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135--2004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 术规程 2004-07-30发布 2004-08-30实施 广西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T×x××-x××x 前言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的田间现场鉴定。 本标准的附录A、B、C、D、F、G、H是资料性附录,附录E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善团、江覃德、唐忠平、黄祖纹、覃德斌、钟志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x×/T ×××××××x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鉴定依据、鉴定要求、鉴定程序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的田间现场鉴定。非田间栽培所发生的农作物种子质量 纠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1~4404.2《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GB4407.1-4407.2《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GB16715.1《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GB16715.2-16715.5《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GB4404.3-4404.5《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GB/T3543.1-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8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品种真实性 供检品种与已确认真实身份的对照品种或文件记录(如品种描述、标签等)是否相符。 3.2特征特性 品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对不容易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特征特性称为稳定的 特征特性,反之称为不稳定的特征特性。 3.3鉴定对象 鉴定区内的所有供检品种称为鉴定对象。 3.4现场鉴定 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 失程度而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 4鉴定依据 4.1田间出苗率和纯度鉴定依据 依次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有关规定指标执行,标准没有规定的按合同约定或种子 标签明示的执行。 4.2品种真实性鉴定依据 4.2.1选用已确认该品种真实身份的植株作对照,作为鉴定依据; 4.2.2选择国际组织公布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4.2.3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2 X×××—×××× L/xx 4.2.4选择品种审定公告公布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4.2.5选择技术组织、公开发行的文献期刊公布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4.2.6选择品种选育者(或引进者)提供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4.2.7选择种子标签标注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作为鉴定依据。 4.3产量损失程度鉴定依据 4.3.1可在非鉴定对象中选择当时当地与鉴定对象立地条件和栽培水平相当的同一品种作对照,没有同 4.3.3水稻品种因纯度引起的产量损失,按纯度比国家规定标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亩产量损失4.0 公厅作为计算产量损失的依据。 4.4产品收入损失程度鉴定依据 以当地同时栽培的真实品种的平均销售收入作为计算产品收入损失的依据。 5鉴定要求 5.1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8号的有关规定。 5.2专家鉴定组开展田间现场鉴定前,首先应根据申请人提出的现场鉴定申请(见附录A),向申请人 和当事人了解核实鉴定对象的品种名称、种子来源、种子数量、室内鉴定结果、购销合同、销售档案、 次种子生长情况、同类作物其他品种生长情况、鉴定地块地力水平、存在问题及申请鉴定的目的要求等。 5.3专家鉴定组到达现场后,应全面详细了解鉴定区域内申请人所提出鉴定项目的现场完整性、代表性、 普遍性和差异性等。 5.4专家鉴定组在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后,应结合申请人的现场鉴定申请和田间现场具体情况,最终确 定鉴定的具体项目。 5.5确定鉴定的具体项目后,专家鉴定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具体实施田间现场鉴定工作。有关田间 调查记录一般应选用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特殊情况专家鉴定组可根据需要另行制作。 5.6现场鉴定工作结束后,专家鉴定组应按附录B的内容要求出具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书。 