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080 CCS A 45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882.2—2025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盐沼湿地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rbon storage survey and assessment of marine ecosystem —Part 2:Salt marsh 2025 - 07 - 29发布 2025 - 08 - 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882.2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7/T 4882《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的第 2部分。DB37/T 4882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 第1部分:海草床; —— 第2部分:盐沼湿地; —— 第3部分:海藻场。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B37/T 4882.2 —2025 II 引言 山东省高度重视海洋碳汇工作,将其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自 2021年始,为全面推动海洋 碳汇产业发展,我省率先实施了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试点和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建设,积累了大 量实践经验和工作基础,总结出一套调查内容更全面、评估方法更准确的技术方案,统一碳储量调查与 评估方法已成为海洋碳汇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DB37/T 4882《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 规范》是规范我省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基础性标准,为全面摸清我省海洋生态系统碳 储量、开展碳汇交易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发展蓝碳经济,助力我省海洋强省建设。 DB37/T 4882旨在规范山东省分布的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要求与评估方法,根据我省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主要类型中调查范围边界、调查内容、调查指标等关键性差异,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 第1部分:海草床。目的在于规范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等 要求与评估方法。 —— 第2部分:盐沼湿地。目的在于规范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 位等要求与评估方法。 —— 第3部分:海藻场。目的在于规范海藻场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等 要求与评估方法。 DB37/T 4882.2 —2025 1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盐沼湿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评估方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683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 GB/T 27648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GB/T 42639 潮间带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盐沼湿地 salt marsh 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且植被盖度大于或等于 30%的淤泥质潮滩。 [来源:GB/T 15919 —2010,5.55,有修改 ] 碳储量 carbon stock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碳库内所包含有机碳的绝对数量。 [来源:HY/T 0457— 2024,3.3] 4 范围和边界 范围 4.1.1 范围应为调查区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边界之内。 4.1.2 应根据地图、海图、地形图、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文献、历史调查资料、实地勘察确定盐 沼湿地范围边界。 边界 4.2.1 应精确绘制调查边界并标明拐点经纬度,具体按照 GB/T 16831 相关规定执行。 4.2.2 边界一旦确定,不应随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详细记录原边界、改变原因等改变事项,并重DB37/T 4882.2 —2025 2 新绘制边界。 5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盐沼植被、枯落物和沉积物(见附录A ),调查指标应符合表 1。调查记录表见表 A.1。 表1 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指标 调查内容 调查指标 调查方法 评估方法 盐沼植被 植被:分布、面积;群落特征:种类、密度、盖度、株高 6.1 9.3.1 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机碳含量 枯落物 枯落物生物量、有机碳含量 6.2 9.3.2 沉积物 沉积物容重、有机碳含量 6.3 9.3.3 6 调查方法 盐沼植被 6.1.1 分布与面积 通过遥感识别与现场核查相结合方法,确定盐沼植被分布与面积,具体按照 GB/T 42639 相关规定执 行。 6.1.2 种类 实地调查并记录样方中的植被种类。 6.1.3 盖度 对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估算,记录盖度,具体按照GB/T 27648执行。 6.1.4 密度 将每个样方内生长的所有植株按物种进行清点,分别记录植株数量,密度计算方法按照 GB/T 27648 执行。 6.1.5 株高 每个样方中相同植株随机选择3株以上,测量从地面到植物茎叶最高处的垂直高度离并求出其平均 值(cm)。 6.1.6 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 分别测定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具体方法如下: a) 植物地上生物量采用直接收割法或异速生长方程计算,直接收割法获取样方内地面以上活体 部分; b) 在植物地上生物量采集样方内使用根钻或挖掘方式获取地下生物量样品; c) 在样品量大、路程远或烘箱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在野外称量样品鲜重,取出混合均匀、具 有代表性的样品带回实验室; DB37/T 4882.2 —2025 3 d) 样品杀青后 60 ℃烘干至恒重,计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干重,g/m2)。 6.1.7 有机碳含量 植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 GB/T 12763.8执行。 枯落物 6.2.1 枯落物生物量 枯落物生物量具体收集方法如下: a) 收集植物样方中的立枯物和地表凋落物,收集后合装一起并标记为枯落物样品; b) 将样品置于烘箱 60 ℃烘干至恒重,记录枯落物生物量(g/m2)。 6.2.2 有机碳含量 枯落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 12763.8 执行。 沉积物 6.3.1 沉积物样品采集 沉积物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a) 沉积物样品采集应与盐沼植物样品采集同期进行; b) 采样深度一般为 100 cm,对于沉积物厚度小于 100 cm的按照实际深度采样; c) 用带推土器的原状取土钻或动力柱状采样器或挖剖面方法采集沉积物样品; d) 达到采样深度后,记录采样管达到的深度( l1)以及采样管内沉积物高度( l2),计算压缩系 数a(a=l2/l1),压缩系数小于 0.60时需应重新采集样品; e) 采样管取出后应立即封堵底部,锯除采样管上部空余部分后密封,标识管顶和管底; f) 若样品未能及时处理,应在-20 ℃条件下保存。 6.3.2 有机碳含量 沉积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 12763.8 执行。 7 调查站位 调查分区 调查分区应综合考虑调查区域盐沼植被分布、 水环境、 底质和土壤性质、 现有 /潜在土地利用方式、 地貌特征和距海距离等多因素。分区原则应与调查指标一致。分区的大小和数量宜考虑精确度、所需时 间和可利用资源三者的平衡,具体如下: a) 将存在异质性的调查区域划分为多个生态同质(如植被类型、盖度和地貌学相似)的小区; b) 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整个分区应涵盖低、中、高潮滩,包含草本和灌木等植物群落; c) 沿岸线方向分区,若存在潮沟,宜将潮沟作为分界线。 站位布设 7.2.1 布设原则 DB37/T 4882.2 —2025 4 基于每个调查分区,布设代表性样线和站位,综合考虑植被、潮滩高程和开发活动等因素,具体如 下: a) 样线应在空间上涵盖整个调查区域,能够反映调查区域盐沼植被和地貌环境的全貌; b) 样线由陆到海方向应需涵盖高、中、低潮滩和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总体布设原则应与图 1 相符合。 标引序号说明: 1 ——潮上带; 2 ——高潮滩; 3 ——中潮滩; 4 ——低潮滩; 5 ——潮下带; 6 ——平均大潮高潮位; 7 ——平均小潮高潮位; 8 ——平均潮位; 9 ——平均小潮低潮位; 10——平均大潮低潮位。 注: 此图所示为盐沼湿地沿陆海梯度植被分布及站位布设图。 a 样线由陆到海方向应需涵盖高、中、低潮滩和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b 沿样线方向选择代表性站位。 图1 站位布设图 7.2.2 布设数量 样线和站位数量布设应根据盐沼分区面积确定,具体布设数量要求见表 2。 6 7 8 9 10 2 4

.pdf文档 DB37-T 4882.2-2025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盐沼湿地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4882.2-2025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盐沼湿地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4882.2-2025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盐沼湿地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4882.2-2025 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盐沼湿地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9:3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