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 020. 20 B 05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2014 - 08.-12 发布 2014-08-12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 T 990--2014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农垦农林 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淮主要起草人:徐润邑、李安金、马文礼、孙云、詹红、王琦、杜军、杨峰、屈晓蕾、王小丽、 张骞。 .* DB64/ 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引黄灌区小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的播前准备、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播种至霜前有效积温达1900℃以上的引黄灌区,灌排水有保障,无盐碱危害或危害较 轻,肥力中上等的沙壤土地区。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无冷链脱毒种薯 当年采收,不经过冷链自然打破休眠的种薯。 2. 2 休眠期 在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从收获到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 2. 3 杀秧 在马铃薯收获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速薯秧死亡,促进块茎成熟、薯皮老化,减少病害传播, 提高机收作业效率和质量的措施。 3播前准备 3.1选地 选择田面平坦、灌排方便、地力均衡,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盐碱轻、远离污染源的偏沙性地条地 块。 3.2灌麦黄水 在小麦收割前10d灌足麦黄水,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地条应适当提前,反之应适当推迟。 3.3整地 3.3.1造摘 DB64/ T 990-2014 土壤含水量<60%时,应采用大水快灌快撤造。 3.3.2深翻灭茬 小麦收获时应选择带粉草装置的禾谷类联合收割机收割,边收边深翻或收获后及时粉草深翻灭茬, 或麦收造摘后待机械能下地作业及时深翻灭茬,耕深22cm~28cm。 3.3.3施基肥 3.3.3.1每667m2撒施尿素10kg~15kg,磷酸二铵8kg~12kg,硫酸钾15kg~20kg,腐殖酸40kg~ 50kg或腐熟有机肥500kg~1000kg,结合旋耕起施入,使肥料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 3.3.3.2推荐测土配方施肥。按每生产1000kg的马铃薯需纯氮5kg~6kg、纯磷1kg~3kg、纯钾12kg~ 13kg的需求量和目标产量、土壤肥力确定无机有机肥料施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3.4旋耕起 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垒双行旋耕起垄。单垒单行,行距65cm~70cm;单垒双行,行距90cm~95cm;垄 高8cm12cm。要求土壤细碎、垄面平整、行直、上虚下实。 3.5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生育期与休眠期较短的中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建议使用生理 年龄较轻、经冷藏自然打破休眠的,或当年生产经加代扩繁无冷链自然打破体眠的脱毒种薯。目前推荐 费乌瑞它、中薯3号、克新1号、冀张薯8号等早中熟马铃薯品种。 3.6种薯选择 严格挑选已过休眠期、表皮光滑、无病虫害、具该品种特性的健康种薯。 3.7种薯处理 3.7.1催芽 播种前15d~30d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黑暗处平铺2层~3层催芽。当 芽眼长至0.5cm~1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3d~5d翻动1次,淘汰病、烂薯和畸形 芽薯。在催芽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雨淋。 3.7.2切块 3.7.2.1提倡采用20g~50g脱毒小整薯播种,降低种薯播后感病、腐烂率。 3.7.2.2在播前3d~~5d,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g~50g为宜, 各切块带2个~3个芽眼。切块时,每人准备两把切刀交替使用,切刀每使用8min~10min后或切到病、 烂薯时轮换。刀具放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中浸泡1min~2min消毒。切薯时先切去种薯 尾部,如发现种薯带病随即陶汰。切块后立即用50%的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 种薯重量的0.1%)或每千克种薯用滑石粉15g、甲基托布津0.4g~0.5g拌种,使每个切块都能沾上药剂, 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忌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4播种 * p,- 4.1时间 - DB64/ T 990—-2014 抢时抢播种,宜早不宜迟。应在7月15日前完成播种作业。 4.2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面积小、机械作业不便利地块和地条边角采用人工播种;面积大,条田整齐的地 块地条采用机械播种。 4.3播深 若土壤情好、宜浅播,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cm~6cm,土壤情较差的宜深播,播种深度应控制 在8cm~10cm。 4.4密度 一般早熟品种,每667m4500株~5000株,中熟品种4000株~4500株。 5田间管理 5.1破板结 播种后如遇雨板结,要及时用钉齿耙破除板结。 5.2中耕培土 当出苗率达80%时,进行第1次中耕浅培土,现蕾期进行第2次中耕高培土。中耕培土应达到土松、 草净、垄面逐次增高的效果。 5.3”追肥 看苗追肥。结合中耕培土显蕾期每667m追施尿素8kg~10kg,磷酸二铵3kg~6kg,硫酸钾5kg~8kg, 显蕾期后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kg~8kg或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 5.4灌水 整个生长期应保持士壤含水量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出苗后若田间缺水,要及时顺垄沟浅 灌水,水位不上垄面;以达到垄高的1/2为宜。雨后或灌水后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6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疮痫病等;主要虫害:蚜虫、白粉虱、蓟马、二十八星飘虫 及螃、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6.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施酸性肥料,在块茎形成期增加 土壤湿度,可减轻疮痴病危害。 6.2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执行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合理混用、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6.2.1病害防治 DB64/ T 9902014 早疫病、晚疫病在发病前或初期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喷雾,发病后 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1500倍液,或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等喷 雾;青枯病、疮癫病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500倍~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 粉剂400倍~600倍液等喷雾。 6.2.2虫害防治 蚜虫、白粉虱、蓟马、二十八星飘虫等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5000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3500倍~4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800 倍~1000倍液等喷雾;、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类害虫,可在播种时每667m用5%辛硫磷颗粒剂 1.5kg~2kg结合旋耕撒施防治;或50%辛硫磷乳油150ml~200m1,或90%敌百虫原药30g~~50g,用少量白 酒溶解后与炒熟的麦麸、糠或菜籽饼20kg~30kg拌匀,在晴天傍晚撒于幼苗的根部附近进行诱杀。 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市场及霜冻来临的时间适时采收。采收前5d~10d杀秧,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 获后块茎及时装袋待售,避免碰伤、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DB64/ T 9902014 早疫病、晚疫病在发病前或初期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等喷雾,发病后 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1500倍液,或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等喷 雾;青枯病、疮癫病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500倍~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 粉剂400倍~600倍液等喷雾。 6.2.2虫害防治 蚜虫、白粉虱、蓟马、二十八星飘虫等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5000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3500倍~4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800 倍~1000倍液等喷雾;、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类害虫,可在播种时每667m用5%辛硫磷颗粒剂 1.5kg~2kg结合旋耕撒施防治;或50%辛硫磷乳油150ml~200m1,或90%敌百虫原药30g~~50g,用少量白 酒溶解后与炒熟的麦麸、糠或菜籽饼20kg~30kg拌匀,在晴天傍晚撒于幼苗的根部附近进行诱杀。 采收 根据生长情况、市场及霜冻来临的时间适时采收。采收前5d~10d杀秧,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 获后块茎及时装袋待售,避免碰伤、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pdf文档 DB64-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4-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64-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64-T 990-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11:44:5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