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912005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2005-10-10发布 2005-10-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x/T××x×x×Xx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种类、程度也相应增 多、加重。朱砂叶螨是蔬菜上的一种重要虫害,其危害严重影响蔬菜生产。测报调查是朱砂叶螨测报工 作的基础,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报准确率,特制定“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在总结朱砂叶螨测报工作经验,对其种群生物学与发生消长规律、影响因子、为害损失、空 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等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生、林作晓、谢茂昌、陈永宁、罗庆斌、罗昭南、冯光春、甘毅、陆燕 1 DB××/Txxx×—xxxx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朱砂叶螨的调查和测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朱砂叶螨的测报调查。 为害蔬菜的其它螨类可参照本标准(茶黄螨除外)。 2系统调查 田间朱砂叶螨消长调查 从4月上旬至11月底,选择当地朱砂叶螨发生的不同类型的作物田,如瓜类、豆类、茄科等田各2 块,300m²/块,每5天调查1次,平行跳跃型取样固定10点,定田调查,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3片叶(上、 中、下各1片),记载有虫、卵情况,并计算出有虫株率,将结果记入表2。 表1 朱砂叶螨田间消长动态调查记载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度: 调查 调查 作物 调查 生育期 有螨 螨株率 调查 有螨(卵) 为害 日期 地点 名称 株数 株数 (%) 叶数 叶数 程度 3大田普查 3.1发生情况普查 于4月至10月进行,选择不同的作物及有代表性的类型田进行普查,每10天调查1次,普查方法采用 平行跳跃形取样,每块田随机取10个点,每点取5株,在每一株的上、中、下部随机各取1张叶片,调查 记载有虫株数以及黄叶数,并将结果填入表3。 表2 朱砂叶螨大田普查情况记载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度: 调 调 作 生 调 有 螨 调 有 螨 黄 查 查 物 查 黄叶 各级螨害叶数 育 查 螨 株 螨 叶 叶 日 地 名 期 株 株 率 叶 叶 率 率(%) 数 期 点 称 数 数 (%) 数 数 (%) 0 2 3 4 3.2发生、为害级别区间划分见表3 表3株砂叶螨发生、为害程度区间划分表 项目 一级(轻发生)二级(中偏轻)【三级(中等) 四级(中偏重)五级(大发生) 螨叶率 (%) 01> 10.1~25 25.1~40 40. 1~60 >60 发生面积占种 二级以上 三级以上 四级以上 五级以上 ≥80 植面积百分比 ≥20 ≥20 ≥20 ≥20 DBx×/Txxxxxxxx 3.3为害普查 防治结束或为害基本定局后进行。抽样按3.1。调查有虫株数,并以此确定有虫株受害程度,记录 各级别所占田块数及比例。调查结果记录入表4。 表4朱砂叶螨为害情况普查记载表 调查日 调 各级别所占田块数百分比 调 期 类 生 查 二 三 查 代表面积 ,四 五 型 育 田 备 地 田 田 田 田 (667m²) 田 块 块 注 月 期 % 块 块 点 块 块 数 数 数 数 数 数 4朱砂叶螨分级标准和计算平均级数的方法 4.1分级标准和计算平均螨害级数的方法 0级:无为害; 1级:叶面有黄色斑块; 2级:红色斑点占叶面1/4以下; 3级:红色斑点占叶面1/3以上; 4级:红色斑点占叶面1/2以上; 平均螨害级数计算; Z (某级螨害叶数×该级级值) 平均螨害级数= 调查叶片总数 4.2发生程度、为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发生程度以大田防治前普查的虫叶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为害程度以大田防治 后普查的虫叶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对照表3定级别。 n 发生面积 =S,P; i=2 式中,S,为种植面积总数;P为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n为最高级别数。 5测报参考资料见附录B。 5.1防治适期预报 根据田间定点调查情况,在田间朱砂叶螨点片发生时,结合普查资料,当发生程度达2级以上时, 就应立即作出防治适期的预报。 5.2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定点调查及普查材料,结合寄主作物、天敌及天气条件和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在雨 量较少,且有连续干旱时,则预示朱砂叶螨有可能猎臧,应做出偏重乃至大发生的预报,以指导及时做 好防治准备。 6: 资料整理与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虫调 查资料表册朱砂叶螨》内归档保存。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朱砂叶螨》样册见附录C。 