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书书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犛 犖/犜3 6 5 6.6—2 0 1 3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第6部分:急性毒性 犜 犲 狊 狋 犻 狀犵狊狆犲 犮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犻 犿 狆狅 狉 狋犪 狀 犱犲 狓 狆狅 狉 狋犱 犪 狀犵犲 狉 狅 狌 狊犮 犺 犲 犿 犻 犮 犪 犾 狆狉 狅 犱 狌 犮 狋 狊—犘 犪 狉 狋6:犃 犮 狌 狋 犲狋 狅 狓 犻 犮 犻 狋 狔 2 0 1 30 83 0发布 2 0 1 40 30 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 布 rHgCb@g · ykbûR60u5[PO –0SÑU.书书书前  言   S N/T3 6 5 6《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 》共分为7部分: — — —第1部分:爆炸品; — — —第2部分:气体; — — —第3部分:易燃液体 ; — — —第4部分: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 — —第5部分: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 — —第6部分:急性毒性 ; — — —第7部分:腐蚀品。本部分为 S N/T3 6 5 6的第6部分。本部分按照 G B/T1. 1—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房建朋、王丽波、万敏、邢玉信、梁宏杰、陈燕国。 Ⅰ犛 犖/犜3 6 5 6.6—2 0 1 3 rHgCb@g · ykbûR60u5[PO –0SÑU.引  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危险化学品种类也将日益增多 ,在我国现有发布的 《危险化学品名录 》 (2 0 0 2版)中有38 0 0多种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 ,其安全规范的涉及面也愈加广泛 。同时,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 》 (TDG)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 (GHS)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包装和标签等也有相关要求 ,并对危险化学品种类给出明确的规定 。毒性物质按照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 》归类为第 6类危险货物 ,在危险化学品中量大面广 。在《危险化学品名录 》的38 3 2种危险化学品中 ,各类毒性物质共计 16 4 7种,共占名录全部危险化学品的近 4 3%,进出口量大 、危险性高 。国务院2 0 1 1年3月发布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国务院第 5 9 1号令】明确了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 。为确保检验检疫相关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工作程序 ,需要制定本部分 。本部分可以作为危险化学品毒性物质测试的基本要求 ,也可作为制定具体毒性物质的产品测试标准的指南性文件 ,以保证系列标准协调一致 。 Ⅱ犛 犖/犜3 6 5 6.6—2 0 1 3 rHgCb@g · ykbûR60u5[PO –0SÑU.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第6部分:急性毒性 1 范围 S N/T3 6 5 6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急性毒性的检测要求 ,包括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样品处理 、测试要求 、危险公示安全数据单和标签的信息要求 、检测报告的内容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中急性毒性 (包括毒性气体 )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G B1 3 6 9 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 B2 0 5 9 2  化学品分类  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急性毒性 S N/T1 8 2 8. 9  进出口危险货物分类试验方法  第9部分:毒性物质 S N/T1 8 2 8. 1 0  进出口危险货物分类试验方法  第1 0部分:毒性气体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 (TDG,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试验和标准手册 (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联合国) 3 术语和定义 G B1 3 6 9 0 、G B2 0 5 9 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急性毒性  犪 犮 狌 狋 犲狋 狅 狓 犻 犮 犻 狋 狔经口或经皮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在 2 4h给予的多次剂量 ,或者4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3.2毒性气体  狋 狅 狓 犻 犮犵犪 狊已知对人类具有的毒性或腐蚀性强到对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 ,或其L C5 0值等于或小于 50 0 0mL /m3, 因而推定对人类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的气体 。 