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 1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Lycorma delicatula 2016-12-28 发布 2017-03-28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T11972016 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石嘴 山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银川市林业(园林)有害生物检疫检验站、惠农区林木检疫站、平罗县 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中宁县森林保护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鄂海霞、王红、李德家、李亚鑫、张彦慧、刘红霞、寇光涛、孙志丹、荣乃 宁、王国华、韩晓英、赵映珺、李雪、盛海、蔡龙、马国林、田树军、韩荣科、曾照亮。 一 DB64/T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与调查、预测预报、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原则、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范围内的斑衣蜡蝉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2475一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2—2009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GB/T8321.9一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属同翅目(Homoptera)蜡蝉科(Fulgoridae)蜡蝉属(Fulgora), 别名“椿蹦”、“花蹦蹦”、“花大姐”、“鸡”,危害臭椿、杨、刺槐、葡萄、爬山虎等植物。 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3. 2 煤污病 别名煤烟病,由真菌引起,在植物枝干、叶片表面形成煤尘状黑色菌丝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植物死亡。病原菌是多种附生菌和寄生菌,有性阶段一般是小煤 菌以及煤菌,无性阶段常见的是散播烟霉和枝孢霉。 DB64/T11972016 3. 3 标准地 为调查斑衣蜡蝉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 注1:分临时标准地和永久标准地两种,前者是调查时临时设置非固定性标准地,后者是用于长期、定期监测用的 固定性标准地。 3. 4 受害株率 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斑衣蜡蝉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3. 5 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3. 6 虫口密度 单位面积或每株树(或枝梢、叶片、果实等抽样单位)上害虫的平均数量。 3.7 物候期法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物候 期。 注1:根据当地常见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期与斑衣蜡蝉发生期的相关性,经长期观察,建立物候期预测法。 3. 8 期距法 根据积累的斑衣蜡蝉历史资料,总结出该虫前后2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不同虫期间始盛期与始 盛期、高峰期与高峰期之间的间隔时间即为期距,在检查发育进度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期距,来推算 下一虫期的发生期。 4虫情监测与调查 4.1踏查 4.1.1时间 每年3次,即若虫孵化期(5月~6月)、成虫羽化期(7月~10月)和卵越冬期(11月12月)。 2 DB64/T1197--2016 4.1.2路线 在斑衣蜡蝉未发生区或发生区周围,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图,选定踏查路线。在城市街路、广场绿 地、单位庭院、农田林网、苗圃地等寄主分布区进行踏查。按目标树种总株树2%5%的比例选取样 株进行调查。确定发生地段和范围后,设置监测点进行详细调查。 4.1.3调查内容 斑衣蜡蝉成虫、若虫、卵块数量及煤污病发生情况。 4.2标准地调查 4.2.1时间 同4.2.1。 4.2.2标准地设置 在斑衣蜡蝉发生的县(区、市)级行政区,设置监测样点,监测点数量应分布到该行政区内斑衣蜡 蝉林分面积的20%以上。在已发生区,设立适当数量的固定标准地或临时标准地,一般13.3hm²片林或 66.7hm²林网设一块标准地。每个固定标准地内的树木不少于100株。每标准地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标准 株30株,进行发生为害程度调查。 4.2.3调查内容 同4.1.3 4.2.4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标准株上成虫、若虫和卵块的个体数量,高度3m以下树木全株调查,高度3m以上树木调 查树干。为防止人为惊扰后成虫、若虫迁飞、跳跃,可先行拍照,再统计数量。 4.2.5记录统计 记录、汇总统计监测区的成虫、若虫和卵块数量,计算受害株率、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和发生程 度,结合进行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填写记录表和调查表,见附录B。汇总监测结果形成监测报告, 各项原始记录资料要及时存档。 5预测预报 5.1发生期预测 5.1.15 物候期法 斑衣蜡蝉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见附录C。 5.1.2期距法 期距法预测式见附录D。 5.2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调查时实测每标准株的卵块数及标准枝上的初孵若虫数,预测斑衣蜡蝉可能达到的危害程度。 3 DB64/T1197—2016 6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6.1# 发生面积统计起点 虫口密度(成虫或若虫)达到能造成轻度危害以上,见附录E。 6.2发生(危害)程度 见附录E。 6.3成灾标准 受害株率30%以上。 7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综合运用监 测预报、检疫除治、营林防控、人工物理、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等措施进行协调防治。农药的使用参 照GB4285一1989、GB12475一2006和GB/T8321.9一2009有关规定执行。 8防治措施 8.1营林措施 新造林时,规划营造多树种的混交林,避免营造纯林,或对现有纯林进行改造补植,形成混交林。 按GB/T15776—2006和GB/T15782—2009的规定执行。 8.2物理防治 8.2.1 刮除卵块 冬季,人工刮除树干、树枝、葡萄支架上的斑衣蜡蝉卵块,集中销毁。 8.2.2修剪带虫卵枝条 结合修剪,剪除带有卵块的枝条,集中烧毁。 8.2.3 3人工捕捉 用捕虫网或粘虫网进行人工捕杀。 8.2.4粘虫胶防治 每年2次,4月中旬,6月中旬在距地面1.6m以上的树干、树枝上缠一圈10cm宽的胶带(光滑 的树干可以不缠胶带),将粘虫胶均匀涂抹其上。 8.3生物防治 8.3.1保护和利用天敌 避免使用残效期长的广谱性杀虫剂,保护和利用平腹小蜂、鳌蜂等天敌。 DB64/T1197-2016 8.3.2植物源杀虫剂 常用药剂及参考用量见附录F。 8.4化学防治 8.4.1喷施石硫合剂 早春寄主植物未发芽前喷施一次4波美度~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8.4.2仿生制剂防治 常用药剂及参考用量见附录F。 8.4.3化学药剂防治 8.4.3.1树干注药 见附录G。 8.4.3.2喷雾防治 仅限应急使用。化学防治最佳时间为4龄若虫前。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常用药剂及 参考用量见附录F。施药作业执行GB12475一2006和NY/T1276一2007的规定,保障作业者及作业区 人、家畜、鱼、蚕、天敌的安全。 8.5防治历 斑衣蜡蝉防治历见附录H。 9防治效果检查 9.1检查时期 在防治后7d~10d进行。 9.2检查内容 斑衣蜡蝉成虫、若虫数量。 9.3检查方法 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林分设立标准地,标准地调查同4.2。 9.4效果统计 根据防治前和防治后调查的株虫口密度,计算出成虫减退率,确定防治效果。各项计算公式如下: a)受害株率(%)=(受害株数/调查株数)×100(注:受害株数包括死亡株数); 有虫株率(%)=(调查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面积; 虫口减退率(%)=[(防前虫口密度-防后虫口密度)/防前虫口密度]×100; 有虫株率减退率(%)=[(防前有虫株率-防后有虫株率)/防前有虫株率]×100; f) 校正死亡率(%)=[(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

.pdf文档 DB64-T 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4-T 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64-T 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64-T 1197-2016 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6:15: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