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128—2004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发布 2004-08-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35T3f.2(H! 言 本标准广西区农业厅粮油处和市场信息处提山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区农业厅粮油处、广西自治区农科院经作所 本标淮主要起草人:唐玉媛、孙祖东、陆杏秦、方有松 D345T 30 : 2002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壮族闽治区大豆生产过程中的播前处理、田间管理、收获等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纯种的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GB/T3543.4-1995中3.2] 。 3.2断条 条播的20cm内无籽。 4 自标产量 每公顷产量2250公斤。 5种子及其处理 5.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按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 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46%以上;高脂肪品种,脂肪含量22%以上:兼用品种, 蛋脂总量63%以上,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 5.2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进行精选。先筛选后粒选,筛选时筛去杂质、小粒种:粒选时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 粒及杂粒。选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含水量不高于12%。 5.3种子处理 5.3.1种子包衣 播种前用已登记的大豆种衣剂包衣。 5.3.2根瘤菌、微量元素肥料拌种 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根瘤菌、微量元素肥料等进行拌种。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用量见表1。 表1 品种 每千克种子微肥用量g DB45 T 3(---- 24302 2. 5 硫镁 2 -1 6轮作与耕整地 6.1轮作 合理轮作,不与豆科作物连作。 6.2耕整地 二犁三耙,耕深一致,松软深度20cm以上:表土平整细碎。 7施肥 7.1 肥料种类与用量 7.1.1有机肥 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12t以上。 7.1.2化肥 般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20kg~40kg、五氧化二磷45kg~65kg、氧化钾18kg~30kg的量,折合成所 用化肥的实际用量。 7.2施用方法 7.2.1基肥 有机肥与磷、钾化肥和三分之一的氮素化肥于播种前做基肥沟、穴施,施后盖细土8~10cm,切总 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7.2.2追肥 开花前结合中耕培土追施余下氮肥。 7.2.3叶面施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5kg加磷酸二氢钾0.5kg~1.0kg溶于750kg水中叶 面喷施,并根据缺素状况加入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钼酸铵、硫酸锰、硫酸镁、硫酸锌等。施肥浓度 见表2。 表2 品种 使用浓度% 钼酸铵 0.03~~0.05 硼砂 0. 10~~0.20 硫酸锌 0. 15~0. 25 硫酸锰 0.08~0. 10 硫酸镁 0.05~~0.08 8播种 8.1播期 春大豆在地表下5cm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时播种,桂中、桂南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 桂北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至下旬;夏大豆播种期,桂南、桂中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播种;秋大豆赶在 前作收获后立即播种,一般于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 2 DB45-[ 3 2? 8.2插法 8.2.1条插 利2025存:下种及#13cm 8.2.2点播 行距40cm~60cm、穴距15cm~~20hcm,每穴2粒~3粒下种后及时覆:13cm 8.3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士肥力高的地块宜稀植,生育期长、繁茂性强的品种 宜稀植,早播宜稀植:反之宣密植。每公项保苗25万株~40万株,其中春大豆每公顷保苗27万株~40 万株,夏大豆每公顿保苗25万株~30万株,秋大豆每公顶保苗27万株~38万株。 8.4播量 每公顷播量按式(1)计算: 每公顷保苗数(株)×百粒重(g) 每公顷播种量(kg/hm²) ×[1+田间损失率(%)】 净度(%)×发芽率(%)×10 · (1) 用间损失率以10%计。 8.5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每5米断条不超过一处。覆土均勾。 9田间管理 9.1查苗补种 当大豆拱土时,抓紧时间进行查苗补种。如播种后遇大雨土壤板结影响出苗的,应在行边松土以利 出苗。出苗不齐,缺穴断条应立即补种,如遇干旱则应先浇水再补种。 9.2间苗 非精量播种的地块,在对生真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次定苗。 9.3中耕、除草 当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时进行中耕除草。分枝至现蕾期再次进行中耕,耕深5cin左右。 9.4喷灌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状况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进行喷灌。喷水量:分枝至开花期30mm,开花 至结英期30mm~40mm,结英鼓粒期30mm~35mm,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 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雾化水滴直径为1mm~~3.5mm;喷灌均匀度大于或等于85%,无漏喷, 重复度100mm~200mm。 9.5化学除草 9.5.1选择除草剂的原则 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9.5.2播后苗前施药 9.5.2.1防治时期 大豆播后出苗前。 9.5.2.2防治方法及用药剂量 每公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L~2250mL,或90%禾耐斯750mL1500ml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 300g—600g,或48%广灭灵乳油750mL1000mL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g—600g,或用72%都尔乳 油每公项1500mL~2250mL,兑水600~750kg土表喷雾。 9.5.3苗后处理 3 DB45 T 3.-2H2 9.5.3.1防治时期 9.5.3.2防治方法及用药剂量 000ml,或用10.8%:高效嘉草能乳油150ml,或月6.9曦霸浓乳剂750ml.~900ml,或用20%至扑净乳油! 500ml.~2250ml,免水450-~60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得公项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000ml.1500m 或用24%杂草楚水剂1000ml~1500ml,兑水450~600kg喷雾 9.6病虫防治 9.6.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 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 9.6.2防治对象及方法(见表3) 表3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药剂或剂型 每公顷用量 方法 出苗后第一复叶长 豆杆黑潜蝇 40%乐果 1500ml 定虫隆(5%抑太 525mL~750mL 保乳油) 豆卷叶螺 田间发现有卷包时 兑水600kg~750kg 氟虫睛(5%锐劲 600mL~~750ml 喷雾 特悬浮剂) 定虫隆(5%抑太 田间发现初孵幼虫 800ml ~1000ml. 保乳油) 斜纹夜蛾 集中于叶背或开始 氟虫睛(5%锐劲 转移时 750mL~1000ml 特悬浮剂) 兑水 750kg ~ 900kg 40%乐果乳油 750~900ml 喷雾 有蚜株率50%、百株 50%辟蚜雾可湿 蚜虫 蚜量1500头以上, 150g~300g 兑水750kg喷雾 性粉剂 气候适于发生时 10%吡虫啉可湿 150g~300g 兑水750kg喷雾 性粉剂 兑水 1200kg~~1500kg 50%杀松乳剂 800mL~1500ml 喷雾 成虫盛期或幼虫孵 定虫隆(5%抑太 豆荚螺 800mL-~f 000ml 化盛期 保乳油) 兑水 600kg ~ 750kg 氟虫睛(5%锐劲 喷雾 600mL~750ml 特悬浮剂) 50%福美双可湿 兑水600kg~750kg 1200mL~2400mt 性粉剂 喷雾 大豆霜霉病 发现有少量病斑时 80%代森锰锌可 1500g~2250g 湿性粉剂 20%粉锈宁可湿 大豆锈病 发病初期 450g~600g 性粉剂 DB+ T 3(+ ..202 兑水750kg:1000kg 1500·2250g 喷雾 1500g ~ 2250g 性粉剂 9.6.3安全间隔期20天以上 10 收获 10.1实行分品种单独收获,单储,单运。 10.2收获时期 人工收获,茎、荚变黄,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的颜色,植株上部叶片转黄。大部分的叶片脱落,即 可收获。 10.3晾晒脱粒 收获后立即摊开晾晒,豆荚开裂,即可脱粒。 10.4干燥 脱粒后及时晾晒,水分含量12%以下。

.pdf文档 DB45-T 128-2004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28-2004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28-2004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28-2004 广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19: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