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यѢྟఴ˝э
ICS65.020.20
CCS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549—2022
庭园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lyctinus
callosus (Schoenherr,
1826)
2022-07-07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यѢྟఴ˝э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海关技术中心、长春海关技术中心、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拱北海关技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玉林海关、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武汉中地
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振华、李乔、李凤新、彭超、曾宪东、叶芸、王琴、赵梅荣、张彩霞、郑剑、徐雪、
林伟、魏春艳、邵宝林、杨晓军。
ⅠSN/T5549—2022̾ൣयѢྟఴ˝э
̾ൣयѢྟఴ˝э
庭园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庭园象甲[Phlyctinus
callosus
(Schoenherr,
1826)]
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植物及植物产品中庭园象甲的检疫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长 body
length
象虫的体长为从复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突起。如果臀
板的端部超过鞘翅,则臀板应计算在内。
3.2
喙 rostrum
喙是由额向前延伸而成象鼻状或鸟喙状的结构,端部具口器。
3.3
触角沟 scrobe
触角沟位于喙部,为收纳触角的沟状结构。
3.4
行纹 stria
行纹是鞘翅背面纵向排列的沟纹,具成行的刻点。
3.5
行间 interval
鞘翅上每相邻两条行纹之间的区域。
3.6
臀板 pygidium
露伸出鞘翅外的体节,为可见的腹部末节背板。
3.7
鳞片 scale
昆虫体壁由刚毛特化变形而成的扁平外长物。
4 庭园象甲基本信息
中文名:庭园象甲
1SN/T5549—2022̾ൣयѢྟఴ˝э
学名:Phlyctinus
callosus
(Schoenherr,
1826)
英文名:garden
weevil,banded
fruit
weevil
异名:Phylctinus
callosus
(Boheman,
1984);Rhyncogonus
germanus
(Broun,
1893)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斑象属Phlyctinus。
该虫成虫不具飞翔能力,可随受害寄主果实的人为调运远距离传播。其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随
寄主植株的根际土壤传播。
庭园象甲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5 方法原理
根据庭园象甲的为害状,在检疫现场肉眼观察寄主植物,取得幼虫,饲养至成虫,在体视显微镜下观
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或将虫体通过PCR扩增检测,根据PCR测序结果进行种类的辅助
判定。
6 仪器、用具和试剂
6.1 仪器和用具
体视显微镜、PCR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超净工作台、高速冷冻离心机、纯水仪、高压灭菌
锅、制冰机、天平、pH计、水浴锅、冰箱、旋涡振荡器、光照培养箱。养虫笼、小型干燥器、防虫网罩、温湿
度计、烧杯(200
mL、500
mL)、白瓷盘(大号、小号)、昆虫还软器、可封口塑料袋、标签、培养皿、吸水纸、
镊子、小毛笔、指形管、纱布、三角纸剪刀、昆虫针、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饲养缸。
6.2 主要试剂
DNA提取试剂盒,琼脂粉,乳酸,SDS,异丙醇,无水乙醇,Tris、HCl,MgCl2,EDTA,NaOH,KCl,
CTAB,TBE,蛋白酶K,三氯甲烷,苯酚∶三氯甲烷∶异戊醇(25∶24∶1)溶液,3
mol/L
NaAc
(pH
5.2),10×PCR缓冲液(含25
mmoL/L
MgSO4),Taq酶,dNTP、琼脂糖,TAE,上样缓冲液,溴化
乙锭(EB),10%KOH。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7 现场检疫
