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备案号: 21570—2008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 DB36/T 521—2007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2007-11-13 发布 2008-01-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521—2007 I 前 言 本标准由宜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万载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有机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林根、刘向众、罗惟希、周文新、朱业斌、巢红专。 DB36/T 521—2007 1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环境要求、基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种子选择 与处理、基本农事操作、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运输、和贮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有机农业 优质中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质量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浓度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891 —1999 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NY/T 419 —2000 绿色食品 大米 EU 2092/91 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 3 总则 3.1 定义 有机优质中稻生产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按照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 2092/91 进行生 产、收获、储存、运输、销售。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维持稳定的农业生态体系。 3.2 生态条件 基地建设应在自然条件、生态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以保证该区域水、土、气、光、温等条件适宜 于有机优质中稻生产。 3.3 生产条件 有机优质中稻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水稻主产区。田、林、路、渠布局合理,桥、涵、闸 三沟配套。 农田基本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渍能降的要求。 在有机基地和常规地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隔离排灌系统,去除污染物残留。离工厂、矿 山、砖瓦厂、工业废料地等 2000m以上。 3.4 环境条件 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物等。经省级环境监察部门 检察,符合以下要求: a)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二期工程级标准和 GB 9137 的规定; b)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168 中的二级标准; c)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符合 GB 5084 中的三级标准。 3.5 土壤条件 DB36/T 521—2007 2 具有三年的有机土壤转换期 土壤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分级三级以上标准。 4 产量目标 杂交稻每 667m2400kg,常规稻 350kg。 5 配套技术 5.1 品种选择 5.1.1 选用抗病、抗虫、抗倒伏、产量高或增产潜力大,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5.1.2 产出的稻谷质量应符合 GB/T 17891 规定。 5.1.3 大米品质符合 NY/T 419规定。 5.2 种子来源 5.2.1 种子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或自繁自留。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的情况下,可使用未经禁 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 5.2.2 种子质量符合 GB4404.1规定标准,常规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 13%(籼)、14.5%(粳);杂交种子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0%,水分<13%。 5.3 种子处理 5.3.1 播种前种子翻晒二天。促进种子活性,杀灭表面病菌,提高发芽率。 5.3.2 浸种方法 沼液浸种:观察沼液的透明度、颜色、浓淡情况决定使用浓度。若液体为乳胶状,棕黑色,则需采 用 75%或 50%的浓度。若液体透明或半透明,黄褐色,则使用原液。常规品种用沼液浸 24 小时,再用清水泡 24h,洗净后播种。杂交品种采用间歇法进行。先用沼液浸 6h,提起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再浸,总沼液浸种时间 24h,再用清水浸泡洗净后播种。浸种时,种子袋用绳索悬挂于沼液中部,不可将种子袋沉于底部或露出液面。 