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检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2014-05-19发布 2014-05-19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 T 9602014 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森林植物检疫站、固原市林木病虫害检疫站、宁夏回族自治 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 本标淮主要起草人:夏固成、安永平、孙普、郎杏茹、罗浩、袁彩霞、杨彩虹、张国芳、韩映晶、 何晓红、张桂琴、马盛虎、陈涛、田海军。 DB64/ 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检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叶蜂发生区域类型划分、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 防治对策、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落叶松叶蜂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 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又名红环槌缘叶蜂、落叶松红腹叶蜂、落叶松赤腹 叶蜂,夏季食叶危害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植物。 注:识别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参见附录A。 3.2 虫情监测 在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基础上,调查落叶松叶蜂种群动态规律。 3.3 预测预报 通过虫情调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发生范围,结合当地历年有关资料及当年具体情况,预测 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范围进行预见性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布预报 信息。 3.4 历期 害虫各虫态所经历的时期。 DB64/ T 960—2014 3.5 天敌 对落叶松叶蜂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3. 6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方法,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发生区域类型划分 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划分标准见表1。 表1发生区域类型划分标准 发生区域 项目 常发区 偶发区 安全区 发生特点 频繁成灾,无发生周期 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期长。 长期不发生或有虫不成灾 人工纯林以集中分布为主,以带状、块 人工纯林多以带状或块状与天 人工纯林集中连片,郁闭度 林分特征 状分布为少,郁闭度0.7~0.8,植被 然乔灌混交,郁闭度>0.8,植 <0.7,植被多为草本植物 以灌木为主 被极为丰富 种类和数量少,自然控制能 种类和数量较高,有一定的自然控制能 种类和数量丰富,自然控制能 天敌资源 力低 力 力强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程度 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直径1.0cm长50cm的落叶松枝条上幼虫数量2条~7条为轻度发生, 8条~12条为中度发生,≥13条为重度发生。 5.2发生面积的统计起点 按虫口密度达到轻度危害以上进行统计。 5.3成灾标准 失叶率6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5%以上。 6 虫情监测 6.1线路踏查 沿林班线、林道等线路调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虫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时,应立 即进行标准地调查。 6.2.标准地调查 2 DB64/ T 9602014 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重点调查常发区。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以林班为单位,选择 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固定标准地,并进行统一编号。每20hm²~60hm²设1块标准地,面积0.2hm(50m× 40m),在其内按Z字形或对角线抽样法抽取20株样株详查。调查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虫 龄、针叶被害程度和林分因子。 6.3监测内容 6.3.1蛹期调查 4月下旬,在样株树冠投影范围内的枯枝落叶层下、表土内调查落叶松叶蜂蛹的数量及感病、寄生 等情况,样方面积为1m,样方深度≥10cm。调查结果填入附表B.1。 6.3.2成虫期调查 5月上旬,模拟自然环境,用网装50枚新虫茧,置于枯枝落叶层下,每天取出调查羽化数量,计算 羽化率。同时记载相关物候现象,将结果记入附表B.2。 