2 DB××/Tx×××—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种类描述、发生规律及形态特征识别 A.1种类描述 为害蔬菜的螨类有朱砂叶螨(别名棉红蜘蛛、红叶螨,又名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 (Boisduval)、二斑叶螨T.urticaeKoch、截形叶螨T.truncatesEhara,常混合发生与为害。朱砂叶 螨等螨类均是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葫芦科的西瓜、甜瓜、黄瓜、冬瓜、丝瓜,茄科的茄子、辣椒、马 铃薯,豆科的蚕豆、碗豆等。不仅在大田危害,也是保护地栽培蔬菜和温室蔬菜的主要害螨。 A.2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在广西一年发生18代~2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早春当温度达5℃~7℃时即 可产卵,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卵即可孵化,开始大量繁殖。一般在3月~4月,先在杂草或蚕豆、草 莓等作物上取食,4月中下旬开始转移到瓜类、茄子、辣椒等蔬菜上为害。春季棚室由于温度较高,害 螨发生早,初发生时由点片向四周扩散,先为害植株下部叶片,后向上部转移;发生严重时形成“黄塘”。 成、若螨靠爬行、风雨及农事作业进行扩散。朱砂叶螨等螨类大量繁殖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 面,被风刮走,向四周肥爬行扩散。 朱砂叶螨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行孤雌生殖。卵散产,多产于叶背,1头雌螨可产卵50粒~100粒。 A.3形态特征识别(以朱砂叶螨为主) A.3.1成螨 雌成螨体长0.42毫米~0.51毫米,宽0.26毫米~0.33毫米。背面卵圆形。体色一般为深红色或锈 红色。常可随寄主的种类而有变异。体躯的两侧有两块黑褐色长斑,从头部一开端起延伸到腹部的后端, 有时分为前后两块,前块略大。 雄成螨体长0.37毫米~0.42毫米,宽0.21毫米~0.23毫米,比雌螨小。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背 面呈菱形,头胸部前端圆形。腹部末端稍尖。 A.3.2卵 直径0.13毫米。圆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变为淡黄至深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 A.3.3幼螨 体长约0.15毫米,宽0.12毫米。体近圆形,色泽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足3对。 A.3.4若螨 长约0.21毫米,宽0.15毫米。足4对。雌成螨分前若螨和后若螨期,雄若螨无后若螨期,比雌若螨 少蜕一次皮。 3 DB××/T××××-××x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B.1从始发生日及初期发生数量,预测后期发生量及发生盛期。 B.2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8℃,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59.197日度。 B.3气温和湿度是朱砂叶螨繁殖、扩散的主要因素 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但温度达30℃以上和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 繁殖。温度超过34℃,停止繁殖。5月~7月降雨量少于150mm,均温高于25℃,相对湿度70%以上,朱砂 叶螨将严重发生。 B.4一般在干旱年份朱砂叶螨易于大发生。 B.5朱砂叶螨卵和若虫的历期 当平均温度为22.8℃时,卵和若虫的历期分别为5天、7天;当平均温度为25.0℃时,卵和若虫的历 期分别为4天、3天;当平均温度为30.0℃时,卵和若虫的历期分别为3天、4天。 B.6气温与朱砂叶螨世代历期的关系 气温(℃) 世代历期(天) 雌虫寿命(天) 每雌虫每天产卵粒数 22 16 26 6. 4 24 14 24 7. 6 26 10 22 8.8 28 7~8 19 10. 1 B.7朱砂叶螨的种群繁衍增殖期主要在大春蔬菜的生长期,也是其一年中为害的盛期,故测报的重点 应是大春的茄科、瓜类及豆类蔬菜。 B.8天敌 朱砂叶螨的天敌较多,对其种群数量有抑制作用的天敌种类有草、异色飘虫、七星飘虫、食螨瘦 蚊、塔六点蓟马、小花蝽、拟长毛钝绥螨及各种蜘蛛等 DB××/T×××x×××x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档案表册 朱砂 叶螨 (二O 年) 测报站名 盖章 名 (北纬: 东经: 海拨: 测报员 负责人

.pdf文档 DB45-T 291-2005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91-2005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91-2005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91-2005 朱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3:23: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