4 一般要求 4.1 测试仪器 4.1.1 应选择适当的仪器 ,并定期检查 、清洁、保养和校准 。 4.1.2 对于毒性物质的成分测定 ,应采用适当的仪器 ,如气相色谱 、自动滴定仪等 。 1犛 犖/犜3 6 5 6.6—2 0 1 3 rHgCb@g · ykbûR60u5[PO –0SÑU.4.2 试剂和标准品 试剂和标准品的标签上应包括品名 (适用时,标上浓度 ) 、有效期和详细的存储说明 ,还应包括有关来源、制备日期和稳定性的信息 。 4.3 检测方法要求 4.3.1 所选用的方法应基于国家或国际的标准或法规及客户提供的信息或说明书 。 4.3.2 所使用的方法应优先使用以国际 、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 ,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 。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 ,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 4.3.3 当现有的方法不适用或缺失时 ,应制定适宜的检测方法 ,并经过确认 。 4.4 危险公示信息要求 对危险公示标签和安全数据单进行信息要素的核查或编制时应符合第 7章的要求 。 5 样品处理要求 5.1 样品的包装要求 样品装入符合要求的样品瓶 (袋)后,应进行密封 ,样品瓶(袋)外表面应整洁 ,便于标识直接粘贴在样品瓶(袋)的表面。 5.2 样品的标识 标识应直接粘贴在样品瓶 (袋)的表面。标识内容至少应包括 : a) 产品名称及规格 ; b) 制样日期 ; c) 制样人员签名 ; d) 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 5.3 样品的保存 样品的保存环境应能确保样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并避免污染和混淆 。 5.4 人员防护要求 在样品的包装 、标识、保存过程中 ,应当根据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避免潜在危害的发生 。 6 测试要求 6.1 基本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样品的成分说明 ,选取适当的方法 ,进行毒性物质的成分测定和危险性分类 ,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6.2 成分测定 有多种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毒性物质的成分 。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对待测样品进行有 2犛 犖/犜3 6 5 6.6—2 0 1 3 rHgCb@g · ykbûR60u5[PO –0SÑU.效成分的测定 ,同时还需测定其他含量不小于 0. 1%的所有组分的含量 ,包括杂质 。部分毒性物质的成分测定的参考标准参见附录 A。 6.3 危险特性分类 6.3.1 毒性物质依据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的分类标准 按照表1所列的数值极限标准 ,根据口服 、皮肤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五种毒性类别之一 。急性毒性值用 (近似)L D5 0值(口服、皮肤)或L C5 0值(吸入)表示或用急性毒性估计值 (AT E)表示。 表1 急性毒性危险类别和定义各个类别的急性毒性估计值 (犃 犜 犈) 接触途径 第 1类 第 2类 第 3类 第 4类 第 5类 口服(mg/kg体重) 5 5 0 3 0 0 20 0 0 皮肤(mg/kg体重) 5 0 2 0 0 10 0 0 20 0 050 0 0具体标准见注 (4) 气体(p pmV)见注1和注2 1 0 0 5 0 0 25 0 0 2 00 0 0 蒸气(mg/L)见注2和注3 0. 5 2. 0 1 0 2 0 粉尘和烟雾 (mg/L)见注2 0. 0 5 0. 5 1. 0 5具体标准见注 (4)   注1:气体浓度以体积百万分率表示 (p pmV) 。 注2:表中的吸入临界值以 4h试验接触为基础 。根据1h接触产生的现有吸入毒性数据的转换 ,对于气体和蒸 气,应除以因子 2,对于粉尘和烟雾 ,应除以因子 4。 注3:一些化学品的试验环境不仅仅是蒸气 ,而是由液相和气相混合物组成 。其他化学品的试验环境可能由接 近气相的蒸气组成 。在后一种情况下 ,分类应以 p pmV为基础,如下所示 :第1类(1 0 0p pmV) 、第2类 (5 0 0p pmV) 、第3类(25 0 0p pmV) 、第4类(2 00 0 0p pmV) 。   “粉尘” 、 “烟雾”和“蒸气”等术语的定义如下 :   a) 粉尘指物质或混合物的固态粒子悬浮在一种气体中 (通常是空气 ) ;   b) 烟雾指物质或混合物的液滴悬浮在一种气体中 (通常是空气 ) ;   c) 蒸气指物质或混合物从其液体或固体状态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态 。   粉尘通常是通过机械工序形成的 。烟雾通常是由过饱和蒸气凝结形成的或通过液体的物理剪切作用形成 的。粉尘和烟雾的大小通常从小于 1μm到约1 0 0μm。 注4:第5类的标准旨在识别急性毒性危险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环境下可能对易受害人群造成危险的物质

.pdf文档 SN-T 3656.6-2013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 第6部分 急性毒性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3656.6-2013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 第6部分 急性毒性 第 1 页 SN-T 3656.6-2013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 第6部分 急性毒性 第 2 页 SN-T 3656.6-2013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测试技术规范 第6部分 急性毒性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12:23: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