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99 Z 04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513—2017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cological e nvironment remediation for urban water system 2017 - 04 - 15 发布 2017 - 05-15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5/T 1513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游少鸿、白少元、刘立恒、丁彦礼、林华、莫凌云、魏建文、解庆林、王敦 球、曾鸿鹄、郭远飞、王洪强、俞果。 DB45/T 1513 —2017 1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城市水系生态 环境修复总体设计、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修复技术方案与设计参数的选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 50707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 5080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9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城函[2014]275号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4]111号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4]111号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4]111号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4]111号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水系 urban wa ter system 城市规划区内河流、湖库、湿地及其他水体构成的连通水域系统。 3.2 生态环境修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城市水系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 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DB45/T 1513 —2017 2 3.3 内源污染 internal pollutio n sources 进入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或各种污染物逐渐沉降至水体底质表层,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释放,成为水 体富营养化或污染的主要因子。 3.4 外源污染 external pollutio n source 来自于水体以外的污染物,包括上游来水、地表径流、沿途排水和降雨等。 3.5 原位修复 in-situ remediation 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的方法。 3.6 异位修复 ex-situ remediation 将受污染水体从受污染区转移到邻近地点,利用处理设施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的方法。 3.7 生物修复 biorem ediation 利用特定的生物降解、吸收、转化或转移环境中的污染物,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实现环境净化、 生态恢复的方法。 3.8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embankment 具有地表水体与土壤相互渗透、 一定的植物生长条件和生态恢复功能以及一定程度上增强水体自净 能力和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岸结构形式。 3.9 径流缓冲带 vegetated buffers 由植被及一定工程措施组成的径流缓冲区域,利用缓冲区内的植物和土壤拦截净化地表径流,以防 止地表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其主要形式有植草沟、植物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人工土壤渗滤等。 3.10 植草沟 grasse d swales 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并对径流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3.11 生物滞留设施 biological detention facilities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的设施。 DB45/T 1513 —2017 3 4 基本要求 4.1 城市水体水质应按照 GB 3838 进行功能区分划,执行相应环境保护要求。 4.2 当城市水系现状水质与所属功能区水质要求偏差较大时,应先调查市政污水管网收集范围及现有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优先考虑截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将其集中处理,再进行城市水系 生态环境修复。 4.3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设计应根据水体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 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建设。 5 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5.1 工作程序 明确调查范围,开展生境及生物调查,进行环境问题诊断并确定生态修复目标,再选择生态环境修 复方案。 5.2 生态环境调查 5.2.1 调查范围 城市水系的集水区域。 5.2.2 调查内容 5.2.2.1 水系及水体形态特征 重点调查河流流向、流程、水系形态、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网密度等。不同类型河段的长度、 宽度、深度、河岸状况及其体现出来的河流沿程的岸线、横断面、纵断面等形态变化特征。 5.2.2.2 土地利用 重点调查项目区内居住、商业、旅游点、绿化、水利设施、农田、鱼塘和码头等用地情况等。 5.2.2.3 污染源 重点调查项目区流域内工业、生活、养殖、旅游和农田等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量和污染处理设施 建设情况,同时还应调查项目区外围水土流失以及进入项目区水系内的径流污染、管道排污情况等。 5.2.2.4 水文 重点调查进入项目区内的河流和沟渠等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含沙量和通航水位等;调查湖塘水体 的水位变化、风浪特征、岸坡侵蚀及岸线稳定性等;调查区域降雨、蒸发、洪水等情况。调查频次为丰 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各一次。 5.2.2.5 水质 重点调查水温、水深、pH值、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浊度、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 属等,调查的点位及采样频次与水文调查一致。 DB45/T 1513 —2017 4 5.2.2.6 基底 重点调查底质的厚度、含水率、氮、磷和有机质等指标,调查频次与点位与水文、水质调查一致。 调查河床和堤岸的形态特征,每年1次。 5.2.2.7 生物多样性 重点调查项目区内植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和鸟类等;以植被调查 为主,主要调查乔木、灌木、陆生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等。 5.3 问题诊断 在项目区水体污染现状、生境与生物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资料,对生态环境问 题进行诊断与评估,作为修复目标及修复技术方案选择的依据。问题诊断主要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污染物来源、生物多样性缺失原因和主要污染因素识别等。 6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总体设计 6.1 目标 以水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标准和相似水体水质、生态特征为参考,确定项目区水质净化、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生态修复目标。 6.2 原则 6.2.1 生态治理和城市水系基本功能紧密结合的原则。应在保证防洪、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的前提 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水质净化和亲水景观等需要,合理确定修复设计方案,使湖塘、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紧密结合。 6.2.2 实用性与经济性原则。适应项目区水体所在地域的地貌、地形、形态、水文和周边区域发展等 特点,注重与修复区水体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把实用性和经济性作为工程的重要目标。 6.2.3 科学性与适应性原则。应全面考虑水体水文、断面和平面形态、底质特征、工程材料等多因素 的综合影响,保障工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并能适应城市水体的不同特征,创建健康的水体生境条件。 6.2.4 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原则。应尽可能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减少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材料的使用, 促进材料和工艺的创新。 6.2.5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应满足 GB 50513、 GB/T 50805 的相关要求。 6.3 技术方案 6.3.1 将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内容划分为外源污染处理、内源污染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三部分。修复工 程应根据项目区域水环境现状及修复目标,选择适宜的修复单元技术,优化技术组合。主要技术组合如图 1、图2 所示。

.pdf文档 DB45-T 1513-2017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513-2017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513-2017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513-2017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28: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