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备案号: 21569—2008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2007-11-13 发布 2008-01-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520—2007 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宜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有机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业斌、刘向众、巢红专、龙林根、罗惟希、周文新。 DB36/T 520—2007 1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环境要求、 基地气候与土壤条件、 种子选择与处理、 基本农事操作、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运输和贮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毛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2 -1996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浓度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 227-1994 微生物肥料 EU 2092/91 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 3 总则 3.1 定义 有机毛豆生产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 EU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 2092/91进行 毛豆生产、采收、贮藏、运输、销售 ,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按农业科学和生态 学原理,维持稳定的农业生态体系。 3.2 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 染源、生活垃圾物等。毛豆适应性广,平原、丘陵都可栽培,要求隔离条件好,不受化学农药的漂移和化肥的污染。基地的环境经省级环境监察部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一级标准和 GB9137的规定。 (b)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168 中的一级技术标准。 (c)农田灌溉用水质符合 GB 5084的三级标准。 3.3 气候条件 毛豆为喜温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6℃~ 8℃,适温 15℃~ 25℃。生育期适温为 20℃~ 28℃。 3.4 基地土壤条件 土壤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 ≥2% ,碱解氮 ≥90×10—6,速效磷 ≥10×10—6,速效钾 ≥100×10—6,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三级以上标准。土层深度要求 40cm以上; PH值微酸到中性, PH值为 6.5最适。 3.5 缓冲带 在有机基地和常规地块之间设置 300m以上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 3.6 转换 DB36/T 520—2007 2 转换应符合EU 2092/91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规定。 3.7 转基因 应符合EU 2092/91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规定。 3.8 污染控制 应符合EU 2092/91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规定。 3.9 轮作 毛豆不宜连作, 可以采取轮作方式。 如春大豆 ——晚稻;春大豆 ——番薯 ——油菜;玉米、毛豆 —— 蔬菜等。但轮作的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管理。 4 种子选择与处理 4.1 选种 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 的毛豆品种。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 4.2 种子质量 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份≥12%标准。 4.3 种源要求 毛豆种子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 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4.4 种子处理 种子应采用天然材料制作且未被化学物质污染 (含化学油漆 )的器皿盛装,选晴天晒 2h~3h以杀死 种子表面部分病原菌,增强种子通透性,提高种子活力。切忌在水泥地面晒种。 5 整地播种 5.1 整地 春毛豆最好在头年冬季进土壤翻耕,夏秋毛豆在栽种 15d之前进行土壤翻耕,细耙 1~2遍。 5.2 做畦 地面整平耙细后,按东西或南北做畦,畦面宽 1.2m~1.5m,沟宽 30cm,沟深 30cm左右。 6 育苗栽培 6.1 苗床整地 深耕 20 cm~25cm,无漏耕,并充分耙细。 6.2 苗床畦 苗床畦宽 1.2 m~1.5m,沟深 30cm,沟宽 30cm左右。 6.3 播种方法 小拱棚加地膜育苗移栽。 6.4 播种时间 种子萌动发芽临界温度为地温 10℃~ 11℃,以 18℃~ 20℃最适宜,无论是设施栽培或露地栽培, 都应满足这个条件。春季小拱棚加地膜育苗,可在 2月中下旬播种。 6.5 播种量 小棚加地膜育苗播种,每平方米落粒 200g~250g。 6.6 苗床处理 若苗床干燥,要打足底水。播后覆盖 2cm~3cm厚的细土,再盖上地膜或稻草,以保温保湿,最后 盖上小拱棚。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平铺地膜。 6.7 育苗管理 DB36/T 520—2007 3 苗期应根据气温情况,充分见光,保持适应温度,促进生长。如温度过高,要及时揭去棚两头膜通 风,防止高脚苗、烧苗。雨天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烂种烂苗。 6.8 移栽时间 以两片真叶展平时较为合适。 6.9 移栽规格 行株距 26cm×30cm ,每 667m2栽5000~6000蔸,每蔸栽 2~3株,即每 667m212000~15000株。 6.10 露地栽培 6.10.1 时间 春季宜在 3月下旬或 4月上旬,海拔高的地区, 可以适当晚些播种, 夏秋可随时播种, 一般夏季 4~ 6月,秋季 7月下旬播种。 6.10.2 播种量 每667m24kg~5kg,每栽 3~4粒。 6.10.3 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匀苗、补苗。 6.10.4 基肥 可在挖穴落种时施,再复盖细土。 7 灌溉 7.1 时间 在毛豆生长季根据土壤、天气等情况进行。 7.2 方法 大豆播种期,土壤湿度 20%~40%适于发芽,幼苗期水分少,有利于根系向下扎,培育壮苗。 “干 花湿荚 ”,结荚期应保持田地湿润。 7.3 水质要求 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三级规定水质标准。 8 土壤管理和施肥 8.1 土壤管理 8.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 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 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8.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土壤保土蓄水能力。将凋萎的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 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8.1.3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8.1.4 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 工程产品。 8.2 施肥 8.2.1 肥料种类 8.2.1.1 有机肥:指来自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牲畜粪便;来自有机体系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 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蔬菜专用肥。 8.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 确认大豆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 8.2.1.3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8.3 施肥方法 8.3.1 基肥 DB36/T 520—2007 4 一般每 667m2施农家肥 1000kg~2000kg,加磷矿粉 100kg~150kg,或用商品有机肥 200kg~300kg。 8.3.2 追肥 在豆苗子叶转黄即将脱落时进行一次追肥,每蔸点施充分腐熟农家肥 0.1公斤,并覆盖田土。叶面 肥根据豆苗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毛豆采摘前 10d停止使用。 8.4 注意事项 所施用有机肥其原料均来自有机体系;有机堆肥、沤肥、必须经充分腐热;有机蔬菜专用肥须经有 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9 草害控制 9.1 时间 在毛豆齐苗 20d 内进行 1次,以后视田间杂草程度进行。 9.2 方法 9.2.1 耕作除草 通过精耕细作,适时中耕、压草养地,施腐熟农家肥料,适当密植、中耕除草等多种农业栽培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 9.2.2 人工除草 结合人工除草,培土壅蔸。 9.3 要求 中耕深度在 3cm左右,不宜过深,若遇苗期雨水较多,应在雨后进行中耕除草,除草不损害毛豆 植株。 10 病虫害防控 10.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毛豆生态系统出

.pdf文档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520-2007 有机食品 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5: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