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6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448—2016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onoporpha sinensis Bradley 2016 - 12 - 15 发布 2017 - 01 - 15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5/T 1448 — 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大学、 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世纯、王凤英、黎柳锋、黄立飞、黄穗萍、徐炯志、古雅良、廖仁昭。 DB45/T 1448 —2016 1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荔枝蛀蒂虫的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荔枝蛀蒂虫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荔枝蛀蒂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见附录A。 4 防治原则 从果园生态系统出发,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协调运用物理的、 生物的、 化学的防治措施, 对害虫进 行安全有效的防治,将其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用量。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提倡早、中、迟熟品种分区种植,避免混栽,预防荔枝蛀蒂虫交叉侵害。 5.1.2 果实采收后及时修剪并集中烧毁,及时清除落地果,消灭虫源。 5.1.3 加强秋梢管理,使秋梢抽发整齐。 5.1.4 及时控杀冬梢,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5.2 生物防治 尽可能保护天敌。选用对天敌低毒的杀虫剂,在春梢期、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前和采果后少用药, 减少药剂对天敌的伤害,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5.3 化学防治 5.3.1 防治指标 荔枝蛀蒂虫成虫达到 1 头/株及以上的果园,施药防治;未达到该指标的果园,不施药。 DB45/T 1448 — 2016 2 5.3.2 防治适期 5.3.2.1 常规方法 按 照 荔枝蛀蒂虫 测报 调 查 规 范 , 开展监测 调 查 和预 测 预 报 ,按 照 预 报 日期和防治指标适时用药。 5.3.2.2 成虫羽化法 荔枝第 一 次生理落果期、果实 膨 大期、果实 转红 期和秋梢期,果园中 随机 收集 30 个蛹 , 放 在 空矿 泉 水 瓶 内(10 头/ 瓶 ),在自 然条 件下 观察 , 当瓶 内平 均 4头 羽 化成虫时 即 防治适时。 5.3.2.3 摇树惊蛾法 摇动 枝 条 后, 只 要 观察 到有成虫在 树冠 内出 现 , 即 是防治适时。 5.3.3 施药技术 药 液喷 施在 树冠表面 及内 膛 , 重点喷 施 嫩 梢、 果穗及其附 近 枝 叶 。 施药时在 喷 头上 配 用高 速旋 水 片 或小孔径等 可以 省工省 药, 提高防治效果。 5 d 施药1次, 连续 施药2次 ~ 3次, 把羽 化的成虫消灭在 产卵 前。 5.3.4 药剂选择 5.3.4.1 优先 使用生物农药, 推 广使用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化学防治应 符 合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 规定。 5.3.4.2 荔枝采收前 半个月 内 如需 防控,则可选用 5 %多 杀 霉素悬浮 剂 与 10 %醚菊酯悬浮 剂。 5.3.4.3 在 同一 生 长季节 内,注 意 农药的交 替 使用,避免 重复 使用 同 种( 类 )化学农药。 5.3.4.4 防治荔枝蛀蒂虫 推荐 药剂及施用 方法参 见附录 B。 5.3.4.5 农业部 登记 在果 树 上及 禁止 和限制在果 树 上使用的农药见附录 C 和附录 D 。 DB45/T 1448 —2016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荔枝蛀蒂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表A.1给出了荔枝蛀蒂虫的 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表A.1 荔枝蛀蒂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名称 形态特征 为害特点 荔枝蛀蒂虫 成虫: 雌蛾体长 4 mm~5.1 mm, 翅展 12 mm 左右; 雄蛾体长 3.2 mm~3.5 mm, 翅展 8 mm~9 mm。头、胸部背面的鳞毛为灰白色。触角丝状,灰黑 色。 前翅狭长,自基部 1/3 处有一条从前缘伸向外缘, 将近内处又转回前缘中部,形成有两度曲折较宽的白色条纹,左右前翅并拢相接时,白色条纹呈“爻”字形。 蛹: 体长为 6 mm~7 mm。初蛹期为淡黄绿色,后为黄褐色,近羽化时翅 芽呈黑褐色且透见斑纹。头部额区有一尖锐突起。 幼虫:扁桶形,末龄幼虫体乳白色。体长 6.5 mm~11 mm,上颚具小齿 6 枚,第 3 枚最大。腹足 3 对,位于第 4~6 腹节。 卵:椭圆形,长 0.3 mm~0.4 mm,初产时淡黄色,后转至橙黄色。卵壳上 常有多行纵向排列的不规则刻纹或突起。 该虫以幼虫为害荔枝的新梢嫩叶主脉、花穗,导致幼叶中脉变褐色,表皮折裂、花穗顶端枯死;在幼果膨大期蛀害果核,整个取食期均在蛀道内,虫粪留在蛀道中和果蒂上,造成落果或品质下降。 DB45/T 1448 — 2016 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防治荔枝蛀蒂虫推荐药剂及施用方法 表 B.1给出了防治荔枝蛀蒂虫 推荐 药剂及施用 方法 。 表B.1 防治荔枝蛀蒂虫推荐药剂及施用方法 剂型名称 常用浓度(倍) 安全间隔期(d) 限用次数(次) 480 g/L 毒死蜱乳油 2 000~1 000 21 2 10%联苯菊酯乳油 7~10 5%多杀霉素悬浮剂 3~7 1~2 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 1 10%醚菊酯悬浮剂 1 500~1 000 7~14 2 1.8%阿维菌素乳油 14 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 000~500 7~14 C

.pdf文档 DB45-T 1448-2016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448-2016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448-2016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448-2016 荔枝蛀蒂虫综合防治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27: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