在检疫现场或疑似发生庭园象甲为害的水果,观察有关寄主植物、为害状(见附录A和附录B),解
剖样品果实,如发现疑似成虫,用指形管盛装;如发现上述幼虫,连同植物根部,用可封口塑料袋装。上
述管、袋均加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带回实验室。
8 实验室鉴定
8.1 饲养
将检出的幼虫或卵随寄主果实一同放入饲养缸中,蛹可以放入有湿沙的饲养缸中,置于28
℃~
30
℃、相对湿度70%~75%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饲养观察,待成虫出现后进行鉴定。
2SN/T5549—2022̾ൣयѢྟఴ˝э
8.2 成虫标本的制作
8.2.1 针插标本
成虫标本可制作为针插标本。标签上注明地点、寄主、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8.2.2 浸泡标本
用无水乙醇浸泡保存成虫标本,常规保存,但如果分子试验用,应冷冻保存。标签上注明地点、寄
主、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8.3 斑象属Phylctinus成虫鉴定特征
体长4.0
mm~9.0
mm。喙粗短。触角膝状,着生于喙中部。柄节长,端部膨大呈棒状。索节
7节,第1节短于第2节,4节~7节,第3节~第6节长大于宽,第7节长稍大于宽,末端呈棒状。棒节
纺锤形,第1节长于第2节,边缘稍弯曲。唇基“V”形,基部可达触角窝,无鳞片。复眼突出,圆形。前
胸背板宽略大于长,两侧近圆形,密被瘤突。鞘翅覆盖长形鳞片,行间具胝状突。腹部覆盖亮绿色或亮
褐色鳞片,着生有直立刚毛,腹部第1节的长度短于第2节、第3节、第4节之和。腿节粗壮,无刺。跗
节不发达,爪离生。
9 庭园象甲的鉴定特征
9.1 成虫
9.1.1 整体
体长4.8
mm~6.1
mm。体色暗红色,头部和前胸背板较暗为黑色,鞘翅表面覆盖长为宽的2倍
的长形鳞片,较小的鳞片长为宽的4倍~5倍,鳞片呈棕色、亮绿色、亮棕色,白色鳞片通常在翅鞘的2/3
处形成一个横带,前胸侧边从基部至前胸一半的位置有纵条带,前胸顶端有少量小点[见图B.1a)]。
9.1.2 头部
喙的长宽比为0.68倍,基部是顶部的1.05倍,中部两侧稍凹。额侧片宽度与单个复眼等宽,基部
宽度比两复眼之间的距离窄,两侧近平行,上面具纵向脊从基部横向沟延伸到唇基,通过鳞片可见;唇基
V形,基部可达触角窝,无鳞片,少量刚毛散生在刺孔处,下颚顶部着生3对长刚毛(2对短,1对长);从
侧面看,触角窝的毛略微弯曲,有一个比复眼直径还窄的鳞片带将触角窝的毛分开,指向眼睛的中部;上
颚刚毛3,无鳞片。前额处的复眼,鳞片和刚毛之间有一条纵向的短沟,复眼基部下方的鳞片和刚毛呈
中心排列。复眼突出,圆形。触角膝状,着生于喙中部。柄节长,端部膨大呈棒状,是索节的0.75倍;索
节7节,第1节为第2节的0.65倍,第3节~6节长大于宽,顶端圆锥形,第7节长稍大于宽;棒节纺锤
形,超过前胸的前缘,第1节长于第2节,边缘稍弯曲[见图B.1a)]。
9.1.3 前胸
宽略大于长(宽与长的比率为1.16),中部稍前位置最宽,顶部宽度是基部宽度的0.68倍,两侧近
圆形,顶端的一半稍凹;表面密被瘤突,排列方向与中脊平行,在中脊的两侧各有两个轻微凹凸;中脊突
起,光滑而有光泽,未达前胸的顶部和基部[见图B.1b)~c)]。
9.1.4 鞘翅
有光泽,背面凸出,具刻纹,呈弱网状,♂宽与长的比率为0.76,♀宽与长的比率为0.80,间纹凸起,
3SN/T5549—2022̾ൣयѢྟఴ˝э
是一个鞘翅基部行纹宽度的2倍~4倍;第3、5、7间纹的顶端上有些较大的胝状突,第2、4、6和8间纹
有些较小的胝状突;胝状突周围具半直立的白色鳞片[见图B.1e)]。
9.1.5 腹部
腹部覆盖亮绿色或亮褐色鳞片;腹部第1
节的长度是第2、3、4节之和,中间略凸(♀),或凹内生有
爪长的直立刚毛(♂),腹部第5节的长度稍长于第3节与第4节之和,在近顶部和中部有直立刚毛,在
顶部附近有一个小结节(♀),或在顶部2/3处有一个大孔,在孔的边缘着生长刚毛,在孔的顶部和基部
的边缘密生的短卧式刚毛排列呈纵线(♂)。
9.1.6 足
腿节粗壮,近中部有一圈小白鳞片。胫节笔直,腹侧具2刺,等长,金黄色;爪等长[见图B.1f)]。
9.1.7 雄性生殖器
阴茎的长度是雄性外生殖器的0.7倍,侧凸,距基部1/3处最宽,朝端部逐渐变窄(宽与长的比率为
0.45),侧面观,基部1/2和近顶端位置,稍弯曲;右边的阳茎侧叶比左边的宽,左边的阳茎侧叶与身体等
长,基部有刚毛,右边的梳与刚毛平行。
9.1.8 雌性生殖器
第八腹节,背面观呈三角形,顶部锐尖,基部1/3处最宽,侧面观呈披针形,近中部最宽,前缘光滑无
毛,中部至后缘粗糙。内突短,粗壮,与腹板等长或稍长;生殖节长度是宽度的4倍,扁平,顶端呈圆形,
靠近顶部侧边着生长刚毛。受精囊有阔弧形角状结构;有一发达的分支,与囊管平行,长度为囊管的2
倍,圆形结节。
9.2 卵
卵小,初产卵乳白色,后两端逐渐变成黑色。长约0.9
mm,宽约0.5
mm,呈卵椭圆形。
9.3 幼虫
体白色,头部呈
SN-T 5549-2022 庭园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4:08: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