平面的水平距离小于1000mm的M2类和N类 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0汽车车身术语 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馆藏文木 3术语和定义 GB/T4780和GB/T24550-2009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保险杠试验区域bumpertestarea 过保险杠角的两个纵向垂直平面分别向内平行移动66mm后,两个纵向垂直平面之间的保险杠 的前表面。 3.2 保险杠角 cornerofbumper 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成60°角,并与保险杠外表面相切的垂直平面与车辆的接触点。 3.3 儿童头型试验区域childheadformtestarea 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区域的界限是前面至儿童头型前基准线,后面至1700mm的包络 线(WAD),两侧至侧面基准线。 3.4 儿童头型前基准线frontreferencelineforchildheadform 使用WAD1000的线,在车辆前部结构上所形成的几何轨迹。当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上任何点 的WAD大于1000mm时,则该点的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作为儿童头型前基准线。 3.5 成人头型试验区域adultheadformtestarea 1I QC/T938—2013 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该区域的界限是前面至1700mm的包络线(WAD),后面至成人头 型的后面基准线,两侧至侧面基准线。 3.6 成人头型后基准线rearreferencelineforadultheadform 使用WAD2100的线,在车辆前部结构所形成的几何轨迹。 4试验区域划分 4.1腿型试验区域划分方法 4.1.1下腿型试验区域划分方法。 在保险杠试验区域中至少选3个冲击点,这些冲击点应被认为最易造成对行人的伤害,并且结 构类型不同(可拆卸式牵引钩除外)。试验点间最少间隔132mm。上述距离应由柔性尺沿车辆外表 面拉紧测出。试验室应将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1.2上腿型试验区域划分方法。 在保险杠试验区域中至少选3个冲击点,这些冲击点应被认为最易造成对行人的伤害,并且结 构类型不同(可拆卸式牵引钩除外)。试验点间最少间隔132mm。上述距离应由柔性尺沿车辆外表 面拉紧测出。试验室应将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2儿童头型冲击试验区域划分方法 儿童头型冲击区域由儿童头型试验区域和儿童头型前基准线确定,至少进行9次冲击试验。将 该区域使用柔性尺左、中、右等分为3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中分别进行3次冲击,这些冲击点应 被认为最易造成行人伤害,并且结构类型不同。冲击点间最小间隔165mm,若选定试验点和试验区 域太小,不能进行另一次试验。则试验次数可以小于9次。试验机构应尽可能多地在HIC1000区域 和HIC1700区域内实施冲击试验,尤其对在两区域边界上的点。上述试验点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3成人头型冲击试验区域划分方法公 成人头型冲击区域由成人头型试验区域确定,至少进行9次冲击试验。将该区域使用柔性尺 左、中、右等分为3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中分别进行3次冲击,这些冲击点应被认为最易造成行 人伤害,并且结构类型不同。冲击点间最小间隔165mm,若选定试验点和试验区域太小,不能进行另 一次试验。则试验次数可以小于9次。试验机构应尽可能多地在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内 实施冲击试验,尤其对在两区域边界上的点。上述试验点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5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的确定 5.1制造厂应确定HIC不大于1000(HIC1000区域)或是不大于1700(HIC1700区域)的发动机罩 上部区域(见图1)。 5.2“发动机罩上部”的冲击区域以及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是基于制造厂提供的车辆俯 视图来确定。制造厂应提供足够数量的x、y坐标,以便在实际车辆上标出试验区域,同时应考虑车 辆在z向的外形。 5.3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可以由几部分组成,并且组成部分的数量不受限定。 5.4冲击区域以及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表面的计算应在已投影的发动机罩的基础上进 2 QC/T938-2013 行,基于制造厂提供的车辆俯视图。 HIC1000区域 HICI700区域 图1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的示例图 6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的规定见GB/T24550—2009中第6章的规定。 7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的规定见GB/T245502009中第7章的规定 馆藏文本 冲击器的标定 8 冲击器的标定见GB/T24550--2009中第8章的规定。 9 试验报告 仅供参阅 9.1车辆信息 a)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b) 车型种类及型号; c) 车辆前部结构简介:结构、尺寸和构成材料,可以是照片或简图(至少应该包括与行人保护 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构件); (P 发动机位置及排列方式; e) 驱动:前/后/四驱; f) 车辆试验质量(按CB/T24550一2009中3.22的要求):前轴、后轴、全部质量。 9.2试验结果 9.2.1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 区域划分描述、冲击点描述(坐标); a) h) 至少3次试验结果: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小腿上端加速度。 9.2.2 上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 3 QC/T938-2013 a) 上腿试验理由、区域划分描述、冲击点描述(坐标); b) 至少3次试验结果:冲击力合力、弯矩。 9.2.3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 确定儿童头型冲击区域和成人头型冲击区域,制造厂对HIC1000区域和HIC1700区域的划分描 述。 9.2.3.1 儿童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 a) 区域划分描述、冲击点描述(坐标)、所在HIC区域; b) 至少9次试验结果; c) 如不能进行9次试验,说明原因。 9.2.3.2 成人头型对发动机罩的试验。 a) 区域划分描述、冲击点描述(坐标)、所在HIC区域; b) 至少9次试验结果; c) 如不能进行9次试验,说明原因。 馆藏文本 仅供参阅

.pdf文档 QC-T 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C-T 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第 1 页 QC-T 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第 2 页 QC-T 938-2013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19:34:5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