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290--2005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2005-10-10 发布 2005-10-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T ××××- XXXX 前言 甘蔗蓟马是我区发生较普遍的甘蔗害虫,特别是旱地、坡地种植的糖蔗受害比较严重。甘蔗生长期 受害后,叶片变黄稍卷起,往往被误认为是缺肥,错过了防治时期,使甘蔗生长减缓,影响产量和糖分 积累。测报调查是甘蔗蓟马测报工作的基础,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报准确率,特制定“甘 蔗蓟马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在总结甘蔗蓟马测报工作经验,对其种群生物学与发生消长规律、影响因子、为害损失、空 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等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生、刘建文、王凯学、谢乃官、林怀华、覃艳、计仁欢、肖子盈、杜玉琼 DBxx/T×xx××--x×××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燕蓟马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调查和测报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甘蔗蓟马的测报调查。 2系统调查 2.1调查时间 从3月~4月份甘蔗幼苗期开始至伸长期末,每5d调查一次。 2.2调查方法 选择坡地、平坦地的宿根蔗、新植蔗各2块,每块667m以上,每块随机取样20个点,每点2株。坡 地采用字形取样;平坦地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株率,卷叶率。将调查结果分 别记入表1。 表1甘蔗蓟马田间消长调查记载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度: 调查 调查 调查 卷叶 卷叶株 调查 卷叶率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卷叶数 日期 地点 株数 株数 率(%) 叶数 (%) 3大田普查 3.1普查时间 5、6月份蓟马发生盛期。 3.2普查方法 取样时,注意不同地形地貌,蔗地、宿、新植蔗及当家品种2-3个。应特别注意对历年甘蔗蓟马发 生重的蔗田进行调查。普查取样方法同2.2,调查100株,计数蓟马卷叶株数,结果填入表2中。 3.3甘蔗蓟马田间调查记载表(表2) 表2甘蔗蓟马大田普查记载表 站名 年 卷叶 调查 调查 类型 生育 调查 卷叶 调查 卷叶 卷叶 品种 株率 日期 地点 田 期 株数 株数 叶数 数 率(%) (%) 4预测预报方法 4.1发生期预测 根据春季虫源基数及田间虫量消长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情况,预测若虫和成虫盛发期。 4.2发生量预测 根据虫源基数、田间虫量消长动态,结合天气条件、天敌数量、栽培管理、长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作出发生量、发生程度预测。在5、6月份发生盛期开展大田虫情查定预报。 4.3防治适期预报 蓟马的发生和甘蔗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一般5、6月份是蓟马的发生盛期,秋后虫口渐减。以春季 虫源基数并结合天气条件、天敌数量、栽培管理、长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如虫源基数大,遇干燥或下雨 积水,栽培管理不善,使甘蔗生长缓慢,则当年蓟马的发生趋势可能为偏早、偏重发生,应发出预报。 反之,如虫源基数小,甘蔗生长旺盛,心叶开展快,不利于蓟马的生存和取食,可能迟发生、轻发生, 不必防治。 4.4防治对象田确定 一般以低洼,管理差、间种其它作物的蔗田为防治对象田,但需根据大田虫情调查,以卷叶株率达 5%以上为防治对象田。 4.5发生程度、为害程度、发生面积的确定 发生程度以大田防治前普查的虫情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为害程度以大田防治 后普查的卷叶株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对照表2定级别。 表4蓟马发生、为害程度级别区间划分表 项 目 一 级(轻发生) 二级(中偏轻) 三级(中等) 四级(中偏重) 五级(大发生) 卷叶株率(%) ≤5% 5. 1%~15. 0% 15.1%~30.0% 30. 1%~70% >70% 发生面积占种 >80 ≥20 ≥20 ≥20 ≥20 植面积百分比 i=2 式中,S.为种植面积总数;Pi为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n为最高级别数。 5资料整理与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虫调 查资料表册甘蔗蓟马》内归档保存。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甘蔗蓟马》样册见附录C。 2 DB××/T ×××××××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种类描述及形态特征识别 A.1种类描述 甘蔗蓟马Fulmekiolaserratus(Kobus),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我区发生较普遍的甘蔗害虫,特别是 旱地、坡地种植的糖蔗受害较为严重。成虫和若虫为害甘蔗,主要栖息在甘蔗心叶内,锉吸叶片汁液。 被害叶片未展开时略呈水渍状黄斑。因叶绿素被破坏,故叶片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斑块,为害严重 时,叶尖卷缩,呈黄褐色或紫绿色。 1 A.2形态特征识别 A.2.1成虫 体长1.2毫米一1.3毫米。黄褐色至暗褐色。头部长与宽略相等,复眼的后方具横条纹,其前端附近 有1对长刚毛。复眼微突出,单眼于其后方附近。触角7节,1节一2节暗褐色,3节一5节色淡,6节-7 节褐色。前胸背近长方形,与头几等长,后缘角圆形,各有鬃2条,翅密生多根小刺毛,上脉基7条 端繁3条,下脉鬃10条一11条。腹部第4节最大,第2腹节第8腹节各节的后缘生有栉状小突起。 A.2.2 卵 卵白色,稍弯曲,长椭圆形,长0.35毫米左右。 A.2.3若虫 似成虫,体较小,黄白色,1龄一2龄无翅芽,3龄一4龄具翅芽。 3 DB××/T ×××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B.1甘蔗蓟马虫情分级标准 1级:卷叶株率5%以下; 2级:卷叶株率5.1%~15.0%; 3级:卷叶株率15.1%~30.0%; 4级:卷叶株率30.1%~70%; 5级:卷叶株率70%以上。 B.2生活史和习性 蓟马成虫和若虫均在未开展的心叶内侧活动。成虫产卵在甘蔗心叶内侧的组织内,除早上在心叶基 部外方可见有少数成虫活动外,很少在外方见到。在心叶内分布以中部最多,基部最少,而端部居中, 1龄-2龄若虫行动活泼,3龄若虫开始出现翅芽,行动迟缓,特称“前”,至4龄具长的翅芽,基本上 不活动,称“蛹期”。 蓟马一般在每年春暖开始出现,5、6月份是蓟马的发生盛期,秋后虫口渐减。蓟马世代历期短,在 夏季,15天~20天便可完成1个世代,1年可生10几个世代,世代重叠。 蓟马发生和甘蔗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如遇干燥或下雨积水,栽培管理不善,使甘蔗生长缓慢,蓟 马为害严重,反之,甘蔗生长旺盛,心叶开展快,不利于蓟马的生存和取食。甘蔗品种不同,受蓟马为 害程度不同。一般生长缓慢,抗恶劣环境能力差的品种受害最重。 DB××/T ×xxx-x×××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甘燕蓟马 (二00年) 1 测报站名 盖章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测报员 负责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 5

.pdf文档 DB45-T 290-2005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90-2005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90-2005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90-2005 甘蔗蓟马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3:22:2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