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发布 2004-08-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玉余甘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育苗、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 虫害防治、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大玉余甘果的生产。 . 2术语和定义 2.1短截 剪去枝梢的一部分。 2.2摘心 摘去新梢的顶部幼嫩部分。 2.3疏删 将枝梢从基部剪去。 2.4主枝 从主干分出来的大枝。 2.5侧枝 从主枝上分出来的较大枝。 2.6营养生长 植物营养器宫(根、蒸、叶)的生长。 2.7环割 用刀或其它器具在果树枝干进行环切或半环切,不撕去皮层。 3要求 3.1园地选择 选择年平均气温20℃以上、冬季无霜冻危害,土壤pH值微酸或微碱,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 的壤土、砂壤土、砾质土的平地、坡地或缓坡地建园。 3.2育苗 3.2.1苗圃地要求 选择近水源、排灌方便,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砂壤土。667㎡铺施堆腐熟的 堆肥待用。 3.2.2采种及种子处理 采集野生余甘果种子。在10月~12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大小均匀、无病虫为害、发育饱满的果实堆 至腐烂,洗净残留果肉,阴干,待果核爆裂,取出种子沙藏。 3.2.3播前种子处理及播后管理 3.2.3.1播前种子处理 翌年3月~4月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40℃0.05%的赤霉素(GA3)溶液中处理24h,捞出滤 干水;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铺到苗床上,厚度2cm~3cm,再盖上3cm~5cm厚的细沙、腐熟堆肥,淋 透水,覆盖秸杆或稻草保湿。 1 DB45/T 166-2004 3.2.3.2播后管理 每隔2d~3d,视哇面干湿情况进行淋水。待苗出士,真叶展开时,施稀薄粪水,每7d10d 次,并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止虫害。 3.2.4砧木苗管理 苗高5cm~8cm时,依苗木大小并按9cm×20cm密度分床移植,并逐步减少施肥次数。待砧木干 粗达0.8cm以上即可嫁接。 3.2.5嫁接 3.2.5.1嫁接时间 每年3月下旬~4上旬(春接)和8月下旬~10月(秋接)中旬均可嫁接,以秋接较好。 3.2.5.2嫁接方法 选择大玉余甘果的优良单株,采集其上部老熟、健壮、无病虫的1年~2年生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 嫁接方法有单芽切接法和芽片腹接法等。 3.2.5.3嫁接苗的管理 秋接后于睦面搭盖遮阳网(棚),防太阳直射。 每1d~2d视哇面干湿度,淋水保湿;接后10d~15d开始萌芽,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接。 及时抹除萌孽。新梢第一片真叶转绿后开始施一次稀薄粪水,每隔7d~10d一次,直至出圃。 3.3栽植 3.3.1苗木要求 出圃的苗木须健壮,枝梢老熟。 3.3.2栽植时期 以春季栽植为宜。 3.3.2.1春季栽植 在春梢萌芽前栽植。 3.3.2.2秋季栽植 在9月下旬~11月上旬栽植。 3.3.3栽植规格 种植株行距2m×4m、667m植83株,或株行距2m×3m、667m植111株。 3.3.4栽植技术 3.3.4.1平地栽植 3.3.4.1.1栽前处理 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地,采用深沟高睦定植。按株行距要求,挖宽、深各60cm的栽植壕沟,或长× 宽×深为80cm×60cm×60cm的栽植穴,将腐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15t/hm²~30t/hm²)、适量生 石灰(每穴0.3kg~0.5kg)施入与穴士拌匀;回填至穴深20cm~30cm时,在穴中上部每穴再施入磷 肥0.12kg~0.30kg,顶上培肥土或表土,10d~20d后定植。 3.3.4.1.2栽植要点 定植时,将浆好根的待植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踏实土壤,浇足 定根水。栽植深度以苗木嫁接口高出土面5cm~10cm为宜,做直径1m左右的树盘,覆盖秸秆保湿。 3.3.4.2坡地栽植 3.3.4.2.1栽前处理 按等高线挖长×宽×深为80cm×60cm×60cm的栽植穴,按3.3.4.1.1规定的施肥量施入腐熟的 有机肥或土杂肥、磷肥。 3.3.4.2.2栽植要点 裁植时,将浆好根的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踏实土壤,浇足定根 水。要求苗木嫁接口要高出土面5cm~~10cm,做直径1m左右的树盘,覆盖秸秆保湿。 DB45/T 166-2004 3.4土肥水管理 3.4.1土壤管理 3.4.1.1深翻扩穴,改良土壤 秋梢停止生长后,沿树冠外围滴水线,逐年向外扩展,挖宽40cm、深40cm的环沟,施入绿肥、杂 草、有机肥或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肥等,并对穴内灌足水分。 微酸性土壤于深翻扩穴施肥时,同时施入80kg/667m²~~100kg/667m熟生石灰进行改士。 3.4.1.2间种绿肥或生草 大玉余甘果园实行生草。间种作物或草类应与余甘果无共性病虫害、浅根、矮杆,如豆科植物、禾 本科草类。春季绿肥于5月上旬~6月上旬深翻压青,夏季绿肥在干旱时割绿覆盖,或春季与雨季生草, 夏秋季及时刘割翻埋或覆盖于树盘。 3.4.2施肥 1 3.4.2.1施肥原则 有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80%,合理施用无机肥,少施氮肥。 