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 5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行业标准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ests for Toxoplasma gondii 2024 - 04 - 02发布 2024 - 09 -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834 —2024 I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在 GB/T 30224—2013《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基础上制定。与 GB/T 30224 —2013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术语刚地弓形虫(见 3.1,2013年版的3.1)和弓形虫病(见 3.3,2013年版的3.2),增 加了术语弓形虫感染(见 3.2); ——将安全预防措施更改为生物安全(见 4,2013年版的6); ——将标本采集和处理更改为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见第 5章,2013年版的第 5章),增加了概述 (见5.1)、直接镜检标本(见 5.2)、组织培养标本(见 5.3)、核酸检测标本(见 5.4)和血 清学检测标本(见 5.5); ——在检验方法中增加了概述 (见 6.1) , 将刚地弓形虫病原学检查更改为病原学检查 (见 6.2,2013 年版的4.1),在直接镜检中增加了概述(见 6.2.1.1)、体液标本(见 6.2.1.2)、组织活检 标本印片(见 6.2.1.3)、组织活检标本切片(见 6.2.1.4)、Giemsa法染色(见 6.2.1.5)、 光学显微镜镜检(见 6.2.1.6)和结果判断(见 6.2.1.7),将接种和组织培养更改为组织培养 (见6.2.2,2013年版的4.1.2); ——在核酸检测中增加了概述 (见 6.2.4.1) 、 实时荧光 PCR(见6.2.4.2) 和二代测序 (见 6.2.4.3); ——将刚地弓形虫抗体检测更改为抗体检测(见 6.3,2013年版的4.2),在抗体检测中增加了抗体 检测指标(见 6.3.2)和抗体检测方法(见 6.3.3),删除了刚地弓形虫 IgG抗体检测(见 2013 年版的4.2.2) 、 刚地弓形虫 IgM抗体检测 (见 2013年版的4.2.3) 、刚地弓形虫 IgA抗体检测 (见 2013年版的4.2.4)和刚地弓形虫 IgE抗体检测(见 4.2.5); ——将试验选择更改为检验方法的选择,并移入检验方法中(见 6.4,见2013年版的A.2),在检验 方法的选择中增加概述(见 6.4.1)、初筛实验室(见 6.4.2)和确证实验室(见 6.4.3); ——将质量保证更改为质量控制(见 7,2013年版的A.4),并增加了概述(见 7.1)、室内质控 (见 7.2)、实验室内结果可比性(见 7.3)和实验室间结果比对(见 7.4); ——将免疫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更改为免疫学试验的临床应用(见第 8章,2013年版的第 7章),增 加了概述(见 8.1),将确定抗体状况更改为特殊人群发生感染的风险评估(见 8.2,见2013 年版的7.1) , 将先天性感染的诊断更改为妊娠及孕前感染的诊断 (见 8.4,见2013年版的7.3), 将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更改为先天性感染的诊断(见 8.5,见2013年版的7.4); ——在附录A中新增检验程序性能验证(见 A.2),删除了试验选择(见 2013年版的A.2)、假阳性 反应(见 2013年版的A.3)、质量保证(见 2013年版的A.4)和参考实验室 (见2013年版的A.5); ——增加了附录 B。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 由国家卫生 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 法 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谊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晓涛、王清涛、张正、苏建荣、李一荣、岳志红、马莹、马立艳、岳育红、 夏长胜。 WS/T 834 —2024 1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刚地弓形虫试验及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标本的采集转运和处 理、检验方法、质量控制和免疫学试验的临床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开展刚地弓形虫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 19781 医学实验室 安全要求 GB/T 38576 人类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 GB/T 38735 人类尿液样本采集与处理 WS/T 486 弓形虫病的诊断 WS/T 573 感染性疾病免疫测定程序及结果报告 WS/T 661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CNAS-CL02-A001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CNAS-GL037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CNAS-GL038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刚地弓形虫是法国 Nicolle和Manceaux 于1908年首先从北非刚地梳趾鼠 (Ctenodactylus gondii )单 核细胞内发现的一种原虫,其虫体似弓形或半月形,故被命名为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弓形虫整个 生活史过程包括 5个发育期,即速殖子,在假包囊内或外;缓殖子,在组织包囊内;子孢子,在卵囊内; 裂殖体,内含裂殖子;配子体,有雌(大)配子体和雄(小)配子体。 弓形虫感染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弓形虫能寄生于人体所有有核细胞,猫科动物是其唯一的终末宿主,其它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都 可为其中间宿主。感染后弓形虫经人体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皮肤和胎盘等途径随血液或淋巴液扩散到全 身有核细胞内 ,形成包囊后可长期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横纹肌内 ,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不出现明显 临床症状和体征。 感染途径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先天性感染是指虫体经母体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 获得性感染方式主要包括食入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摄入含有包囊的未熟肉类或乳制品、输血WS/T 834 —2024 2 或器官移植,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污染器材后,不慎经口、鼻和眼或注射器针头刺伤皮肤等途径, 亦可造成感染。 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 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并侵犯脑或眼、肝、心、肺等器官,破坏有核细胞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免疫功能低下者或缺陷者易发病,为机会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4 生物安全 在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处理、检测,以及检测后剩余标本的处理等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风 险较高的直接镜检和组织培养等操作过程中,存在感染相关人员的风险,应严格按照《医学实验室 安 全要求》规范操作。 5 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 概述 标本须按规范要求采集,对疑似病例应多次采集送检;标本应做好标记,可使用粘贴好条形码的标 本采集容器盛放标本,标本条形码至少包含唯一随机产生的条形码号、患者标识(包括患者姓名和住院 患者住院号或是门诊患者就诊卡号)、检测项目、采集时间和执行科室等信息;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 通常可在 -20 ℃以下冷冻保存 180天。冻存标本如需多次使用,能分装的应分装,避免多次冻融。不同 类型和不同检验项目的标本,均应避免细菌污染,按照要求常温或冷链转运。 直接镜检标本 用于直接观察弓形虫的标本包括体液标本 (脑脊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痰、 唾液、 胎盘渗出液等) 和组织活检标本(脑组织、淋巴结、肺组织、骨髓、肝脏组织、脾脏组织等)。骨髓标本应使用 EDTA 抗凝。将无菌采集的标本放入采样管或采样瓶内,组织活检标本应浸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保湿,标记待 检标本,常温 3天内送检。若是多种标本需要同一天平行检测, 在预固定后 可在-20 ℃以下冷冻保存。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局灶性体征或病灶产生占位效应的患者, 慎重行腰椎穿刺,特别是病变位于颅 后窝时; 如果未见局灶性体征和明显占位效应, 可进行脑脊液检查。 如果采自尸体, 还可取脑、肝、 脾、 肺、心、肾、眼球、肌肉和肠道等相应病变部位的组织。 组织培养标本 用于组织培养的标本包括脑组织、淋巴结、骨髓等。将无菌采集的标本放入采样管或采样瓶内,组 织标本应浸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保湿,标记待检标本,常温立即送检。 核酸检测标本 核酸检测标本的采集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标本应直接从患者感染部位的体液或组织中进行采集。 当患者存在感染表现但病情危重或不能耐受有创操作时,宜考虑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对于有菌部位的 标本,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引入该部位的正常菌群。所有采集的标本均应及时送检,如不能及 时检测, 应于 -20 ℃以下冷冻保存。 标本远距离运输应采用冷链运输。 核酸检测标本类型包括血液标本、WS/T 834 —2024

.pdf文档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第 1 页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第 2 页 WS-T 834-2024 刚地弓形虫试验临床应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3:48:4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