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B20DB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0076—2014 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4-06-27发布 2014-07-01实施 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4/T0076—2014 I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定义...............................................................................1 4原种生产...........................................................................1 5室内考种...........................................................................3 6田间管理...........................................................................3 7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青稞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5DB54/T0076—2014 II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 检测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尼玛扎西、禹代林、桑布、边巴、范春捆、达娃、钟国强、拉琼、次仁顿珠、其美 旺姆、蔡英、黄鹏程、苟玉梅。DB54/T0076—2014 1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稞原种生产技术的原种生产、室内考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的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青稞原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DB54/T0035 《无公害食品青稞生产技术规程》 DB54/T0075 《无公害农产品冬青稞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与定义。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原种生产 4.1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 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4.2单株(穗)选择 4.2.1单株(穗)选择的材料 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或专门设置选择圃,进行稀植 条播,以供选择。 4.2.2单株(穗)选择的重点DB54/T0076—2014 2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抗病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4.2.3田间选择 4.2.3.1株选 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 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4.2.3.2穗选 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性选择。 4.2.4选择数量 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冬青稞一般每亩需400株~500株或1000个穗,春青稞每亩 需900株~1000株或1300个穗。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4.2.5保存 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4.3株(穗)行圃 4.3.1建圃 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4.3.2播种 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单株播一区,单穗播一行。行长2m,行距25cm~35cm,株距5cm~10cm, 按行长划区,区间及四周留50cm~60cm的田间走道。每隔5个或10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设保护行和 3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 插牌,防止错乱。 4.3.3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4.3.3.1田间鉴定 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 评价,选优去劣。 a)幼苗阶段:鉴定幼苗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 b)抽穗阶段:鉴定株型、叶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成熟阶段:鉴定株高、穗部性状、芒长、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黄性和成熟期等。 对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病虫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 4.3.3.2室内考种 通过鉴定,分别收获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株(穗)行,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脱粒、保管,下年种 株(穗)系圃。 4.3.3.3鉴定方法DB54/T0076—2014 3田间观察记载、鉴定方法按照附录A执行。 4.4株(穗)系圃 4.4.1建圃 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 4.4.2播种 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行),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 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9区设一对照。其他要求同4.3。 4.4.3田间观察记载、鉴定 同4.3.3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1%时,拔除杂株后可 以入选。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低于邻近对照。 4.5原种圃 4.5.1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 纯度鉴定,及时拔除杂株、病株、弱株,并携出田外处理。 4.5.2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4.2、4.3,即将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 (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达到GB4404.1规定的原种标准。 4.5.3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其技术措施同4.5.1。 5室内考种 5.1材料考种 5.1.1单株(穗)材料考种 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有效分蘖、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形状、穗粒数、粒型、 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和千粒重十一个项。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 5.1.2株(穗)行材料考种 对田间入选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 粒饱满度、粒质和千粒重十一个项。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分别称重,作为决定取舍的参考。 5.1.3对照材料考种 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的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考查项目同5.2。但要从 严掌握,并增加千粒重测定。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取舍。 5.2人员设备要求 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应具有代表 性,各样品的含水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的标准。DB54/T0076—2014 46田间管理 6.1地块选择 原种生产应良种良法配套,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土壤肥力均匀的 地块,并注意两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忌施麦秸肥,避免造成混杂。 6.2播前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种前搞好种子精选、晾晒、包衣和土壤“扎纽”及土壤药剂处理工作。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适时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 6.3栽培管理 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要合理、及时、精细和一致,其栽培管理技术参见DB54/T0035《无公害 食品青稞生产技术规程》和DB54/T0075《无公害农产品冬青稞生产技术规程》。 7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 7.1入选的行、系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晒干脱粒。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等过程中, 严防机械混杂。 7.2入库前整理好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 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 7.3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混杂以及鼠、雀等 危害。 7.4有资质的原种生产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检验按GB/T3543(所有部分)规定执行。DB54/T0076—2014 5附录A(规范性附录) 青稞原种生产调查记载标准 A.1物候期 A.1.1出苗期 全区有50%以上单株幼芽鞘露地面时的日期,第一叶伸出芽鞘1.5cm时为出苗(以日/月表示,下 同)。 A.1.2抽穗期 全区50%以上麦穗顶端的小穗(不含芒)露出叶鞘或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的日期。 A.1.3成熟期 麦穗变黄,全区有75%以上植株中部籽粒变硬,麦粒大小和颜色接近正常,胚乳由面筋状变成蜡

.pdf文档 DB54-T 0076-2014 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西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4-T 0076-2014 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1 页 DB54-T 0076-2014 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2 页 DB54-T 0076-2014 青稞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4:42: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