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यѢྟఴ˝э
I C S6 5.0 2 0.0 1
C C SB
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 N/T5 4 6 3—2 0 2 2
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技术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p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b a c kgr o u n d
s u r v ey
o f
w e e d s
a t
e n t ry
po r t s
2 0 2 2-0 7-0 7发布 2 0 2 3-0 2-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यѢྟఴ˝э
̾ൣयѢྟఴ˝э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 B/T
1. 1—2 0 2 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武汉海关技术中心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 、湖北省
农业科学院 、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春海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振华、范晓虹、孙双艳、彭超、叶芸、林阳武、李儒海、王琴、梁昊、于文涛、李乔、
徐雪、于胜祥、魏春艳、封立平。
ⅠS N/T5 4 6 3—2 0 2 2̾ൣयѢྟఴ˝э
̾ൣयѢྟఴ˝э
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 、运输沿途 、加工厂、储备库及其周边杂草本底调查工作的开展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S N/T
4 9 8 1 外来杂草监测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调查 s u r v ey
在一个地区内为确定有害生物的种群特性或发生情况而采取的有计划行动 。
3.2
杂草 w e e d s
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群 ,并影响到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
一类植物 。
3.3
进境口岸 e n t ry
po r t s
官方指定的货物进境和 /或旅客入境的机场 、海港或陆地边境口岸 。
3.4
本底调查 b a c kgr o u n d
s u r v ey
针对重点地区的植物区系 、群落、植被类型 、种类、数量、分布等内容进行全面调查和数据采集 。
3.5
生境 h a b i t a t
生物的个体 、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
注:
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
3.6
植物物候 pl a n t
ph e n o l og y
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 ,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 、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 、休眠等规
律性变化的现象 。
3.7
受胁迫因素 s t r e s s
f a c t o r s
1S N/T5 4 6 3—2 0 2 2̾ൣयѢྟఴ˝э
对植物施加有害影响的环境或人为因素 。
4 原理
通过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 、运输沿途 、加工厂、储备库及其周边杂草种类的调查 ,掌握相关地区
的杂草发生情况 ,为今后开展外来杂草调查 、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基础 。
5 调查人员和调查单位的资质要求
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单位应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 S)认可,调查人员应是具
备一定植物分类及鉴定基础的专业人员 。
6 调查范围和对象
6.1 调查范围
与进口货物相关的港口 、指定查验场所 、指定存放加工场所 、运输路线 (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沿线关
键点)及上述区域周边 1
k m范围。
6.2 调查对象
调查区域范围内除了人工栽植以外的所有植物 ,包括一年生 、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灌木植物 。
7 调查时间与频次
根据杂草的物候和当地地理 、气候条件开展本底调查 ,调查周期 3年。各地调查时间与频次按附录
A执行。
8 调查
8.1 调查设备
野外调查及采集工具 :地图、G P S定位仪、数码相机 、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枝剪、小铲、卷尺、纸
袋、采集箱、塑料袋、小玻瓶、标本夹、吸水纸、采集标签 、记录本、记号笔、铅笔等。
室内标本制作 、鉴定工具 :放大镜、体视显微镜 、双筒解剖镜 、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吸管;烘干机、塑
料薄膜、指形管、标本夹、吸水纸(草纸或旧报纸 ) 、绳子、台纸、标本记录纸 、胶水、厚纸条、针线、种子袋、
标本箱等 。
8.2 调查方案
根据文献资料 ,初步确定本底杂草的名录 。收集进境口岸贸易信息和当地气候条件 ,制定本底调查
方案,确定适宜的调查时间 、调查范围与地点 、调查人员与职责分工 。
调查时,调查人员在调查区域或调查点内踏查 、逐株检查 ,使用定位仪记录每种杂草所在位置 ,用数
码相机采集植株图像资料 ,尽可能包括生境 ,整株形态和叶 、花、果、茎、种子的细节特征 ,采集标本并填
写调查记录 ,按附录B执行。
疑似检疫性杂草或外来入侵杂草制作 1份~3份标本以备复核 ,按附录C、附录D执行。
2S N/T5 4 6 3—2 0 2 2̾ൣयѢྟఴ˝э
8.3 调查方法
8.3.1 方法选择
不同地点调查方法应符合 S N/T
4 9 8 1的规定。采用样方法和线路法相结合进行调查 。
8.3.2 样方法
港口、码头、仓库、定点加工厂等调查区域面积过大时 ,本底调查采用样方法 。在每2 0
m×2 0
m的
调查区域中 ,基于五点采样法设置 5个1
m×1
m样方,包含4个顶角和 1个中间的位置 (见图1) 。记
录样方中杂草的种名 、株数、地理位置等信息 ,按附录B执行。
图1 样方设置示意图 (五点采样法 )
如上述调查点 5 0 0
m半径区域内均为不适于植物生长的完全硬化地面 ,则调查范围为从完全硬化
地面边缘向外 1 0 0
m范围,完全硬化地面超过 1
k m的,可不进行调查 ;周围建有实体围墙的 ,在围墙外
3 0
m范围内的区域进行调查 ,围墙排水口等处重点检查 。
8.3.3 线路法
针对进境粮谷等货物运输路线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 。
公路运输等采用定线运输的 ,从启运地点开始至规定的 1
k m调查范围内 ,沿运输方向对道路两侧
2 0
m区域进行本底调查 ,运输航道以装卸码头向下游 1
k m岸、堤内的河滩开展本底调查 ,兼顾沿岸周
边使用河水的鱼塘 、农田等。集装箱等密闭运输的进境粮谷等货物可不进行运输路线监测 。
根据运输线路的距离平分为 5段,每段线路内在杂草较多的地方设置 1个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分别
在公路两侧各设置 1条1 0 0
m长样线,在样线上每隔 2 0
m设1个1
m×1
m样方,共5个样方。记录
样方中杂草的种名 、株数、地理位置等信息 ,按附录B执行。
9 初步鉴定
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结果 ,根据植物学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保留图像资料和地理信息记录以备
复核。
首次在辖区发现的疑似检疫性杂草或可疑的外来入侵杂草 ,送系统内有相应资质的植物有害生物
鉴定人员鉴定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鉴定 。
根据调查计划 ,鉴定工作应于当年年底前完成 。
3S N/T5 4 6 3—2 0 2 2̾ൣयѢྟఴ˝э
1 0 标本采集制作
标本的采集制作按附录 C执行。
1 1 保存与鉴定
每种杂草至少制作 1份植株标本留存 。首次发现的疑似检疫性杂草或可疑的外来入侵杂草 ,应至
少制作1份~3份植株标本以备送检 、复核。
1 2 应急处置
进境口岸调查范围内 ,经鉴定为检疫性杂草或外来入侵杂草 ,应启动应急处置 ,必要时成立疫情防
除领导小组负责疫情防除工作 。
1 3 防除
在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过程中 ,调查人发现检疫性杂草或外来入侵杂草 ,委托方应将其铲除 ,防
除方法应符合 S N/T
4 9 8 1的规定。
1 4 报告
根据杂草本底调查结果 ,向上一级部门提交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进境口岸
进境农产品情况 、调查方法 、踏查调查点数量 、线路里程 (公路、铁路、航道线) 、本底调查植物名录 、采集
的植株图像资料 、发现并铲除疫点数量 、采集制作的杂草标本等 。
4S N/T5 4 6 3—2 0 2 2
SN-T 5463-2022 进境口岸杂草本底调查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3:30: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