3.4.2.2幼树施肥 勤施薄施,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使用。种植成活后,于新梢抽发前,株施尿素10g、复合肥15 g~20g,对水淋施;新梢老熟再施肥1次,主要以磷钾肥为主,株施腐熟的稀薄人畜粪尿水3kg~5kg 或复合肥15g~30 1g。随树龄增加,逐步增加施肥量。 3.4.2.3结果树施肥 每年追肥三次:2月下旬~3月上旬春梢萌发前施促梢保果肥,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5月 下旬~6月上旬幼果膨大期施壮果保梢肥,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磷肥;8月中旬~9月施采果肥,以 土杂肥有机肥为主,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浅沟,株施钾肥、磷肥各0.5kg,土杂肥8kg~10kg。 3.4.2.4叶面施肥 于树体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补充植株对营养的需求。常用的叶 面肥料有800~~1000倍绿芬威、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 3.4.3水分管理 3.4.3.1灌溉 在新梢抽发期、盛花期、幼果膨大期应灌水保持树盘湿润。 3.4.3.2排水 平地果园应开排水沟及时排水,防火雨造成涝害。 3.5整形修剪 3.5.1幼龄树整形修剪 以矮干、紧凑、自然圆头形树形为主。即在苗高50cm~60cm时短截,萌芽后选留3个~5个分布均 勾的芽培养成主枝;主枝老熟后,留30cm长短截,促发新梢,再在每条主枝上选留2条~3条新梢作侧 枝,其余疏删;侧枝老熟后摘心,每条侧枝再选留2个~3个分枝,以后让其自然分枝。 3.5.2结果树整形修剪 在春季进行,以轻剪、少剪为原则。可于春季萌芽前对上--年的结果母枝基部留2个~3个芽短截; 树势衰退的树可适度重剪更新。修剪时注意剪除枯枝、纤弱枝、病虫枝、交叉枝、折断枝及由砧木萌发 的徒长枝。 3.6花果管理 大玉余甘果幼龄结果树营养生长旺盛,容易徒长。开花前注意施肥用量特别是氮肥不能太多,并适 度控制水分;2年~3年生的幼树或花多果少的树可于10月中旬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mg~1000mg 对水1kg喷洒树冠,或于10月中旬按2年~3年生树株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g~3g的用量,在树冠 滴水线附近开环状浅沟淋施1次,施后及时盖土,以控制徒长,促进开花, 3 DB45/T 166-2004 成年结果树坐果率高。如结果太多,可适当疏果,主要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 为保证坐果,在幼果2mm大时,在主干上环割一圈,深度达木质部即可。 3.7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余甘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800 倍液喷雾; 常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象甲、尺、毒蛾等,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3000倍液、10%氯氰 菊酯乳油2000倍~4000倍液喷雾。 3.8采收 大玉余甘果采收期在8月~次年2月。 鲜食或盐渍加工用果一般采用人工采摘,避免伤皮;加工制粉或果汁原料可采取人工摇落采收。 DB45/T 166-2004 成年结果树坐果率高。如结果太多,可适当疏果,主要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 为保证坐果,在幼果2mm大时,在主干上环割一圈,深度达木质部即可。 3.7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余甘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800 倍液喷雾; 常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象甲、尺、毒蛾等,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3000倍液、10%氯氰 菊酯乳油2000倍~4000倍液喷雾。 3.8采收 大玉余甘果采收期在8月~次年2月。 鲜食或盐渍加工用果一般采用人工采摘,避免伤皮;加工制粉或果汁原料可采取人工摇落采收。 DB45/T 166-2004 成年结果树坐果率高。如结果太多,可适当疏果,主要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 为保证坐果,在幼果2mm大时,在主干上环割一圈,深度达木质部即可。 3.7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余甘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800 倍液喷雾; 常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象甲、尺、毒蛾等,用2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3000倍液、10%氯氰 菊酯乳油2000倍~4000倍液喷雾。 3.8采收 大玉余甘果采收期在8月~次年2月。 鲜食或盐渍加工用果一般采用人工采摘,避免伤皮;加工制粉或果汁原料可采取人工摇落采收。

.pdf文档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66-2004 大玉余甘果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35: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