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B 1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sects pest control for liquorice seeds 2015 11- 27 发布 2015-11-27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T 1099—2015 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盐池县中药材技术服务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宏灏、张蓉、南宁丽、张治科、杨炜迪、张晖、吴晓燕、瞿捍泽、李生兵。 DB64/T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甘草种子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及周边区域甘草种子害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物候期phenophase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时期。如植物的萌芽、并花和结实等。 3. 2 小花floret 着生在花序轴上面的花。 3. 3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通过耕作栽培措施或利用选育抗病、抗虫作物品种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从农业系统的整体出发, 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管理措施,改变有害生物生存环境,创造出有利于植物和有益生物生长发 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达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控制和减轻有害生物发生的措施。 4甘草种子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4.1害虫种类 甘草种子害虫种类和形态特征: a)甘草广肩小蜂(BruchophagusglycyrrhizaeNiikolskaya.),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 (q 甘草豆象(BruchidiusptilinoidesFaharaeus.),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 c) 甘草广肩小蜂和甘草豆象形态特征见附录A。 1 DB64/T1099—-2015 4.2发生规律 4.2.1甘草广肩小蜂 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在甘草种子豆粒内越冬,翌年3月底开始化蛹,4月~5月下旬成虫开 始陆续羽化,5月越冬代成虫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交尾并产卵,7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并 产卵,较早的2代成虫8月中下旬羽化,发育不整齐。产卵于荚果表皮内,以幼虫在荚果内蛀食豆粒,对 种子胚造成危害,甚至豆粒干瘾、坏死。 4.2.2甘草豆象 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甘草种子豆粒内越冬,翌年4月份化蛹,并有成虫开始陆续羽化、交尾产 卵,6月下旬~7月上旬交尾产卵,幼虫7月至翌年3月种子内都可见到;产卵于荚果表皮内,以幼虫蛀空 豆粒。 5防治方法 5.1药剂防治 5.1.1防治适期:甘草广肩小蜂和甘草豆象越冬代成虫高峰期,物候期为甘草初花期至小花开花率25% 期间。 5.1.2选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吡虫啉水分散剂或苦参碱水剂。 5.1.3施药方法: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傍晚,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有效成分56.25g/hm²、吡虫 啉水分散剂有效成分63.00g/hm或苦参碱水剂有效成分2.25g/hm²叶面喷雾,药液量30.00L/hm;连续 防治2次~3次,间隔5d,交替使用以上药剂种类。 5.1.4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1-2000的规定。 5.2物理防治 在甘草整个结英期,将波长为400nm~440nm的光源安装在智能太阳能诱虫灯上,置于甘草稠密且开 花繁茂区域。每3hm安放1台杀虫灯,灯开关调到自动档,晚上21:00左右自动亮灯,凌晨4:00左右自 动灭灯。 5.3农业防治 随作物生产的不断进行应采取有预防作用的农业防治措施,保持对有害生物的抑制。收获时采净田 间的豆荚,减少次年虫源。 5.4仓储期种子处理 甘草种子收获后,将种子用透气性袋子包装放置在密闭仓库,以“口”字形摆放整齐;采用58%磷 化铝片剂10g/m熏蒸处理7d,药剂在仓库内均匀放置,熏蒸结束后散气2d~3d。投药和散气时应佩戴自 吸式过滤防尘口罩或自给式呼吸机。 2 DB64/T1099---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甘草害虫形态特征 A.1甘草广肩小蜂 成虫体黑色,长约2.0mm~3mm,有两对膜质无色的翅,足部黄褐色,雄虫触角9节,触角节的柄 长,第3节有3~4圈长毛,第4~8节各有2圈长毛;雌虫比雄虫体稍大,雌虫腹部比雄虫尖,触角10节, 连接紧密。卵径0.3mm~0.5mm,卵的一端稍尖,另一端伸出一根比卵长2倍~3倍的丝状卵柄;低龄幼 虫白色,有一对褐色的上颚。老熟幼虫体长约2mm,淡黄色。 A.2甘草豆象 成虫体长2.5mm~3.0mm,头、胸及腹部黑色,触角、鞘翅和足褐色,体表密覆淡黄色或白色短毛; 前胸背板三角形,有均匀刻点;雄虫臀板窄长,雌虫臀板宽圆;腹部背板,雌虫膜质,淡色,雄虫骨化 呈黑色。幼虫体长1.5mm~2.6mm,黄色,头部褐色,口器黑褐色,胸部较粗壮,有微小胸足3对,腹 面有微毛,常卷曲成半圆形。

.pdf文档 DB64-T 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4-T 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64-T 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64-T 1099-2015 甘草种子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5:37: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