石灰水浸种:用 1%的石灰水浸种 1d~2d,不要搅动,洗净后再播种。 5.4 播种 5.4.1 播种期:看品种生育期确定,一般在 5 月中下旬播种;安排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抽穗。避开 高温期扬花。 5.4.2 作好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 1:10,不催芽,直接播谷。 5.5 育秧 可用塑盘育秧或露地育秧。 5.5.1 秧盘准备。用 434 孔规格秧盘,每亩用 46 片。 5.5.2 整地。冬前翻耕, 春后干耕干耙, 带水整平, 做成湿润通气秧田。 按畦长 12m ~15m、畦面宽 1.3m、 畦沟宽 0.3m、沟深 0.15m 进行开沟作畦。用畦沟糊泥作营养土。糊泥装入盘后,待泥浆沉实一天再播种。 5.5.3 营养土配制。秧田整平作畦后,在畦沟中配肥。亩用沼渣 500kg 或腐熟的饼肥 100kg 拌匀后灌 入秧盘孔穴中。 5.5.4 摆盘。秧盘横摆每排 2片,竖摆每排 4 片。秧盘之间要靠紧,盘体要入泥。 5.5.5 塑盘育秧移栽期。抛秧一般在 4 叶1 心时进行,故秧龄比常规育秧要短一些。 5.5.6 播种量。杂交稻每孔 2粒谷,亩用种量 2kg。常规稻每孔 3粒谷,亩用种量 2.5kg。 5.5.7 落谷。秧盘填满营养土后将盘面泥土刮平,落谷,播后进行压种。 5.5.8 湿润育秧按常规方法进行。 5.6 秧苗管理 DB36/T 521—2007 3 5.6.1 管水 秧苗现青前以露为主,严防高温煮芽;一叶期晴天每天放水上畦湿润一次,二叶期晴天 放水上畦,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三叶期以后保持秧田浅水上畦,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和分蘖施,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 5.6.2 肥料:秧苗二叶一心时,第 667m 2施腐熟人粪尿 50kg 拌发酵菜籽饼 30kg。移栽前 5d~6d,据 秧苗的长势,酌情追肥。 5.6.3 匀苗:秧苗三叶期,进行间密补稀,促使秧苗匀衡生长;同时结合匀苗拨除稗草等杂草(对于 塑盘育秧可以不进行匀苗,但是也要适时进行人工拔除杂草)。 5.6.4 施药:移栽前 3d,每 667m 2秧田用 0.36%苦参碱水剂 70g 对水50kg 喷雾,防治二化螟、稻蓟马 和叶蝉; 5.6.5 除草:移栽前应及时进行人工拔除杂草,防止杂草带入大田,减少杂草的危害。 5.7 大田栽培技术 5.7.1 整地 4 月中下旬对休闲田、 红花草田进行第一次翻耕, 每 667m 2施腐熟农家肥 1000kg ~1500kg 作基肥。移栽前 2d 进行第二次翻耕,耥平。施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作面肥。 5.7.2 移栽 5.7.2.1 移栽期:移栽时间可放在芒种前结束。海拔高的山区,要提早育秧,小满前结束。秧龄根据 品种确定,一般 30d ~35d。 5.7.2.2 移栽规格:生产中一般推广宽行窄距东西行间的移栽方式,常规稻行穴距 17cm×13cm,穴插 3~4 粒谷,杂交稻行穴距 20cm×13cm,穴插 2~3 粒谷。釆用抛秧方式 ,杂交稻每 667M 2抛足2 万蔸, 4~5 万茎蘖苗,常规稻 2 万蔸,6~8 万茎蘖苗。 5.8 追肥,移栽后 5d~7d每667米 2施农家肥 300kg~500kg。肥料的要求如下: 5.8.1 农家肥(包括动物粪便和牲畜垫草),需经检查机构认可。 5.8.2 干农家肥和脱水禽粪,来自散养型养殖方式,,需经检查机构认可。 5.8.3 液体动物粪便,在可控发酵或合理稀释后使用,需经检查部门认可。 5.8.4 蘑菇培养废料,锯末、木屑 、树皮(未经化学处理 )。 5.8.5 来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沼气肥、绿肥、饼肥、秸秆 。 5.8.6 商品有机肥,专用肥(需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 5.9 灌溉 5.9.1 移栽稻田,秧苗移至幼穗分化前,带水移栽,薄水返青. 5.9.2 抛秧田块,在抛秧后 1d~2d,应及进正苗、匀苗;五天后,浅水勤灌,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分 蘖的早生快发,够苗(达到计划苗数 80%)晒田,程度适中(叶色变淡,叶片挺拔,白根上翻,只开小裂缝,人下田不陷脚),以抑制无效分蘖产生。幼穗分化期灌好养胎水。 5.9.3 抽穗期不断水,灌浆后干干湿湿壮籽,做到湿润灌溉。 5.9.4 土层深厚的保肥田,开沟排水自然落干,达到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恶化病虫生存 环境,抑制病虫滋生。 5.9.5 严禁后期断水过早,收割前 5d~7d停止灌水。整个生育期不得长期深水淹灌。 5.10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5.10.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稻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 物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稻田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所造成的损失。 5.10.2 农

.pdf文档 DB36-T 521-2007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521-2007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521-2007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521-2007 有机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5: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