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यѢྟఴ˝э
ICS67.050
CCSX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326.5—2023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第5部分:免疫学方法
Guideline
on
validation
of
test
methods
for
food
and
cosmetics
of
import
and
export—
Part
5:Immunological
method
2023-05-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यѢྟఴ˝э
̾ൣयѢྟఴ˝э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SN/T
5326《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的第5部分。SN/T
5326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指南;
———第2部分:化学方法;
———第3部分:传统微生物学方法;
———第5部分:免疫学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方、邵碧英、岳振峰、席静、柯秋璇、叶洪、郑洁、李耀平。
ⅠSN/T5326.5—2023̾ൣयѢྟఴ˝э
̾ൣयѢྟఴ˝э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第5部分:免疫学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免疫学分析方法的验证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免疫学分析方法标准建立过程中方法的验证,无论该标准是新制
定标准、修订标准,还是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此外,实验室采用非标准方法及自主研究开发
新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用以验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403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GB/T
27404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
GB/T
27405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
SN/T
0001 出口食品化妆品理化测定方法标准的基本规定
SN/T
3266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
SN/T
5326.1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通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SN/T
0001、SN/T
3266及SN/T
532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免疫学分析方法 immunological
method
指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应用免疫学理论设计的一系列测定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
子的实验方法。
3.2
钩状效应 hook
effect
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抑制响应信号的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效应,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效应,统称为钩状效应。
3.3
特异性 specificity
指结合试剂专一结合目标分析物的能力。理想的结合试剂特异性强,与结构相关及相似化合物(内
源性化合物、异构体、分析物的变体形式、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化合物)没有交叉反应。
1SN/T5326.5—2023̾ൣयѢྟఴ˝э
3.4
选择性 selectivity
指分析方法从样品中区分基质内源物质与目标分析物的能力。基质内源物质可能会影响目标分析
物与配体的结合,造成检测干扰。
4 分析方法性能参数的验证
4.1 验证样品及制备
验证样品包括不含目标分析物的空白样品与质控样品。
可采用目标分析物含量已知的基质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样品,也可采用添加的方式制备质控样品。
质控样品应尽可能与分析样品一致。采用添加方式制备质控样品时目标分析物或干扰化合物的添
加量应尽可能少,以不影响样品的组成,添加量一般不大于样品量的1/100。
实验室内验证的样品种类应涵盖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验室间验证的样品应选择至少3种有代
表性的样品(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进行。可参考SN/T
0001、SN/T
3266及SN/T
5326.1的食品化妆
品分类方法选择样品进行验证。
4.2 验证参数的选择
4.2.1 方法制定方应根据所制定方法的预期用途选择合适的验证参数,并形成实验室验证方案。
4.2.2 对于定性方法,典型的实验室内验证参数包括方法的检出限、稀释验证、特异性、选择性、稳定
性。实验室间验证至少包括方法的检出限与特异性。
4.2.3 对于定量方法,典型的实验室内验证参数包括方法的定量限、校准曲线、稀释验证、准确度(正确
度和精密度)、特异性、选择性、稳定性。实验室间验证至少包括方法的定量限、特异性和准确度(批内)。
5 定性分析方法性能参数的验证
5.1 检出限
对于目视定性分析方法,制备一系列目标分析物含量不同的质控样品,在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进行至
少20次独立测试。方法检出限水平应至少有95%(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应至少有
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明显大于空白样品响应信号。
对于仪器定性分析方法,制备一系列目标分析物含量不同的质控样品,在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进行至
少20次独立测试。方法检出限水平应至少有95%(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应至少有
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大于空白样品响应信号的3倍。
5.2 稀释验证
当样品中目标分析物含量过高时,可能因钩状效应而导致假阴性或弱阳性现象。可制备目标分析
物含量至少为检出限100倍以上的质控样品进行验证,按10、102两个稀释梯度进行稀释,应至少有
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应至少有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
号)显示为检出。
5.3 特异性
选择至少3种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相关及相似的干扰化合物(内源性物质、异构体、分析物的变体形
式、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化合物等),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含量为检出限与检
2SN/T5326.5—2023̾ൣयѢྟఴ˝э
出限10倍的干扰化合物,每种含量的质控样品至少20份,其中至少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
为未检出,即特异性计算结果应
≥95%(如表1所示)。
表1 特异性验证
测试样品实际状态免疫学方法检测结果
阳性 阴性合计
阴性 a b a+b
特异性=b/(a+b)×100%
5.4 选择性
采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样品,制备至少20份目标分析物含量为检出限的质控样品进行选择性
验证。对于有容许限的化合物,还应同法制备至少20份目标分析物含量为关注含量的质控样品进行选
择性验证。检出限水平的质控样品应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为检出;关注含量水平的质控样
品应有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为检出。
5.5 稳定性
为确定样品制备、分析以及保存过程可能对目标分析物含量产生的影响,应进行稳定性验证。
基质稳定性验证:将至少20份目标分析物含量为检出限的质控样品在设定冷冻温度下保存,并于
室温下或操作温度下融解,完全融解后,再置于相同条件下冷冻。每一次冷冻至少12
h。冻融次数应
不低于实际测量时样品可能产生的冻融次数。反复冻融后该质控样品至少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
号(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应有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为检出。
短期稳定性验证:将至少20份目标分析物含量为检出限的质控样品置于室温下或操作温度下
4
h~24
h后进行分析,至少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允许使用的物质,应
有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为检出。
长期稳定性验证:将至少20份目标分析物含量为检出限的质控样品置于与日常检测样品相同条件
下贮存,放置一定时间(应长于检测样品的贮存时间)进行评价。对于大分子物质(肽或蛋白质等),需在
每一个涉温点进行分析,以验证其稳定性。至少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对于法规禁止检出或不
允许使用的物质,应有99%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显示为检出。
6 定量分析方法性能参数的验证
6.1 定量限
制备具有一定含量目标分析物的质控样品,在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进行至少20次独立测试,方法定
量限水平应至少有95%测试结果的响应信号是空白样本响应信号的5倍。
6.2 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至少包括5个校准点和零点,校准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关注的含量范围内,并应覆盖关
注浓度的0%~150%。校准曲线应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条校准曲线至少重复测定1次。
免疫学分析的校准曲线一般呈非线的S型,线性范围一般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以多
次回归分析确定最佳线性模式,回归分析可采用仪器自带的统计软件或商业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方
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0。
3SN/T5326.5—2023̾ൣयѢྟఴ˝э
6.3 稀释验证
当样品中目标分析物含量
SN-T 5326.5-2023 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第5部分 免疫学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3:20:31上传分享