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 团 体 标 准 T/QGSX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1+2”beltcultivationof cornandsoybean 2025-06-26 发布 2025-07-15实施 青冈县蔬菜(鲜食玉米)协会发布T/QGSXICS65.020.20 CCSB05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GSX009—2025 1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青冈县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冈县蔬菜(鲜食玉米)协会、青冈县市场监 督管理局、青冈县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凤军、于复汇、王嘉铭、徐洪福、高文祥、叶志、尹德才、阮万 超、魏立安。 本文件于2025年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GSX009—2025 2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冈县玉米大豆“1+2”带状种植生产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术语定义、选地整地、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种植模式、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青冈县行政区域内开展的玉米大豆“1+2”带状种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T/QGSX001-2022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2”带状种植​ 种植模式采用在130cm规格的大垄上,于垄中间种植1行玉米,垄两侧分别种植1行大豆的布局 方式。 4选地和整地 4.1选地​ 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具备方便的排灌条件,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相关规定。 4.2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整地。整地完成后,地表需平整,土壤需细碎,每平方米直径≥3cm 的土块数量不得超过5个。垄体应保持笔直,在1000m长度范围内,垄体误差需控制在5cm以内。 5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5.1玉米品种选择​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GSX009—2025 3选择正规审定的、适宜本地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的品种。所选品种要求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 综合抗病性好、植株中矮秆、适合密植栽培及机械化收获。种子质量必需符合GB4404.1的有关规定。 5.2大豆品种选择​ 采用通过审定且符合种植区域环境条件的早中熟高产品种,品种需具备耐稀植、耐荫蔽、抗倒伏 能力强、株型收敛紧凑的特性,同时要满足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要求。种子质量必须严格遵循GB 4404.2的相关规定执行。​ 5.3种子处理​ 播种前,玉米和大豆种子分别进行精选、晒种。用符合GB/T15671规定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药种比按照种衣剂使用说明执行。​ 6种植模式​ 在大垄中央种植1行玉米,两侧各种植1行大豆,形成“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玉米种植行 距为130cm,玉米与相邻大豆行间距为30cm。 7播种​ 7.1播种时间​ 当8cm-10cm深度的地温稳定达到8℃-10℃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通常在5月上旬,具体 播种日期需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玉米大豆播种与滴灌带的铺设同步完成。 7.2播种深度​ 玉米播种深度3cm-5cm,大豆播种深度3cm-4cm。​ 7.3播种密度​ 玉米的播种密度与当地常规种植密度保持一致,可通过调整株距来确保密度达标。大豆应选用耐 稀植品种,其播种密度需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通常为当地清种大豆株数的50%-60%。 7.4播种质量​ 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需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播种完成后及时进行镇压,镇压力 度要适当,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有利于保墒和出苗。 8施肥​ 施肥方法与施肥量参照T/QGSX001-2022标准执行。 10田间管理​ 10.1查田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田,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 10.2中耕除草​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GSX009—2025 4在玉米和大豆生长前期,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中耕深度以不损伤作物根系为宜。化学除草可在播 后苗前进行,选用符合GB/T8321规定的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避免漂移药害。农药 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 10.3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强化病虫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集成应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田间清洁)、物 理诱杀(如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施用生物农药)及化学防治等多元化手段开 展防治工作。针对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害高发地块,需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适配的种衣剂 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农药使用需符合NY/T1276的相关规定。 11收获​ 11.1大豆收获​ 当大豆叶片完全脱落、茎秆变黄,豆荚干燥、籽粒变硬归圆时,采用与大豆种植行距相匹配的收 割机进行收获。 11.2玉米收获​ 玉米收获应在乳熟末期进行,具体判断标准为:苞叶干枯且松散,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同时籽 粒基部形成黑色层。达到上述标准后,选用玉米收割机适时收获。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QGSX 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QGSX 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第 1 页 T-QGSX 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页 T-QGSX 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35: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