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99 CCS SAASS B 05 团体 标准 T/SAASS 207—2025 玉米同源秸秆 -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ynergistic returning of maize homologous straw and biochar 2025 - 06 - 19发布 2025 - 06 - 19实施 山东农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ASS 207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洁、张洪霞、王向誉、马兰、宋延静、单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ASS 207 —2025 1 玉米同源秸秆 -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同源秸秆 -生物炭协同还田 的技术规程的种植要求、 秸秆和生物炭还田作业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玉米种植地区,其他自然生态要素与本区域相似的玉米种植区域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十)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499 旋耕机 作业质量 NY/T 3041 生物炭基肥料 NY/T 4159 生物炭 DB37/T 4546 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技术流程 3 术语和定义 NY/T 304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炭粉 biochar power 生物炭经破碎或筛分后得到的细颗粒状或粉末固体。 成型生物炭颗粒 pelletized biochar 生物炭经挤压 或粘结等物理方法造粒后的 得到颗粒状固体。 玉米同源秸秆 -生物炭协同还田 synergistic returning of maize straw and biochar 将来自同一地块的玉米秸秆和秸秆制成的生物炭粉或成型生物炭颗粒按相应比例均匀施入农田耕 层土壤的作业过程。 4 种植要求 玉米种植 玉米应选 择经国家 /山东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引种备案的品种。玉米种植应选择地势平坦、 灌溉方便的地块,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应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可根据种植品种选择合适播种密 度,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及时灌溉,遇涝时及时排水 。田间防治应按照 GB/T 17997的规定执行,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0 的要求。 5 秸秆和生物炭还田作业规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AASS 207 —2025 2 玉米和秸秆收获 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选用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进行收获。秸秆留茬高度小于 10 cm,切碎长度小于 10 cm。 作业时间 应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将所需秸秆烧制成炭, 结合秋季整地 进行秸秆与生物炭协同还田作业。 秸秆和生物炭获取 通过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收集的玉米秸秆,将一部分玉米秸秆就地均匀抛洒于地表,另一部分秸秆 收集后制成生物炭。生物炭的制备应符合 NY/T 3041 的要求,采用密闭限氧炭化法,利用密闭空间在 300℃~500℃温度下反应 20 min~30 min,将秸秆炭化为生物炭。固定床、流化床等热解设备的选用应 符合DB37/T 4546 的要求。原料秸秆中应去除塑料、石块等杂质。制备前应使秸秆含水率低于 15%,降低 能源消耗。 生物炭应符合NY/T 4159 的二级指标 要求,玉米秸秆成炭率为 20%~40%。产出的生物炭可视情况进 行粉碎,也 可使用如对辊挤压设备进行造粒。 成炭率 %,按照公式( 1)计算: C=Bm Sm×100 ································ ································ ········· (1) 式中: C——成炭率(%); Bm——生物炭的质量, t; Sm——玉米秸秆干物质量, t。 作业流程 选择晴朗 无风的天气,将秸秆源生物炭 粉或颗粒以及玉米生长所需肥料一同 均匀播撒于已秸秆还 田的地表,随即旋耕,旋耕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499 的要求。其他作业同常规田间管理 。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量 按照农田玉米秸秆的产出量计算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 秸秆还田量 S,以t/hm2表示,按 公式(2)计算: S=M×(1−W)×R ································ ································ ··· (2) 式中: S——秸秆还田量, t/hm2; M——地上部分 新鲜秸秆产出量, t/hm2; R——还田率,根据需求取值,一般在 0.25~0.75间; W——秸秆含水率 %; 生物炭还田量 B,以t/hm2表示,按 公式(3)计算: B=M×(1−W)×(1−R)×C································ ·························· (3) 式中: B——生物炭还田量, t/hm2; M——地上部分 新鲜秸秆产出量, t/hm2; W——秸秆含水率 %; C——秸秆成碳率 %; 注: 公式(2)、(3)中的R取值需一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SAASS 207-2025 玉米同源秸秆-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SAASS 207-2025 玉米同源秸秆-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第 1 页 T-SAASS 207-2025 玉米同源秸秆-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第 2 页 T-SAASS 207-2025 玉米同源秸秆-生物炭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35:2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