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05 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832—2025 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2025-07-07发布 2025-10-07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0/T1832—2025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 中心、重庆市巴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作物 技术推广站、重庆市长寿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市农业广播 电视学校大足区分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铜梁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重庆市合川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重庆市永 川区朱沱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立魁、张颖韬、谭锋、唐松、王文华、赵新儒、熊江、唐科明、白鹏、孟玉 山、刘君红、肖君其、王开周、江群、罗雪峰、康山杰、刘伟、詹雪萍、李红梅、丛云飞、李宁、周艺、 胡黎华、易靖、罗庆恩、杜江英。DB50/T1832—2025 1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的生产要求、育秧、整田移栽、大田管理、再生稻栽培、 收获、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NY/T3245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生产要求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847的规定。 4.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重庆市审定(引种备案)强再生力籼粳杂交稻品种,生育期宜为150d。 4.3肥料使用 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4农药使用 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 5育秧DB50/T1832—2025 25.1播前准备 5.1.1种子 每667m2本田备种1.5kg~1.8kg,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种子处理应符合NY/T 3245的规定。 5.1.2育秧盘 毯苗机插每667m²本田准备20个~22个,大钵体毯苗或钵苗机插每667m²本田准备25个~ 30个。 5.1.3育秧基质或营养土 选择机插育秧基质直接装盘育秧;或参照NY/T1534的规定准备水稻机插育秧营养土和盖籽土。 5.1.4苗床 旱育秧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菜园土。湿润育秧选择浅泥脚肥沃稻田。毯苗机 插秧每667m2大田准备苗床6m2~8m2,大钵体毯苗或钵苗机插秧12m2~18m2。 播种前7d~10d进行翻耕,去除残茬和杂草,亩施专用复合肥40kg~45kg(氮、磷、钾的总有 效养分含量40%),肥泥充分混匀。开沟作厢,厢宽1.5m,沟宽0.5m~1m、深10cm。 5.2播种育秧 5.2.1播种时间 冬水(闲)田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 5.2.2播种 旱育机插秧宜采用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完成铺底土、洒水、播种和盖土等工序。底土厚度为1.8cm ±0.2cm,盖土厚度为0.5cm±0.2cm。毯苗机插秧播种量为70g~90g/盘,大钵体毯苗和钵苗机 插秧播种量为40g~50g/盘。 5.2.3叠盘出苗 播种后宜按照NY/T3245要求叠盘出苗。芽长0.5cm~1cm整齐摆盘,盘与厢面、盘与盘之间 紧密接触,搭小拱棚盖严地膜。搬运秧盘时,应避免上下盘相互碾压导致断芽、伤芽。 5.2.4秧田管理 5.2.4.1旱育机插秧 摆盘前后厢面浇透水,摆盘后盘面泥土泛白时再次浇透水。出苗至1叶1心期,注意防治绵腐病、立 枯病等病害;秧苗2叶1心时,揭膜炼苗,每667m2苗床施尿素2.5kg~3.0kg;移栽前3d,相同 用量追施尿素一次,并施药预防稻瘟病。 5.2.4.2湿润育机插秧 摆盘前灌一次平沟水,水深不超过盘面,盘土湿润后立即排出,至揭膜期,仅在厢沟灌浅水,保持 厢面湿润。秧苗2.5叶龄时,于晴日先揭秧厢两端的膜炼苗2d~3d,再全部揭膜。揭膜后,通过厢 沟灌水,保持厢面2.0cm~3cm水层。秧苗3.5叶龄~4.5叶龄移栽,移栽前5d~7d,每666.7DB50/T1832—2025 3m2秧床施用尿素6.0kg~8.0kg作送嫁肥,并通过厢沟排干秧田水,保证秧块处于湿润但盘结牢固 状态。秧苗生长期间,应注意防控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蓟马以及蚜虫等病虫害。 6整田移栽 6.1整田 移栽前7d~10d,机耕方式平整稻田,除草灭茬。田块耕整作业深度宜为15cm~16cm, 田块内高低落差≤3㎝。 6.2移栽 6.2.1移栽叶龄 毯苗宜为3.0叶~4.0叶,大钵体毯苗或钵苗宜为3.5叶~4.5叶。 6.2.2栽插密度 每667m²栽插1.3万穴~1.4万穴,每穴栽插3苗~4苗。 6.2.3机械栽插 选取专用的栽植机,按确定的基本苗,选择并调整好穴距。栽插时,调整并控制好栽插深度,一般 在1.5cm~2.5cm;根据田块形状、面积大小,合理规划作业行走路线,栽插时,直线匀速行走, 接行准确。 7大田管理 7.1施肥 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N)、磷(P2O5)、钾(K2O)配合施用的比例为1:(0.3~0.5):(0.6~ 0.8)。每667m²纯氮13kg~15kg,基肥氮、分蘖肥氮、穗肥氮比例为5:3:2。磷肥作基肥一次施 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各占50%。 基肥在移栽前1d~2d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7d~10d施用,穗肥在拔节期施用。肥料使用应 符合NY/T496的规定。 7.2水分管理 移栽期浅水插秧,分蘖期干湿交替灌溉,总苗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晒田,以人不下陷为度。孕穗 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收割前7d~10d断水。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7.3杂草防除 移栽后7d~10d,选用适用除草剂结合分蘖肥撒施,保持3cm~4cm水层3d~5d,水面切勿 浸过心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不能施用含胺苯磺隆类除草剂。 7.4病虫害防治 水稻大田生长期应防治好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及稻飞虱等病虫害;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DB50/T1832—2025 48再生稻栽培 8.1中稻收割 当中稻全田谷粒黄熟95%以上时,收割机沿稻田长边收割,留桩高度20cm~25cm。 8.2田间管水 中稻收割后立即复水,保持田间湿润发苗、浅水长苗、水层扬花,干湿交替成熟,稻谷黄熟时排水。 8.3发苗肥施用 复水后,每667m²施尿素8kg~10kg发苗。 8.4病虫害防控 重点防控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等病虫害;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 9再生稻收获 谷粒黄熟90%以上收割。 10生产档案 做好生产记录并保存不少于2年。

.pdf文档 DB50-T 1832-2025 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832-2025 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832-2025 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832-2025 籼粳杂交稻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4:22: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