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QB ICS 61.060 分类号:Y78 备案号:43579-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4557-2013/ISO 10768:2010 鞋类弹性材料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 Footwear - Tes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of elastic materials for footwear to repeated extension - Fatigue resistance (ISO 10768:2010, IDT)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QB/T45572013/ISO10768: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768:2010《鞋类弹性材料试验方法抗疲劳性》(英文版)。 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2049一2008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ISO18454:2001, IDT) ; QB/T4558一2013鞋类弹性材料性能试验方法拉伸性能(ISO10765:2010,IDT)。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小数点符号用“”代替“”;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在6.11中加入标题“加速老化试验”。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浙江红草帽鞋业有限公司、日泰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明、陈谌、翟成圣、金哲新。 QB/T4557-2013/ISO10768:2010 鞋类弹性材料试验方法抗疲劳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鞋用弹性材料在正常行走时抗反复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可在加速老化前 /后进行。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鞋用弹性材料抗疲劳性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0765鞋类弹性材料性能试验方法拉伸性能(Footwear-Testmethodfor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astic materials -Tensile performance) ISO18454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Footwear-Standardatmospher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 offootwear and components for footwea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弹性材料elasticmaterials 含有橡胶或类似物质的材料,如松紧带、松紧绳或弹性织物。这类材料能在拉伸后复原。 注:通常弹性材料应用在帮面的鞋腰部位或鞋带中,以便将鞋固定在脚上。 4试验仪器和材料 4.1缝纫机 圆头针,公称尺寸90s或70s;尼龙或聚酯线(约为tex17/3);针距为6针/cm。 4.2反复拉伸机 最小分离距离为(60土10)mm,最大分离距离为最小距离加150mm,通过简谐波往复运动可使夹 具钳从最小距离至最大距离,并且以(60土5)次/min的频率往复。装有计数装置。 4.3烘箱 控制温度为(70土2)℃,用于加速老化处理。 4.4钢直尺或游标卡尺 4.5聚氨酯(PU)涂层织物 厚度大约为1mm。 5取样和环境调节 5.1取样 5.1.1试样的尺寸见图1。 QB/T4557-2013/ISO.10768:2Q10 单位为毫米 说明: 一涂层织物; 2 一缝线; 弹性材料上的画线; 3 弹性材料。 图1标准试样尺寸 5.1.2剪取3个弹性材料试样,尺寸为(65±5)mm。如果要进行老化试验,需要另取3个试样。宽 度应与夹具钳尽寸相符,以便试样能正确地固定在反复拉伸机中。 5.1.3用钢直尺(4.4)在距试样两端(15士0.5)mm处做与其平行的线。 5.1.4每个试样对应剪切4片涂层织物,尺寸如下: a)长度为30mm; b)宽度比试样宽10mm(最小为30mm)。 5.1.5在每个涂层织物片上,距宽边边缘5mm处做与其平行的线(AB,见图1) 5.1.6在每个涂层织物的背面贴双面胶,放在弹性试样上,使弹性材料上的线(5.1.3)与织物边缘线 (画AB线的一端完全重合并黏合。将样品翻过来,把另一涂层织物同样黏在弹性材料上,涂层面向 上。两个涂层织物应重合。将三者压合保证黏合。试样另一端重复此步骤。 5.1.7以相同方式准备另两个试样。 5.1.8用缝纫机(4.1)将3个试样的每端沿着AB线缝合。 5.2环境调节 在试验前,按ISO18454的规定,将样品和试样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士5)%的条件 下放置至少24h。 2 QB/T4557-2013/IS010768:2010 6试验步骤 6.1在试样/被反复拉伸室150%原始长度,或达到有效延伸极限(见ISQ107653后,对弹性材料的损 坏情况进行评价。 6.2准备好试样后/测量试样两端缝线间的距离和试样宽度,精确到0.5mm。测量允差不应大于2mm。 计算3个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5mm。 6.3在试验开始前,在明亮光线下检查试样,记录样品中的弹性线数量。 6.4’按SO10765测定有效延伸极限,得到要施加的最大延伸量。 如果有效延伸极限不小于150%,则施加的最大延伸量150%;如果有效延伸极限小于150%,则施 加的最大延伸量为其有效延伸极限。 6.5将试样夹持在反复拉伸机中。夹具钳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分离距离,试样的长边与共具钳边缘垂直, 试样不应被拉伸或松弛。而且不应夹住缝线。 6.6夹好试样,调整反复拉伸机,使每次拉伸时夹具钳间最大分离距离为最大延伸 6.7开动反复拉伸机,以(60土5)次/min频率往复拉伸2000次,检查试样,记录弹性线断裂根数, 以及任何可见的损坏,如褶皱等。 6.8如果超过10%的弹性线断裂,或发生严重褶皱,结束试验。 6.9如果试样没有损坏,继续进行2000次拉伸,重新检查。继续这一步骤直至进行10000次拉伸, 或出现损坏时结束试验,记录试样损坏情况。 6.10另外两个试样重复以上步骤。 6.11加速老化试验:将已剪好的试样在70℃的温度下放置7天进行加速老化。取出在(23±2)℃、 相对湿度(50士5)%的标准环境下放置至少48h。按6.16.10的步骤准备试样和进行试验。 7试验结果表达 按公式(1)计算试验后弹性线断裂率,以百分比表示: 弹性线断裂率= b 100 (1) no 式中: 弹性线断裂数量; nb 试验开始前弹性线数量。 no 最终试验结果应为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不能数出弹性线的数量,试验结果为在规定次数拉 伸后,对材料损坏程度的评定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本标准编号: 弹性材料的详细描述: b) 总拉伸次数; c) 'd) 损坏描述[褶皱、弹性线断裂率(%)等] 如果进行老化,记录老化后试验的拉伸次数及损坏情况; f) 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差

.pdf文档 QB-T 4557-2013 鞋类 弹性材料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B-T 4557-2013 鞋类 弹性材料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 第 1 页 QB-T 4557-2013 鞋类 弹性材料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 第 2 页 QB-T 4557-2013 鞋类 弹性材料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14:58: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