6鉴定程序和方法 6.1田间出苗率鉴定程序及方法 6.1.1一般先按附录C的内容要求调查了解情况,然后根据田间出苗的具体情况,将鉴定对象划分为不少 于三个样区,每个样区至少调查三个样点,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0粒(株)以上,计算出正常幼苗占所 调查种子数的百分率,并综合分析种子、技术、管理、气候、土壤及病虫鼠害等方面的因素,确定种子 质量纠纷的原因。 6.1.2如果田间现场鉴定无法确定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可由专家鉴定组和双方当事人一起,从用种者 尚存的种子中或经营者尚未销售完的同一种子批的种子中共同取样,送有资质的种子检验机构进行检 验,然后根据该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再分析确定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 6.2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程序及方法 6.2.1确定主要鉴定对象 应将鉴定区内与申请鉴定品种特征特性最相符的品种定为主要鉴定对象。 6.2.2品种真实性鉴定 6.2.2.1取样方法及取样数量 鉴定人员应根据不同作物的具体情况,在鉴定区内随机抽取不少于附录E规定数量的没有受到病虫 及其他特殊因素影响的能代表该主要鉴定对象的正常植株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 DB××/T ××××-×××x 6.2.2.2鉴定方法 鉴定人员应将所抽选的植株的特征特性与对照植株或鉴定依据中所给定的品种特征特性描述逐一 进行符合性鉴定。稳定的特征特性按“符合”、“不符合”二个类别进行记录,不稳定的特征特性按“符合、 基本符合、不符合"三个类别进行记录(见附录D)。 6.2.2.3品种真实性结果判定 6.2.2.3.1在主要鉴定对象符合性鉴定记录中,稳定的特征特性表现全部为“符合”,不稳定的特征特性 6.2.2.3.2在主要鉴定对象符合性鉴定记录中,所有的特征特性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不符合"的,判定 该主要鉴定对象不是真实品种。 6.2.3品种纯度鉴定 主要鉴定对象已判定为真实品种的,应对整个鉴定对象进行品种纯度鉴定。鉴定人员应按附录E所 规定的调查点数和调查株数进行调查,并计算出品种纯度(见附录F)。! 6.2.4鉴定结论 6.2.4.1鉴定结果为该主要鉴定对象是真实品种,且其品种纯度达到有关标准要求的,鉴定结论为所申 请鉴定的品种是真实品种,同时应注明其品种纯度的具体数据。 际田间现场调查的数据确定真假品种的百分率。 6.2.4.3鉴定结果为该主要鉴定对象不是真实品种,鉴定结论为所申请鉴定的品种为假品种。 6.3产量损失程度鉴定程序及方法 6.3.1测定对照产量 一般应在符合4.3所规定的对照地块中选择不少于3块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产量水平的地块作为 测产验收的样区,每个样区按梅花型取5个样点进行实收测产作为对照产量。 6.3.2测定鉴定对象产量 6.3.2.1整个鉴定区域所表现的产量水平基本一致的,可随机选择不少于3个地块作为测产验收的样区, 每个样区按梅花型取5个样点进行实收测产。 6.3.2.2整个鉴定区域所表现的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然后每种类型选择不少 于3块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地块作为测产验收的样区,每个样区按梅花型取5个样点进行实收测产。 6.3.3产量损失的确定 将鉴定对象的测产结果与4.3产量损失程度鉴定依据进行比较,计算出产量损失的程度(见附录G), 作为处理种子质量纠纷产量损失程度的依据。 6.4产品收入损失程度鉴定程序和方法 6.4.1确定对照的平均收入 将对照的平均产量乘以当时当地该产品的产地平均收购价作为对照的平均收入。 6.4.2确定鉴定对象的平均收入 为鉴定对象的平均收入;鉴定对象的产品类型不一致的,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鉴定对象的平均收入。 6.4.3产品收入损失程度的确定 将鉴定对象的平均收入与对照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计算出产品收入损失的程度(见附录H),作 为处理种子质量纠纷产品收入损失程度的依据。 4 DB××/T×××x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中请表 名称 电话 联系人 地址 申请人。 邮编 名称 电话 联系人 地址 邮编 名称 电话 联系人 争 议 地址 邮编 双方 名称 电话! 联系人 地址 邮编 鉴定对象基本情况 作物种类 品种名称 种子来源 种子数量 种植地点 种植面积 购销合同 销售档案 生产商 申请鉴 定的理 由 申请鉴 定的目 的要求 报告发送 口向申请人及争议双方发送。口只向申请人发送 申请方对以上内容确认无误。申请方代表签字: 年 日 名称 申 1、2 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口符合;口不符合 受 地址 请 理 电话 2、商定的鉴定时限: 方 邮编 信 3、 受理人签名: 纪 年月日 受理人 息 要 4、 申请方确认签名: DBx×x/T ×××x-××x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书 项目 名 称 地 址 申请人 电话 争议双方 组织鉴定单位 鉴定作物品种 鉴定项目 受理日期 作物生长期间 鉴定日期 的气候状况 种

.pdf文档 DB45-T 135-2004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35-2004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35-2004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35-2004 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22: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