6.3.3卵期调查 5月下旬,每样株标记卵200粒,统计孵化卵粒数、未孵化卵粒数及天敌寄生情况,记载相关物候现 象。调查结果填入附表B.3。 6.3.4幼虫期调查 6月,在标准地内,分别从样株树冠的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上、中、下各选取长势相近的50cm样枝1 枝,调查样枝上幼虫龄期、存活、感病、寄生等情况,并观察物候现象。调查结果填入附表B.4。 7预测预报 7.1发生期预测 7.1.1 物候法预测 通过选定当地常见植物的发育阶段作为指示植物,观察其与落叶松叶蜂发育阶段的相关性,进行发 生期预测。落叶松叶蜂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见表2。 表2落叶松叶蜂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 虫态 时间 高峰期物候现象 化蛹 秦岭小檗、甘啸山楂、暴马丁香、葱皮忍冬、喜荫悬钩子始花,香英 5月上旬 遂、山李花落 羽化 5月下旬 建德山梅花、天自琼花始花,水子盛花,华北落叶松新梢生长盛期 产卵 5月下旬 中华绣线梅、栓翅卫矛始花,酸梨、暴马丁香盛花 初孵 6月上旬 少脉殺、黄花槐木始花,陕甘花楸、球花荚、葱皮忍冬、喜荫悬钩 子花落,蒲公英飞絮,山李结果 幼虫2~3龄 6月中旬 柠条始花,暴马丁香花落,桑树果熟 珍珠梅始花,金花忍冬、甘肃山楂、黄花木、栓翅卫矛花落,喜荫 幼虫3~5龄 6月下旬 悬钩子、球花荚、水枸子结果 下树结茧 天目琼花、少脉椴花落,秦岭小、甘肃山楂、栓翅卫矛、陕甘花楸、 7月上旬 暴马丁香、金花忍冬、葱皮忍冬、建德山梅花结果 注:本资料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 &. DB64/T960—2014 7.1.2.历期法预测 根据落叶松叶蜂在林间发育进度调查,掌握预测起始虫态发生期的具体日期,然后按历史资料各虫 态相应发生期的平均期距值,预测出各虫态发生期的预测值。按公式(1)预测出各虫态或虫龄发生期。 F=Hi+(Xi±Si) (1) 式中: F一某虫态出现日期; H:一前期虫态发生期实际出现日期 X期距值; Si一相应的标准差。 7.1.3有效积温法预测 根据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按公式(2)预测下一虫态 的发生期。 N=(K±Sk)/[T-(C±Sc)J (2) 式中: N一各虫态历期; C发育起点温度; K一有效积温; Sk一有效积温标准差; T一日平均温度; S。-发育起点温度标准差。 7.2发生量预测 7.2.1 有效基数法预测 根据所调查的虫口基数、每只成虫平均产卵量,以及当地历年各虫态的死亡率,按公式3推算下- 世代的发生量。 P=Poxex(1-M) (3) 式中: P—下一世代发生量; Po--当代虫口基数; e-成虫平均产卵量; M一各虫态死亡率; 注1:(1一M)一存活率,可等于(1a)(1一b)(1-c)(1-d),a、b、c、分别为卵、幼虫、蛹、成虫死 亡率。 注2:据调查,六盘山林区越冬有效基数预测式为:P=27.44Po 7.2.2经验指标法预测 据调查,在六盘山林区当年5月6月降水量和期天敌寄生率对落叶松叶蜂种群密度影响显著,利 用表3预测落叶松叶蜂发生程度。 DB64/ T 960—2014 表3经验指标法预测发生程度表 经验指标 预测发生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当年5月~6月降水量(mm) >170 90~170 <90 越冬后董期天敌寄生率(%) >50 25~50 <25 7.2.3前期虫态预测 根据实测越冬后1m枯枝落叶层下虫茧数量、新梢产卵危害率,预测落叶松叶蜂发生程度,见表4。 表4利用前期虫态预测发生程度表 虫态 预测发生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虫萤 (枚) 1~8 9~19 >20 新梢产卵危害率(%) 1~4 5~9 >10 7. 3 发生范围预测 根据监测数据和成虫飞行距离、落叶松分布情况预测发生分布范围。按公式(4)预测发生面积。 S=S。(Ni+N2+N) (4) 式中: S一发生面积: S。一标准地代表面积: Ni一预测轻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N2一预测中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Ns--预测重度发生标准地块数。 8 防治对策 8.1常发区 实行以虫情监测和林分改造等预防性措施为基础,采取生物制剂预防与释放饲养生物天敌相结合降 低虫口密度的策略。 8.2偶发区 加强虫情监测,采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间生物生态平衡等预防性措施和重点区域预防虫源地的 策略。 8.3安全区 实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虫情监测,保持低虫口密度的策略。 8.4防治要求 8.4.1 对中度以上发生区域重点防治,防治时间在幼虫2龄前进行。 8.4.2 发生后期,虫茧被寄生率≥70%或可食针叶不能满足幼虫完成生长发育,不应再进行药剂防治。 8.4.3 水源涵养林使用生物药剂,保障施药者及作业区人、家畜、鱼、有益昆虫等的安全。 5

.pdf文档 DB64-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4-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64-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64-T 960-2014 落叶松叶蜂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11:33: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