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备案号: 21670—2008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2007-12-07 发布 2008-01-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530—2007 I 前 言 为准确掌握水半夏栽培技术提供指导,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丰县农业局、信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星斌、俞金莲、刘玉生、肖宜福、王华、代美英。 DB36/T 530—2007 1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半夏栽培的育苗、栽培、植物保护和采收。 本规程适用于水半夏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育苗 3.1 育苗生产环境条件 3.1.1 选择大气、水质、土壤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段。 3.1.2 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的砂壤土为宜。 3.2 育苗措施 3.2.1 种源 信丰水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植物戟叶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forme (Lodd.)Blume。 3.2.2 种源鉴定 水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5~40cm。块茎圆锥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块茎上生有多数须 根。叶柄长18~20cm,圆柱形;叶片箭形或戟状披针形,近三全裂,中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细短。 3.2.3 选种 选取直径8mm~10mm的中等粒,且表皮光滑,无 霉变、无虫口,无病菌危害,芽口健壮的块茎作为 种子。 3.2.4 苗床整地 在前一年冬把田块翻耕,播种前施入有机肥,待有机肥充分腐熟后再三犁三耙精耕细整,做到土细 疏松、土面平整,无杂草物。做畦宽1.4m,长随地势而定的苗床。 3.2.5 施肥 每667m 2施牛猪栏粪肥3000kg~4000kg,绿肥2000kg,钙镁磷复合肥25kg,茶麸80kg,充分腐熟后 播种。 3.2.6 用种量 每667m 2用种量为30~40kg。 3.3 播种期 根据气象情况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即可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播种。 3.4 播种 DB36/T 530—2007 2 把块茎均匀地撒施在浇透水的苗床上,做到稀播匀播,盖上草木灰或潮湿沙泥,不见块茎为宜,畦 面保持湿润。搭建小棚盖膜保温保湿防止病虫鼠咬。在出苗前不需揭膜,但可揭开两头薄膜通风换气。 3.5 苗期管理 3.5.1 灌溉 合理浇水,苗床保持湿润,防止干燥,保证齐苗壮苗。 3.5.2 追肥 在出苗5~7d后,每隔10d施稀薄腐熟的人尿粪水,或尿素加水兑成2%浓度浇施促进壮苗。 3.6 壮苗 在半夏苗长出5片叶时,高12cm至15cm,苗粗径0 .8cm以上,苗期28d至30d出苗移栽。水半夏壮苗应 符合表1规定。 表1 规格 色泽 叶片 出苗天数 高12~15cm 浓绿色 粗径 0.6~0.8cm 浓绿色 5片 28~30d 4 栽培 4.1 产地环境 4.1.1 气象条件 年平均温度18~19℃年活动积温在5600~650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5%,日照在1600h左右。 4.1.2 土壤条件 水半夏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潮湿的沙壤、冲积土、紫色土、黄红壤土等均适宜,但以土层疏松,肥 沃,富含有机质,pH值为6~7的沙壤土为佳。 水半夏的土壤环境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标准值mg/kg 二 级 项 目 一级 PH≤6.5 PH6.5—7.5 PH≥7。5 汞≤ 0.15 0.30 0.50 1.0 镉≤ 0.20 0.30 0.30 0.60 水田≤ 15 30 25 20 砷 旱地≤ 15 40 30 25 铜农田等≤ 35 50 100 100 铅≤ 35 250 300 350 锌≤ 100 200 250 300 镍≤ 40 40 50 60 水田≤ 90 250 300 350 铬 旱地≤ 90 150 200 250 DB36/T 530—2007 3 六六六≤ 0.05 0.50 0.50 0.50 滴滴涕≤ 0.05 0.50 0.50 0.50 注:重金属(铬主要为,三价铬)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应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r 土 壤,若≤5cmol(+)/kg,其指标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4.1.3 产地灌水质量 水半夏地灌水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标准值mg/L 项 目 水作 旱作 生化需氧量(BOD 5) ≤ 80 150 化学需氧量(COD CR) ≤ 200 300 悬浮物 ≤ 150 2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 5.0 8.0 凯氏氮 ≤ 12 30 总磷(以P计) ≤ 5.0 10 水温(℃); ≤ 35 PH 5.5~8.5 全盐量 ≤ 1000(非盐碱土地区)(水作) 2000(盐碱土地区)(旱作) 总汞 ≤ 0.001 总镉 ≤ 0.005 总砷 ≤ 0.05(水作) 0.1(旱作) 总铅 ≤ 0.1 总铜 ≤ 1.0 总锌 ≤ 2.0 总硒 ≤ 0.02 铬(六价) ≤ 0.1 氯化物 ≤ 250 氟化物 ≤ 2.0(高氟区)3.0(一般地区) 氰化物 ≤ 0.5 石油类 ≤ 5.0(水作) 10(旱作) 挥发酚 ≤ 1.0 苯 ≤ 2.5 DB36/T 530—2007 4 硫化物 ≤ 1.0 二氯乙醛 ≤ 1.0(水作) 0.5(旱作) 丙烯醛 ≤ 0.5 粪大肠菌群数 ≤ 10000个/L 蛔虫卵数 ≤ 2个/L 4.1.4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水半夏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项 目 日平均浓度 一小时平均浓度 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mg/m3 ≤ 0.3 二氧化硫(S0 2) (标准状态)mg/m3 ≤ 0.15 0.5 二氧化氮(N0 2) (标准状)mg/m3 ≤ 0.12 0.24 氟化物(F) (标准状态)μg/m3 ≤ 7 20 注1.日平均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 注2.一小时平均浓度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4.2 水半夏种植地点 选择远离城镇、工矿企业及车站、码头、交通要道,避免有害物质污染。 4.2.1 定植前大田准备 移栽前对大田进行三犁三耙,清除杂草,每667m2施半腐熟猪牛栏粪肥3000~4000kg,绿肥2000kg, 钙镁磷复合肥25kg,茶麸30kg,犁耙均 匀混合,灌水沤田25d左右,待肥料 充分腐熟后整平田块以待插秧 定植。 4.2.2 适时移栽 当水半夏苗长至4~5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4.3 合理密植 4.3.1 种植密度 株行距15cm×15cm,每667m 2植株2.2~2.5万株。 4.3.2 定植方法 起幼苗时,用铲从畦面往下5~6cm处 下铲,然后逐株取出,或用竹片逐 株挖起,去掉过多的泥土, 并注意勿使幼苗的块茎脱落,以免影响成活,栽植过深不易返青,过浅易漂浮水面,栽稳为准。 4.4 田间管理 4.4.1 施肥技术指标 4.4.1.1 移栽后 4~7d 每667m 2施硫酸钾复合肥 10kg 拌 95%丁草胺颗粒除草剂 0.5kg 进行撒施,同时 撒施防治福寿螺的化学药剂。 4.4.1.2 在移栽后 20d 左右,即5月下旬半夏侧芽萌发期应施一次追肥,促进分蘖,每 667m 2施用 45% 硫酸钾复合肥 15kg~20kg。 4.4.1.3 在 6

.pdf文档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530-2007 水半夏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5: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